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创新设计

2024-10-15 00:00:00陈贵新胡文礼刘晶
化学教与学 2024年11期

摘 要: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是高中化学中探究乙醇性质的一项重要实验。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教材中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本文就这一实验的创新设计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优化实验流程,实现反应放热和产物检验可视化,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乙醇;催化氧化;检验;创新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24)11-009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的提出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实验,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乙醇的还原性、乙醇转化为乙醛和羟基转化为醛基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

通过现象分析反应的类型、乙醇分子中化学键的变化和官能团的转化。[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中,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具体步骤是:将下端呈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红热变黑后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复几次,通过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证明铜是催化剂,通过小心地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刺激性气味证明产物是乙醛。[2]该实验虽然简易可行,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无法

准确检验乙醇氧化后的产物。通过闻气味的方法确定产物是乙醛,说服力不足,因为无水乙醇的挥发性很强,乙醇的气味会带来干扰。另外,铜丝从酒精灯移到试管内的过程中散热降温,且乙醇是液体,温度低,反应生成的乙醛量较少,需要反复多次才能闻到一点乙醛的气味。②无法检验反应放热。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这在一些习题中已经出现过,但教材实验中没有体现。

二、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创新设计

乙醇催化氧化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反应温度。在较高的温度下,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速度快,生成的乙醛多。所以,本文对该实验作了深入探究和反复改进,让乙醇气体在灼烧至红热的铜丝表面氧化,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创新实验设计具体如下。

1. 实验用品

无水乙醇、希夫试剂、10% NaOH溶液、5% CuSO4溶液、2%氨水、2% AgNO3溶液、1mol/L NaOH溶液;粗铜丝(下端呈螺旋状)、锥形瓶、吸滤瓶、水槽、烧杯、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医用双连球、滤纸条、酒精灯。

2. 实验过程与现象

(1)创新实验一。

按图1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热无水乙醇,或将盛有无水乙醇的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浸泡一会,使瓶内乙醇挥发产生较多的乙醇气体。取一根下端呈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火红色,迅速伸入锥形瓶中下部,注意不要将铜丝接触乙醇,可看到灼热的铜丝离开火焰后逐渐变为黑色,进入锥形瓶中下部后,迅速由黑色变回到光亮的红色,再将铜丝拉升到锥形瓶口附近,可观察到铜丝又呈火红色,略带黑色,证明乙醇在铜催化下与氧气反应放热。将铜丝在锥形瓶口和中下部反复来回移动,可看到铜丝表面的颜色也反复变化,接着把蘸有希夫试剂的滤纸条置于锥形瓶口,可观察到滤纸条表面很快变为紫红色,同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证明有乙醛气体产生。

(2)创新实验二。

取两支试管,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再滴加4滴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深蓝色Cu(OH)2溶液;向另一支试管加入0.5 mL 2% 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得到银氨溶液,再滴加1滴1mol/L NaOH溶液,反复摇匀,尽可能使试管壁湿润。

按图2所示组装实验装置,试管中装有上述银氨溶液,烧杯中倒入热水,取下锥形瓶上插有铜丝的橡皮塞,将下端的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火红色,然后迅速将橡皮塞塞回锥形瓶,并立即用医用双连球缓缓鼓入空气,很快可观察到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壁上产生光亮的银镜,证明有乙醛气体生成。

用装有新制Cu(OH)2溶液的试管替换装有银氨溶液的试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1分钟后可观察到新制Cu(OH)2缓慢变成绿色。将试管取出,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可观察到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同样证明有乙醛生成。

3. 实验注意事项

(1)在创新实验装置一中,锥形瓶内无水乙醇的温度在60℃左右效果较好。

(2)在创新实验装置二中,用医用双连球鼓气要缓缓进行,否则过多的乙醇气体会降低铜丝的温度,从而导致反应变慢。

(3)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进行,当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后,会加快反应速率。[3]

(4)若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可将铜丝重新加热后再操作,以确保产生足够多的乙醛气体。

三、结论

本文深入探讨了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创新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实现了反应放热和产物检验可视化,提高了教学效率,落实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设计的实验具有以下优点:①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可重复操作,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②增加了反应放热的实验,改进了产物的检验方法,使得产物的检测更加直观、快速,增强了实验的教学效果。③该创新实验既适合课堂演示,也可用于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方案设计、动手操作、讨论合作中得到发展。[4]

参考文献

[1]王强.乙醇催化氧化实验的再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28):42-43.

[2]王晶,毕华林.普通高中教科书 化学 必修 第二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陈贵新,林洪.对葡萄糖两个还原性实验条件的探究[J].化学教与学,2018(4):94-95.

[4]李勇,袁清磊.乙醇催化氧化及产物性质实验的再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