联通主义慕课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与探索

2024-10-16 00:00:00李璇孙蓓
中国新通信 2024年16期

摘要:“互联网+”时代,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智慧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在线开放课程中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动力机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联通主义慕课视域下自组织学习共同体研究的核心概念,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最终,提出了开展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在促进信息时代课程生态共享、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优质教学共享、创新课程建设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联通主义;慕课;学习共同体;动力机制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依托在线开放课程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信息和理念共享,促进中国教育“变轨超车”逐渐成为现实需求。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印发的《中国教育信息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要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提供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但随着在线开放课程应用进程的加速推进,在线开放教学中出现了辍学率高、参与度低、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深度交流互动、忽视网络连通的过程性和社会性等问题[1],究其原因,学习者自组织学习能力缺失、学习过程缺少有效的社会互动是关键因素[2]。因此,如何利用自组织学习激发成员学习动力、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共享效果,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3]。

目前,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方向发展,国内对其的研究与探讨仍侧重于知识的传播和复制,对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的行为主义慕课(xMOOC)探索较多,而对以知识创造、社群交互、自组织模式为主的联通主义慕课(cMOOC)的探索极少,而联通主义慕课正在成为众多教育机构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的先导[1,3]。当下,在线开放课程开始逐渐侧重于知识的建构与联通,强调创造、自治和社会网络学习,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其核心运作模式是基于自组织学习共同体的混合式学习活动,其学习过程逐步呈现出群体化、汇聚型、非线性等特点[4-6]。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在线开放课程自组织学习共同体进行研究,而动力机制协调有序运转是驱动其健康长效运行的关键[7-8]。

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学习共同体参与网上群体行为活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影响这些动力的因素都有哪些?促使这些动力生成的机制又是什么?成员参与到网上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该如何激发?如何更好地发挥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功能从而推动共同体的发展?[9-10]这些问题在相关研究中频频被议及。

鉴于此,需要剖析其运行过程中的自组织要素、类型和特征,尤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交互过程,并探究影响其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量化关系,如分享与聚合、讨论与协商、意见领袖的形成等,这是网络形成和知识创建与生成的关键。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拟对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与探索。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pgf2YiM93lynPEjEacyRA==)联通主义慕课

联通主义慕课,即cMOOC,是一种开放式在线课程模式。与传统慕课不同的是,cMOOC强调学习者之间的联通与合作,其教学过程以知识共享和互动为核心。在cMOOC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文档、论坛主题帖等。学习者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和合作,共同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cMOOC既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社交功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cMOOC以联通与合作为核心,旨在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成长机会。

(二)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描述的是一种集体学习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能够相互合作、共享知识和经验、共同成长。学习共同体强调了集体智慧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它不仅关注个体的学习,还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理论进行溯源,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源于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它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和环境的重要性。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通过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有效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指个体行为中的内在驱动力和激励因素,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换句话说,动力机制是指在实现个人目标和满足个人需求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心理和生理影响机制。动力机制可以被看作是个体内部的强大引擎,驱使着人们追求目标、实现理想,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程度。它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内在动机(如兴趣、好奇心)、外部奖励(如金钱、荣誉)和社会支持(如认可、鼓励)等。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所探讨的核心——在线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学习共同体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各种动力因素的统称。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现状

联通主义慕课(cMOOC)自诞生以来,便以其开放性、互联性和参与性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行为主义慕课(xMOOC)相比,cMOOC更强调参与者之间的交互、知识的共建以及学习社群的构建,这一特点在国内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显现出其独特价值。近年来,基于联通主义理论的在线学习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其中,国外学者对其的研究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与趋势。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对cMOOC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化互动、成员间的知识共构以及个体参与度的探讨,学者们指出,在cMOOC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不仅是知识交换的渠道,更是知识创造的重要途径,同时,cMOOC提供了一个网络化、自组织化的学习生态,这对于促进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教学实践方面,国外研究重点探讨了cMOOC的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研究显示,有效的cMOOC设计需强调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和学习资源的共享性。此外,社交媒体工具在cMOOC中展现出强大的支持作用,其通过促进信息交流、增加互动频次,提升了成员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再次,一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被引入到cMOOC的研究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者在课程中的行为模式,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还能够优化课程设计,增强教学互动。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逐渐深入,如AI教学助手的开发使用,学习者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均能得到极大提升。

最后,就研究趋势而言,国外对于cMOOC的研究将进一步聚焦于提升学习体验的多元化策略探索,以及跨学科的融合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MOOC领域势必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实践和探索,这些创新与探索不仅会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的发展,也将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综上,国外关于cMOOC的研究持续深化,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全新进展,更在教学实践和技术应用上展现出了新的动向。这些研究为推动cMOOC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全球的教育创新和教育公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关于cMOOC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及相关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对cMOOC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国内早期的研究聚焦于cMOOC的理论基础及其与xMOOC的区别。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深入到cMOOC的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学习效果评估以及与中国本土教育的结合方式等方面。

一方面,国内的研究关注如何将cMOOC的理念与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相结合,讨论cMOOC能否成为解决大规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案。同时,国内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通过设计一系列促成学习者之间建立互动和合作关系的学习形式,cMOOC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此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cMOOC设计理念,对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对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优化cMOOC学习体验和提高运营效率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研究者们试图探索使用数据分析来捕捉学习者行为,分析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因素,并提取其中的关键要素,建立自组织学习共同体的动力机制模型,以此来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和学习路径铺设,实现个性化教学。

综上所述,cMOOC在国内教育领域已逐渐从概念介绍和理论探讨阶段,向深度应用和实践探索阶段转变。国内的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正致力于探索cMOOC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的应用潜力,并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其教育效果。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1.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动力机制的内涵及发展现状研究:界定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类型、特征;调研学习者对自组织学习共同体的需求、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

2.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探寻联通主义慕课学习者的自组织特点以及在自组织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机理,如内部驱动力(个人兴趣与好奇心、内在动机、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能力等)和外部激励因素(家庭支持、学校环境、社会认可等)。

3.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模型构建的研究:从微观(动力诱发机制)、中观(动力生成机制)、宏观(动力调控机制)三个层面构建动力机制模型,提取关键动力机制。

4.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实践运行研究:开展实证研究,绘制自组织共同体中成员的学习互动、交往密度等;设计测评工具、构建评价指标。

(二)研究框架

本文采用纵向研究设计。首先,界定核心概念、调研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动力机制发展现状;其次,挖掘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动力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其量化关系;再次,构建动力机制模型,提取关键动力机制;最后,开展实证研究,探索自组织学习共同体的未来发展。

五、结束语

第一,开展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可以支持和促进信息时代课程生态共享。教育变革的核心在于课程,研究从“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探索以社会网络联通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实现知识的流动、转化和创新,促进大规模的共享智慧和共享学习,对分析教学范式变革,促进该领域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开展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有助于引领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研究运用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将在线开放课程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看作是师生、生生、内容、环境等动态作用的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其要素结构、内在运行机理,使之成为对话、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有助于重构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开展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可以为提高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供新思路。研究全面揭示在线开放课程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动力机制的运行机理,对共享优质教育、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和“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开展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可以为创新课程建设提供引领作用。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结合层面,探究基于联通主义的在线课程学习,探索联通主义慕课自组织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可为优化教学设计、优化优质教学资源配置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春华.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投入影响因素模型与干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

[2]韩锡斌,程建钢.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分析模型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7):33-39+48.

[3]张刚要,李紫衣.基于质性分析的MOOCs高退学率归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1):29-35.

[4]张利杰.自组织型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反思[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27):33-35.

[5]黄荣怀,张慕华,沈阳,等.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核心要素研究——在线教育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案例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3):10-19.

[6]宋金华.网络学习共同体发展机制研究——自组织理论视角下[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0,26(01):32-35.

[7]王娟,顾雯,郑浩.群体动力视角下在线学习共同体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模型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20,(21):3-8.

[8]王娟,杨现民,郑旭东.后疫情时期高校在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的案例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05):49-55.

[9]徐亚倩,陈丽.联通主义学习中个体网络地位与其概念网络特征的关系探究——基于cMOOC第1期课程部分交互内容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9,(10):9-19+51+92.

[10]高欣峰,林世员,郑勤华.中外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成果认证分析——基于9个慕课平台的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3):65-7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2SJYB0760);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江苏省卫生健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WJ202307);2024年度徐州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4XSZ-075)。

李璇(1989-),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