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办学主体,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发扬新时代“开路先锋”精神,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中铁范式”,中国中铁“在路上”。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企业办学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铁路修到哪里,校企合作就延伸到哪里。”这是中国中铁特色校企合作的追求。专业强、懂技术、会操作是中国中铁所属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名片。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火车头奖章获得者王足刚,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白芝勇,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中美……这些铁路、交通、建筑行业的领军人才,都是中国中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的杰出代表。
中国中铁产教融合的特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国内外所有的施工项目,都是所属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的基地,而这些院校也将多个生产实训基地设在了施工工地上。两者的“双向奔赴”,让这些院校实至名归。
近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桂云对话中铁国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井国彬,双方就推进产教融合、拓展办学路径、打造校企合作特色品牌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井国彬表示,培养“大国工匠”是企业办学主体的应尽职责、应有之义,未来中国中铁不仅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还要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全方位的育人模式。
开创央企组建产教融合联盟的先河
李桂云:举办职业教育,中国中铁拥有深厚的资历和雄厚的实力。目前的办学格局是怎样的?
井国彬:中国中铁有着举办职业教育的传统,目前拥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郑州铁路技师学院、衡水铁路电气化学校、山海关铁路技师学院、山西省铁路工程学校、贵州铁路技师学院(贵阳铁路工程学校)、兰州铁路技师学院等8所职业院校和1个中铁干部管理培训中心(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这些所属职业院校承担着集团战略助推、人才倍增孵化、管理创新发源、组织知识沉淀、业务伙伴发展、企业文化传播等六大重要功能。中国中铁极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人才队伍的建设,从人才、资金、装备、科研等方面全方位为所属职教院校的发展与产教融合的深化提供保障。
近年来,中国中铁在建设“双师型”队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编教材以及派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授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构建了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的“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了企业与院校的共同发展。部分院校还获得国家“双高”和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重点中专、国家重点技师学院、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李桂云:企业办学,尤其像中国中铁这样的特大型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必然是重头戏。中国中铁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实践?
井国彬: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点和制胜点。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职业教育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中铁借助自身职业教育资源,首次编制企业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并将产教融合纳入这一总体规划;发布了《中国中铁关于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推进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了具体路径。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支持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2022年5月,中国中铁发挥特大型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紧抓《职业教育法》修订颁布契机,发起成立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这一举措开创了中央企业组建产教融合集团的先河。为了让联盟规范有序发展,我们还制订了《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章程》,设立了治理机构,成立院校发展与专业建设、职业培训与就业创业、生产管控与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四个专业委员会,并建立了相应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李桂云:经过两年的建设,产教融合联盟取得了哪些成效?
井国彬:两年来,中国中铁以《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章程》为引领,以推动所属职业院校良性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主线,聚焦解决成员企业生产一线关键管理技术、关键操作技术等岗位的“空心化”问题,发挥中国中铁、各二级企业、中铁国资和各职业院校四个主体作用,优化基于建筑行业需求的专业体系、基于工程建造全过程的课程体系、基于项目生产需要的技能体系、基于中国中铁发展积淀的知识体系、基于解决问题导向的教学体系的五大内涵体系,形成了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统筹融合与良性互动,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
具体而言,一是在中国中铁产教融合联盟理事会统一领导下,优化顶层设计,建立沟通机制,为创建“基础在产、重点在教、核心在融”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通过整合系统内外资源,不断壮大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已涵盖中国中铁全部二级企业及所属职业院校。联盟各级组织牢牢抓住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本科层次职教专业申办”等机遇,立足服务企业发展和校企共赢,着力将职业院校打造成为项目关键管控与关键作业人员的培养输出基地,以及项目关键管控及关键作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提升培训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分包队伍关键管控人员的规范作业培训平台,即“一基地三平台”。
三是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企业发展,引导所属职业院校将产教融合作为各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融入院校建设各环节,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生态圈。
聚焦“三同三不同” 做产与教的黏合剂
李桂云:产教融合过程中,您认为校企之间“合”而不“融”的原因是什么?
井国彬:校企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三同三不同”的矛盾。首先是方向相同,动力不同。作为企业所属院校,学校办学定位与企业是相向而行的。职业院校更关注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企业更关注经济效益最大化,倾向于用最小的人才培养成本,获得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双方内在驱动力的差异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效度。
其次是目的相同,手段不同。“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校企双方共同的理念,都是为培养能工巧匠而开展合作。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其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系统性;而企业更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战性,以期达到提升员工“即战力”效果。培养手段的差异影响了产教协同育人的深度。
最后是责任相同,机制不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既是履行《职业教育法》的法定职责,也是央企应尽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同样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新发展格局的社会责任。院校作为事业单位法人,其内部组织结构、运营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与企业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还是参照政府办学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上的差异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广度。
李桂云:要实实在在把职业教育搞好,离不开产教融合。中国中铁如何充当好产教之间的黏合剂,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力度?
井国彬:一是要发挥好产教融合联盟四个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在专业建设上紧跟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布局。二是校企共同围绕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X证书制度、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重大项目开展专题研究,并协同开发重点项目,全面创新职教资源。三是依据中国中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就各院校的业务、专业、特色、人才类型等进行差异化定位,做到一校一策,避免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四是积极融入中国中铁科研创新体系,尝试与同行业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提升所属院校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服务水平。五是依托中国中铁技能大师工作室,由企业专家牵头、学院骨干教师参与,共建盾构、测量、BIM等技术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的系统化、配套化和工业化。
打造校企合作特色品牌
李桂云:在校企合作中,中国中铁有什么样的管理模式?
井国彬:2019年,中国中铁将8所职业院校和1个培训中心统一划归所属全资子公司中铁国资实施集中管理,改变了以前由相关二级企业独立举办的分散管理模式,实现了集团化办学,专门为职业教育提供系统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为企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从近几年的运营情况看,在资源整合、高效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企校一体化”办学特色愈发凸显,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院校实际且具有中国中铁特色的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李桂云:中国中铁积极打造校企合作特色品牌,与哈铁学院、武汉桥院等所属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了各类项目,目前有哪些举措?
井国彬:长期以来,中国中铁积极实施德育工程、产教融合育人工程、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四个一”大国匠心工程,着力培养新时代的“铁路工匠”“建筑工匠”。2023年12月1日,首批中国中铁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在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举行,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首批中国中铁工匠学院称号。通过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我们要把工匠学院建设成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传承基地,一线工人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的成长基地,工匠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的孵化基地。
其中,武汉桥院与中铁上海工程局、中交三航局、武汉地铁、东风本田等单位共建了35个实训基地,与中铁科工、武汉海尔、中铁大桥局等单位共建产业学院和应用创新协同平台,加入北斗及应用、“武汉·中国车谷”等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了以产引教、以教促产、产教同频、融合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另外,针对社会与企业发展需求,学院开设了钢筋工、桥梁装吊工、工程测量工等7个专业的培训课程,采用送教入企、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每年培训施工一线技术工人达5000人次,为更多专业技术工人搭建了成长“立交桥”。
目前,哈铁学院也已成功对接轨道交通产业的盾构施工这一高端业态,以服务盾构产业为核心,与中铁装备集团、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共建盾构产教融合园区,形成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模式。此外,通过“盾构+人工智能”复合培养模式,学院构建了“三磨七共”的协同育人平台,建成国家级盾构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盾构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近三年,为中国中铁等企业培养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700余人,为哈尔滨地铁2号线等施工现场提供了项目咨询、进度管控等技术服务,鉴定培训技师、高级技师等13680余人次,承办了职工岗位技能大赛等14项。
李桂云:在产教融合方面,中国中铁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定位?
井国彬:万物互联,融合实现共赢;世界互通,融合方能致远。当前,中国中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黄金期,我们将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部署,依托现有产学研资源,把联盟建设好,把职业教育办好,创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中铁范式”,争做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先行者。
(整理/新媒体撰稿人 董栋)
责任编辑:周淼 邮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