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筑梦 泽被千秋

2024-10-16 00:00:00刘利民
中国德育 2024年18期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毕生致力于公益事业,广行善举,博爱无疆,在兴学育人、立德树人的征途上倾注心血,其恩泽惠及全国,影响深远。值田家炳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中国德育》特组织文章,重温其道德智慧,铭记其慈善精神,致敬其教育情怀。学习田家炳先生的崇高风范,力行田家炳先生的教育理想,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风雨兼程,曙光照亮前行路

我和田家炳先生的缘分始于1997年,全国高校扩招的浪潮中,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新教学楼的建设迫在眉睫,资金缺口却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步伐。当时,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的副校长,同时肩负外语学院与国际文化学院的领导任务,我深知责任重大,外语教学楼的建设成为我日夜忧虑的心事。

在关键时刻,时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马立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爱国港商田家炳先生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这消息瞬间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主动与田家炳基金会取得联系,并满怀期待地踏上前往广东的旅程,只为亲身拜访这位心怀大爱的慈善家。

正是这次拜访,开启了我与田家炳先生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厚情谊。田家炳先生秉持“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信念,倾尽心力支持国家教育发展,把一生奉献给了慈善事业,这种倾尽所有、无私奉献于慈善事业的高尚情操让我肃然起敬,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仁心济世,缘结田老情谊深

田家炳先生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县。大埔地处广东省东北部,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田家炳先生仁心仁德、慈善为怀,备受社会各界尊崇。首次踏足广东,我有幸与众多因田家炳先生慷慨捐赠而受益的单位及院校代表并肩同行。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当我们踏入大埔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沿途的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讲述田老先生无私奉献的佳话。每一座桥梁横跨河流之上,每一段道路蜿蜒伸展,铺就的不仅是通途,更是他心系桑梓、回馈家乡的坚实步伐。随着车辆缓缓前行,每当我们抵达一处由田老先生捐建的设施前,总能看到他亲自下车,以谦逊的姿态参与剪彩仪式,那份执着深深触动了每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我有幸与田老进行深入交流,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与朴素无华的装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尽管身着的西装略显岁月的痕迹,但那份整洁与高雅却丝毫未减。当我诚挚地表达学校在发展道路上对资金的迫切需求时,田老没有丝毫犹豫,当即表示愿意提供援助,慷慨解囊。他深情地说,资助师范院校是他深感欣慰的事业,因为教育如同灯塔,能够照亮无数学子的未来之路,进而惠及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福祉。这份初心,既坚定又纯粹,如同他的人格一样令人敬仰。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1997年盛夏,田老先生携其子女莅临北京。此行,他秉持一贯的朴素与低调,拒绝一切超规格的接待安排,所有开销自行承担。即便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他也婉拒了任何形式的宴请。

得知田老先生虽多次造访京城,却未曾游览长城。于是,我满怀敬意地提出陪伴他探寻这段历史的旅程,共赴长城之巅,领略跨越千年的壮丽与辉煌。田老先生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欣然应允,一段关于传承与敬仰的旅程就此展开。

在长城之上,田老先生虽年事已高,却步履稳健,精神矍铄。站在长城之巅,眺望远方,他感慨万分,深情地对随行的两位公子说:“孩子们,这蜿蜒壮阔的长城,是为捍卫疆土、抵御外侮而修筑的坚固防线。它屹立不倒,穿越千年,被誉为世界奇迹,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你们看,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我们的文明是何等的辉煌,你们定要珍惜、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我们的国家,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这番话朴实无华、情真意切,陪同人员、讲解员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深受感动。这就是老先生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

书院巍峨,大爱如泉润人间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田先生深邃的洞察与非凡的远见。秉持此信念,田先生慷慨解囊,毅然捐资500万元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外语教学楼。2000年10月,这座承载着先生厚爱的外语教学楼顺利落成。

这是一个中西融合的建筑,每一份图纸、每一处细节的审阅都凝聚着田先生对教育的不懈追求与对学子的深切期许。在大楼一层大厅,矗立着一尊由国际知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精心雕琢的田家炳先生坐像。这不仅是对先生捐资助学、无私奉献精神的永恒铭记,更是对后来者的一种激励,每一位师生都能铭记老先生这种捐资助教、无私奉献的善举和高尚品德。

首都师范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现已成长为外语教育研究领域的璀璨明珠。作为学校最早拥有独立教学与办公空间的专业学院,它不仅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专业语种最为齐全、历史最为悠久,更以其卓越的教育成果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数学子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教育的热爱汇聚于此,他们在这里汲取养分、磨砺意志,并将梦想的火种播撒至中华大地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学子们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更多人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千金一诺,舍别墅筑梦学堂

在我走上北京市与教育部的工作岗位后,与田先生的深厚情谊始终未曾中断。2012年,我有幸代表教育部赴港,参加田家炳基金会成立30周年的庆典盛会。而在此之前,一个交织着感动与辛酸的故事,如同春风化雨般悄然在我心中播撒下种子,令人动容不已。

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田先生的企业及基金会亦未能幸免,收入锐减,业务遭受重创。然而逆境之中,先生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与信守承诺的品格,一如既往地按照过往的标准继续向学校捐赠善款,即使年岁已高,步入耄耋之年,仍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只为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时间流转至2001年,基金会的资金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维系既定的捐赠计划,此时82岁高龄的田先生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出售自己居住了多年的别墅,以兑现他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这栋在金融危机前估值逾亿港元的宅邸,在紧急出售中仅以5,600万港元成交,所得款项悉数注入教育慈善事业,而先生则退居附近的一间简陋公寓之中。

我曾有幸踏入田先生的寓所进行探访,那间小屋虽不宽敞,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温暖与力量所充盈。环顾四周,墙壁上挂满了受资助师生精心准备的书画与礼物,色彩斑斓、情感真挚,讲述着一段段爱与奉献的温馨故事。此情此景,深刻诠释了“室雅不在大小,大爱足以温暖人心”的哲理。

田先生的这一壮举,不仅是对“一诺千金”这一古老美德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展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累积,而在于心灵的丰盈与对他人的慷慨解囊。这便是最高尚的品德教育,如同一盏璀璨的灯塔,不仅照亮了教育慈善事业的航道,更以其温暖的光芒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廿载同行,楷模风范昭日月

1982年,田家炳先生以非凡的远见与宽广的情怀创立了田家炳基金会这一慈善公益组织。基金会秉承安老扶幼、兴学育才、文教弘扬、福泽社群、回馈社会、兴国安邦之宏愿,从未对外募集善款,所有资金皆源自田先生及其家族企业的慷慨捐赠,专注于为那些求知若渴却面临困境的学子点亮希望之灯。

田先生将自己艰苦创业的财富无私回馈于祖国,回馈于社会,回馈于人民。他的善行遍及华夏大地,被誉为“百校之父”,累计捐建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19所专业学校与幼儿园,开设1,800余间乡村学校图书室,援建29家医院、近130座(条)桥梁与道路,还推动了200余项文娱与民生项目。

即便步入晚年,田先生依然保持着极其简朴的生活,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勤俭诚朴、以德服人的生活哲学。他拒绝奢华,一切从简,无论是穿着几十年如一日的西服,还是补了又补的袜子,抑或是随身携带的水杯与对公共交通的偏爱,都彰显了他对资源的珍惜与对浪费的深恶痛绝。这份来自农村的质朴与创业路上的艰辛,让他深知每一份所得皆属不易,也更加坚定了回馈社会的决心。

田先生常言,若每个人都能贡献一份微小的善行,终将汇聚成改变社会的磅礴力量。这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不仅映照出他宽广无垠的胸怀,更传递出他对人间大爱的执着追求。

启德明心,百年树人惠四方

田先生深谙教育之精髓,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之英才,尤为重视师生品德与能力的培养,倡导并力行“立德树人”之道,通过田家炳基金会每三年一度的德育研讨会,持续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活力与智慧,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德育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育一代代既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又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队伍。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田先生便是这样一位毕生奉献、不求回报的典范。我有幸亲历德育研讨会之盛况,其深远影响,至今仍是我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数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其教育理念,以自身言行铸就了生动的德育教科书,激励着万千学子前行。

1994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田家炳星”命名第2886号小行星,不仅是对田老先生卓越贡献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其仁慈广布、功业千秋的永恒铭记。田先生的一生,正如其名,仁慈之光普照万家,功绩之辉炳照千秋,如同那颗璀璨的行星,其光芒穿越时空,永远值得我们仰望与铭记。

谦谦君子,儒风雅韵济天下

“中国的希望在教育”,只有教育“造血”方能激发家乡乃至国家的持续发展动力,实现真正的扶贫与振兴。在他的教育愿景中,师范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兴国之本在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始于教育的根基。因此,田先生的捐赠项目广泛覆盖中小学,尤其是偏远乡村学校,视此为回馈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体现。面对内地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田家炳基金会毅然将九成以上的援助力量投向了这片亟待滋养的土地。

可以看出,田先生是一位和善温润的谦谦君子,他的生活哲学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崇尚仁德、智慧和奉献,集儒学经典内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之大成,展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勤俭诚朴之风,饮食上粗茶淡饭,着装上干净朴素,待人接物上真诚温和,由内而外散发着一位儒家行者的气质与风采。

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慈善家,田先生恪守“勤俭诚朴”的家训,坚持“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展现了大爱无疆、仁心美德的崇高境界,有着大爱天下、风雨润泽的情怀。

田先生的一生,是爱与奉献的生动写照。他的善行如同春风化雨,润泽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心灵,其精神之光穿越时空的长河,将永远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刘利民,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

责任编辑︱郭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