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巴哈杜尔·沙二世在德里红堡的接见室里会见英国代表。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已经基本控制了印度,但这位老人仍然是名义上“世界的统治者”。胡子垂至腰部的他,如幽灵般拄着拐杖在红堡中四处晃荡。不过巴哈杜尔的统治区域仅限于红堡之内,连德里都不能覆盖。
在红堡的拉合尔门外,驻扎着英国指挥官那200多人的私人卫队。彼时正是斋月,但情绪激昂的人群高喊着巴哈杜尔的名字冲入红堡,红堡外有枪声、尖叫声、马蹄声。满身尘土的人们涌向巴哈杜尔,他们杀掉了旁边的几名英国人,在红堡中挥舞着剑四处翻腾,疲累时随便倒在红堡的垫子上。当时,巴哈杜尔并不清楚那一天是印度反殖民大起义的重要时刻,但他在起义者的反复追问下,接受了作为起义至高无上领导权的象征。
起义者在红堡中扎营,巴哈杜尔的金库被一扫而空。起义在印度蔓延,东印度公司陆续丧失对许多领地的控制权。但随后英国又组织起镇压力量,并于1858年包围了德里。巴哈杜尔撤退到胡马雍陵墓,在那里被捕。他的儿孙均被杀死。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红堡中对他进行了20天的审判,最终他免于死刑,被流放到英国的另一个殖民地缅甸。1858年,《印度政府法案》颁布,东印度公司将统治权正式移交给英国王室。1862年,巴哈杜尔在仰光去世,莫卧儿王朝最后的荣光像萤火虫般消散了。
莫卧儿王朝的结局不是印度的结局。1947年,尼赫鲁在德里红堡宣布印度从殖民统治中独立。
红堡身上交织着突QAlRcaeeWKpeQTlki3fl2Q==厥蒙古、中亚化波斯和印度的文化,莫卧儿王朝本身就诞生于多元文化之中。莫卧儿王朝的创立者巴布尔于1483年出生于费尔干纳谷(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是帖木儿王朝创立者帖木儿的第五代孙。而帖木儿来自蒙古巴鲁剌思氏家族,他于1336年出生在突厥蒙古人的渴石地区(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在撒马尔罕附近)。帖木儿一方面热爱波斯文化,这使得中亚的河中地区成为传播波斯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他渴望征服,以撒马尔罕为首都统治着中亚,一生都在对外扩张。在帖木儿于1405年去世之前,他王朝的版图最大时,东西从地中海东部延伸到印度北部,南北从西伯利亚南部延伸到阿拉伯海。1507年,帖木儿王朝崩溃,帖木儿的五世孙巴布尔抵抗未果,从费尔干纳谷逃至喀布尔(今位于阿富汗)建立了一个小国。
巴布尔收复家乡无果,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次大陆,从拉合尔(今位于巴基斯坦)开始逐渐推进,最终征服了印度的德里苏丹王朝,自1526年开启了莫卧儿王朝。1530年,巴布尔去世,他的遗体被运回喀布尔埋葬。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热衷于读书、建筑、艺术。胡马雍的儿子阿克巴将莫卧儿的版图扩大。阿克巴去世前,他的儿子贾汉吉尔就不耐烦等待继承而发动了一场政变,但以失败告终,阿克巴去世后,在政治斡旋下,贾汉吉尔仍然登上了王位。1592年,贾汉吉尔的儿子沙·贾汗在拉合尔出生。
1639年,47岁的沙·贾汗决定从阿格拉迁到德里,由首席建筑师乌斯塔德结合印度、伊斯兰、波斯风格设计建造了德里红堡,这位建筑师也是阿格拉泰姬陵的设计者。白色和红色这两种沙·贾汗喜欢的颜色,成了红堡的主体色。与其他莫卧儿王朝的城堡不同,红堡的边界墙并不对称,以容纳更古老的萨利姆加尔堡。
这种建筑上的包容本身就体现着对文化的包容,因为萨利姆加尔堡是由萨利姆·沙所建,萨利姆·沙是舍尔·沙的儿子,而舍尔·沙是一位阿富汗的酋长,在1540年打败了胡马雍统治下的莫卧儿王朝并创立了苏尔王朝,短暂控制了莫卧儿在印度河—恒河平原上的绝大部分地区。胡马雍被迫流亡12年,在波斯重新组建军队,夺取了白沙瓦,又占领了拉合尔,于1555年5月到6月间夺回了德里和阿格拉。胡马雍收回的并不是莫卧儿原来的版图,除了德里、阿格拉和旁遮普外,其他地区纷纷宣布独立。胡马雍在回到阿格拉的8个月后从图书馆的楼梯上摔下去世。作为胡马雍的曾孙,沙·贾汗并没有摧毁古老敌人的遗迹,而是将其并入了红堡。
红堡的正门是拉合尔门,方向对着拉合尔城。拉合尔门构成了瓮城,门内是一段长达144米的集市,这是公众可以使用的区域,其屋顶呈纵横交错的伞拱形。拱形在印度建筑中的流行源于其穆斯林统治者对西亚和地中海地区建筑中拱形元素的喜爱。
穿过拉合尔门的鼓乐厅,草坪的对面是公众会见大厅,厅中有一个精雕高台。红堡内还设有浴室、后宫、镜宫等附属设施。君王的私人会见厅是一栋小型建筑,通体由白色大理石构成,大厅的中央高台上曾经摆放着华美的孔雀宝座。孔雀宝座由黄金铸造,全部由各色宝石和珍珠镶嵌,但已经消失在数次劫掠中。
1658年,在德里红堡,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布听闻王位将归于长兄,立即举兵,杀掉了长兄及其他全部的兄弟,将父亲沙·贾汗囚禁到阿格拉红堡中,并在同一年称帝。1666年,沙·贾汗在阿格拉去世,在泰姬陵中与妻子合葬。奥朗则布身上呈现着复杂性,一方面有保守倾向,另一方面也任用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什叶派穆斯林作为幕僚。
奥朗则布统治时期,在德里红堡中增建了一座珍珠清真寺。他进一步军事扩张,使莫卧儿的版图几乎包括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数年的战争也使王朝濒临破产,尤其是与印度中部崛起的马拉塔王朝的数次战争消耗巨大。1707年,奥朗则布在军营中去世,这也标志着莫卧儿的统治由盛转衰。德里的控制者在马拉塔人、阿富汗人、篡位将军之间来回更替。而英国东印度公司趁乱逐渐取得了印度许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
德里红堡在混乱的局势中屡遭劫掠。1739年,波斯阿夫沙里王朝的创立者纳迪尔·沙很轻易地击败了莫卧儿军队,长驱直入德里,劫掠了红堡,抢走了孔雀宝座。1747年,纳迪尔在呼罗珊征战时,被刺杀身亡,仅几十分钟内,从德里红堡劫去的珍宝就被艾哈迈德·沙占有。艾哈迈德·沙可称为现代阿富汗的创建者。1760年,马拉塔人融化了德里红堡中私人会见厅的银顶用以筹措经费抵御从阿富汗来的艾哈迈德·沙,但是失败,德里被阿富汗王国占领,直到10年之后,很戏剧性的,马拉塔人代表彼时的莫卧儿君主收复了德里。1803年到1805年的马拉塔第二次反殖民战争,以马拉塔王朝失去大部分地方的控制权告终,英军占领了德里红堡。莫卧儿皇帝的权力范围仅被限于红堡之内,直到1857年末代君主巴哈杜尔站在窗前看到了起义的火光。起义被镇压后,英军洗劫了红堡,下令全面拆除。80%的红堡建筑被摧毁,所有家具或被移走,或被毁坏,后宫、仆人住所和花园都被改建成了英军的石头营房。切下的砖块被运到英国。红堡的大理石建筑以及阿格拉的泰姬陵得以保留下来,可能当时英国人尝试卖掉切下的大理石,但是货品滞销,遂放弃了进一步的毁坏行动。
二战时,英军率领印度军人前往太平洋战区,在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这批印军在英军的指挥下接受了日本的投降。然而,1945年11月,英军在德里红堡开始了对这批印度军人的审判,印军被指控为“将领土还给了法国和荷兰官员”(在二战之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是荷兰的殖民地。二战中日本侵略该地。1945年,越南和印尼分别要求独立)。审判引发了全面的抗议,加之战后孟买省和孟加拉省粮食减少、失业加剧,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摇摇欲坠。1947年,英国仓促结束了在印度的统治,尼赫鲁在德里红堡宣布印度独立,红堡再一次成为历史的见证。
(责编:李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