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经济时代新媒体传播对新闻价值取向影响研究

2024-10-16 00:00王利芹杨峰
新闻爱好者 2024年9期

【摘要】智慧经济时代带来了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强调对信息爆炸、个性化传播和虚假新闻等问题的处理。新媒体传播的崛起深刻影响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信性,同时引发了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反思和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和分布式账本结构的信息保障手段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及可追溯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用代币系统奖励原创内容的创作者,对于激发内容原创和公众参与新闻产出也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通过探讨智慧经济时代对新闻传播内容及方式的影响、新媒体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区块链技术在新闻行业的应用,可为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智慧经济时代;新闻传播;新媒体;区块链技术;信息真实性

一、智慧经济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信息爆炸和滥用问题

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公众参与信息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便利和社群驱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爆炸”问题,海量数据和实时更新的信息使受众易陷入“信息过载”“信息滥用”的困境,信息深度解读、高效理解成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阅读难题”。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提升新闻生产和分发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信息过剩的问题。新闻平台的个性化推荐导致用户陷入“信息茧房”,影响个人对新闻价值的判断。

(二)个性化传播和推荐算法

依托海量用户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新闻机构能够通过复杂的推荐算法精确描绘出用户的兴趣图谱和行为习惯。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的“一对多”传播方式,转而走向“一对一”的精准传播,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信息获取效率。

推荐算法重塑了信息传播的路径与结构,扮演了智能化“把关人”角色,动态筛选并推送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内容。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茧房”效应、过度商业化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三)虚假新闻和信息失真问题

新媒体平台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但也增加了核实信息真实性的难度。同时,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故意发布具有煽动性和戏剧性的内容,往往忽略了事件的真实性。此外,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信息也可能基于主观偏见或误解,进一步加剧了信息的失真。

二、新媒体传播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速度与即时性更加突出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对新闻的需求从“昨天的新闻”转变为“现在正在发生的新闻”,甚至“即将发生的新闻”。即时反馈机制让新闻从业者能更快了解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态度变化,从而调整后续报道,这进一步影响了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此外,由于新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递方式的改变,新闻信息时效性周期大大缩短,新闻的热度排行频繁更替,促使新闻生产者不断追求更新、更快的内容输出,以保持受众的关注度和自身的竞争力。

(二)可信性与真实性面临挑战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经过专业记者实地采访、编辑严格审核等多道工序后发布,其可信度和真实性相对较高。然而,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用户生成内容(UGC)大量涌现,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这种情况下,虽然丰富了信息来源和视角,但也使得虚假信息、谣言乃至恶意误导的信息得以大肆传播,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带来严峻挑战。

(三)公众参与与主观化持续增加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已不再仅仅是传统媒体单向输出的信息产品,而是转变为用户可以积极参与、主动创造的多元信息互动平台。公众通过社交媒体、博客、论坛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实时分享身边事、发表观点,极大提升了公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新媒体传播也带来了新闻价值取向的主观化倾向。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个体的价值判断、情感色彩和视角差异更加明显地渗透到新闻内容之中,与传统媒体追求客观、公正的新闻价值取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变化一方面丰富了新闻的多样性和深度,另一方面也对公众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新闻价值取向调整的必要性

(一)媒体责任与社会影响

在媒体责任方面,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和广泛覆盖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需要新媒体平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筛选,确保所传播的新闻真实可信。

在社会影响层面。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化。然而,这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滤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媒体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的新鲜性和时效性,还要考虑其对公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此外,新媒体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和极化现象,在算法推荐的影响下,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容易形成封闭的“信息茧房”。媒体必须适应这一变化,确保新闻内容的多元性、平衡性,防止信息效应导致的价值观单一化或极端化。

(二)真实性与可信度的维护

新媒体凭借其即时性、互动性和海量信息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传播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假新闻泛滥等问题。受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多样化,导致新闻源头复杂且难以核实,这要求新闻媒体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对新闻真实性的坚守和可信度的建构,通过加强新闻审核机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辅助事实核查,提升记者的专业素养,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另外,新媒体时代用户参与特性使得新闻发布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过程。为了赢得公众信任,媒体不仅要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注重透明公开的信息处理方式,及时回应质疑,以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三)公众参与与整体效益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以其开放性、互动性的特征赋予了公众更广泛的参与权,使得新闻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向交互式传播。这种全民参与新闻生产的模式强调了新闻的公众价值和社会责任,促使新闻价值取向更加注重反映公众需求、维护公众权益。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追求整体效益,即新闻不仅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等基本价值属性,更要考虑其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因此,在智慧经济时代,新闻价值需要在尊重公众参与权的同时,兼顾新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四、智慧经济时代应对新媒体传播对新闻价值取向影响的策略

(一)加强传媒伦理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

1.强化媒介伦理教育

在现代传媒教育体系中,强化媒介伦理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和职业培训项目应当将媒介伦理教育融入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设立专门的“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同时结合国内外典型伦理争议案例,例如,凯文·卡特的《秃鹰与小女孩》照片引发的关于新闻伦理与人性关怀的激烈讨论,让学生深入剖析并反思在追求新闻价值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及其后果。

2.提升专业技能训练

几十年的时间,媒体阅读进程从“读文时代”到“读图时代”,再到如今的“读像时代”,随着ChatGPT和Sora的出现,新闻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更是从传统的文字、图片扩展到了音频、视频、数据可视化以及人工智能模拟生成的阶段。因此,新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开设诸如数字媒体制作、多媒体新闻报道、数据新闻学、未来技术对话等课程,以适应新的传播生态。新的技术软件的操作练习也必须作为常态化训练引入大学教育。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模拟新闻发布会、短视频创作大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练运用无人机航拍、VR/AR技术进行新闻采编;掌握新的技术软件并熟悉人机对话技巧,利用新的软件技术模拟还原新闻现场;综合练习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信息发布与互动技巧,全面提升跨媒介、跨平台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

3.培育深度思考能力

信息过载是当今时代的社会现实,未来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立的判断力,能够在庞杂的资讯中快速识别关键信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解读和分析。为此,教育机构应当鼓励学生开展新闻评论写作练习,针对热点话题撰写具有独立观点和深度见解的文章;同时,通过深度报道项目的实施,如调查性报道、系列专题报道等,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追踪某一社会问题,从多个角度探寻事实真相,通过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形成全面且深刻的报道作品。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新闻工作的艰辛与价值,又能培养他们从表象看到本质,从个体事件透视社会现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者作为公众知情权守护者和社会舆论监督者的职责。

(二)加强技术监管与信息验证

1.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内容审核

在现代社交媒体环境中,微信、微博等大型平台可以利用先进的AI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的内容审核体系。例如,AI算法会实时扫描用户发布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内容,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出来的文本分类器能够精准识别出包含违法、色情、暴力、恐怖主义等相关关键词的内容,并进行快速屏蔽或标记待人工复审。图像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图片中的敏感信息,并基于预设阈值决定是否允许内容发布。

2.建立健全信息源验证机制

在新闻报道方面,为了对抗假新闻和误导性信息,媒体机构必须强化信息源验证环节。例如,在报道突发新闻时,记者除了现场采集一手素材外,还应对照多个来源交叉核实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公告、权威专家意见、目击者口述以及相关文件证据等,以此提升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准确性。

3.发展区块链、数字签名等新兴技术保障信息真实性

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兴的信息保障手段,正逐渐应用于新闻行业的内容真实性和溯源管理。假设一个新闻机构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新闻内容,每篇原创文章在发布时都会生成一个独特的数字指纹(哈希值),这个哈希值会被记录在一个分布式的、无法篡改的区块链账本上。

这样一来,一旦文章发布出去,其原始内容就得到了永久性的安全保护。任何试图更改原文的行为都将导致新的哈希值与链上存储的原有哈希值不符,从而立即揭示出篡改行为。读者和社会公众可以根据区块链上的记录追踪新闻的完整生命周期,从最初的创作到后续每一次修改,都能透明可见,这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真实可信度,有利于抑制假新闻的滋生和蔓延。一些实验性的项目已经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区块链与新闻业相结合,打造更加诚信可靠的新闻生态系统。

(三)增加公众对新闻的理解和参与

第一,提高新闻的透明度与互动性。例如,新闻机构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新闻信息,同时开放评论区,鼓励公众针对新闻事件发表观点、提出问题,甚至参与到新闻事实的查证过程中来。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许多媒体会在发布新闻的同时,发起话题讨论或问答活动,让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主动参与到新闻解读与传播中。

第二,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个性化推送。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精准推送相关的深度报道、专题解读,既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又能引导他们关注更多有价值的新闻内容。例如,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应用采用智能算法推荐系统,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送,从而有助于公众深入了解各领域新闻。

第三,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鼓励并规范公众以新媒体为载体,记录身边事,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公众成为新闻的参与者和发布者,从而增强他们对新闻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比如,在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上用户上传的现场图片、视频等往往能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这些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内容对于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在智慧经济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同时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为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可以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然而,技术的进步并非唯一解决之道。新闻行业需要注重媒体伦理,坚守新闻原则,提供客观、公正、真实的报道,同时加强自律,提高责任意识。公众也应当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媒介素养,学会辨别信息真伪,积极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来。

(基金项目:郑州西亚斯学院2024年校级教改重点课题“‘轻传播’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川川,王晓蓓.智慧经济时代下新闻传播的挑战与发展[J].新闻记者,2023,38(6):29-32.

[2]张云川,孙青.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与创新[J].新闻记者,2021,36(3):48-50.

[3]刘斌,程宇婷.区块链技术在新闻真实性保障中的应用研究[J].互联网视听,2019(1):41-43.

[4]钱玲霞,邵岩.媒体可信度与公众信任的关系研究[J].语言文化导刊,2017(6):82-84.

[5]陈鸣.新闻行业自律与规范发展研究[J].广告研究,2020(3):89-91.

作者简介:王利芹,郑州西亚斯学院新闻学重点学科研究员、副教授(郑州 450001);杨峰,高级记者,郑州西亚斯学院摄影系教授(郑州 450001)。

编校:王 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