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2024-10-15 00:00程胜富
化学教与学 2024年11期

摘 要:体验式学习是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并在情境体验中实现知识与实践相互迁移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设计的几种形式包括: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活动用主题“串联”起来、将实验操作还给学生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做知识”“用知识”“创知识”的体验活动中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培养其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24)11-005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普适的学习与教学方法,以“人们通过体验能获得最佳学习效果”为基础,为人类的学习与发展拓宽了航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聚集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变,深化化学教学改革”“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1]这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困惑于如何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设计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研读教材就会发现,只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作出适当调整,就能实现这一教学理念。通过体验式学习,学习者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从而实现实践转化。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意义形成,让学生拥有主导学习的权利,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为了确保学生能有效进行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研究工作实际,以下是对初中化学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的几点思考。

一、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体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有很多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不管是哪一类实验都具有神秘感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教师可以将这些实验设计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等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相较于单纯的教师讲解或书本上得来的记忆更长久、更牢固。现行人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对化学实验没有严格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来进行区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因地制宜、灵活处理,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实际作出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验式学习中,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尽量减少或避免教师演示实验,多将实验设计为分组实验。经过这样的改进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被动观察实验现象的局面。

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燃料及其利用”中的一个课题“燃烧与灭火”为例。针对学习任务一:燃烧的条件中的演示实验7-1,由于使用白磷、红磷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有毒的五氧化二磷,因此对该演示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为学生分组体验活动。把学生分为3~5人小组,提供两份实验仪器和药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小组体验式活动。具体安排如下。第1组:学生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石灰石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引燃,观察现象。第2组:学生用坩埚钳夹住一团脱脂棉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引燃,观察现象。第3组:取一个直径约0.5cm的铸铁螺母,置于500mL的烧杯中(将其固定,防止移动),再取一颗黄豆大的白磷置于铁螺母的孔内,向烧杯内倒入300mL 80℃的热水,观察现象。然后再用一支口径大于1cm且装满空气(或氧气)的试管,倒立伸入烧杯中罩住螺母,观察现象。第4组:学生用坩埚钳夹住一块煤块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引燃,观察现象。此设计不仅展示了不同种类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还避免了原教材中白磷在氧气中直接燃烧产生有毒气体的危害。

通过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组实践活动,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学生真正实现了“用中学”“做中学”,而其学到的知识也将会更扎实。另外,学生的动手、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探索问题、语言表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搜集处理信息等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亲身体会,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应用方法。

二、将活动以项目式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

项目式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习项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其核心素养,并能够以一种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应用这些技能。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项目探究任务,同时还需要他们具备独立自主搜集素材、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并且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式交流活动,确保能够在合作式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根据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的教材内容和学习目标,在不偏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任务一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可这样创设:以制备氢氧化铜固体和瓷粉(碳酸钙)为主题,将实验1-1(1),实验1-1(2)贯穿于制备氢氧化铜和瓷粉(碳酸钙)主题活动中。学生围绕“制备氢氧化铜固体”这一主题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完成这一主题后,接着用同样的方式完成第二个主题“制取瓷粉(碳酸钙)”。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制取氢氧化铜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完成了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学生在完成两个体验活动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化前的物质与变化后的物质是否是同一种物质,学生进行分组研讨,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接着又结合以上两个体验式活动、实验1-1(3)、实验1-1(4)及生活中常见的铁生锈等问题,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形成定义。学生根据硫酸铜固体、水和空气的颜色、状态、味道、硬度、熔点、沸点等的探究,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形成定义。对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共同点、不同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两组概念。

参与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它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定义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去探索自己的学习潜力。通过强调实际应用,学生的课堂重点放在了各种项目的学习上。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通过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将任务和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超越常规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

三、调整活动组织顺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倾向于教授更多知识,因此多运用讲授法来开展教学,甚至有时会先给出结论,再做分析讲解,最后举例说明或验证。然而,这种做法虽看似提升了课堂教学的速度,但未能促进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提前了解学情,获悉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对于现有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和优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意识为追求,这样才能优化学生的体验感。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运用实验探究法,调整活动顺序:先举例(列举相关事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去体验,结成合作小组,然后再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最后得出结论。此时,教学活动的顺序得到了调整,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整理笔记,学生的体验感得到了优化。

教师在讲授“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这一内容时,传统方法是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通过举例和计算进行验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究能力,我们可以调整这一教学顺序。教师先列举几个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在常见元素化合价表中找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并标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上方。待各小组完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通过该活动,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小结。

这一调整不仅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升了归纳总结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改编课本知识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编写中体验

教材中有一部分常识性的知识呈现,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些生活中重要的化学物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编写者的身份,将教材内容换一种呈现方式,这样学生将会对这些知识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例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教师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分小组将这一课题的内容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改写为“我是蛋白质”“我是糠类”“我是油脂”“我是维生素”,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呈现顺序、排列方式以及学习技巧会有更多的感悟。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支持,让学生具有相应的能力,完成改编任务。

体验式学习理念认为,学习是通过对经验的转换而创造知识的过程。知识源于对体验的理解与转换。理解体验是接受信息的过程,转换体验是个体理解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应的过程。体验式学习理论描述了理解体验的两种辩证方式——具体体验与抽象概括,同时还有两种转换经验的辩证方式——反思观察与主动实践,它们都是对立统一的。真实的学习发生在这四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张力中。体验式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在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敏锐地察觉到学习情境和学习内容。即时的具体体验是观察和反思的基础,反思的内容可以被同化和提炼成抽象的概念,概念又可以指导行动和实践。它们的具体应用可以在行动中被检验,概念的具体含义也可以指导人们创造新的体验。[2]

五、结语

知识既需要对经验的掌握或形象表征,也需要对表征进行转换,仅有形象掌握是不够的。对于学习而言,仅有对经验的简单知觉是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同样,转化过程本身也不能代表学习,因为学习过程必须有可转化的对象,如某种体验等。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全面育人理念、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内容与学业质量。结合现行教材认真钻研,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做恰当的调整和合理的转变,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和综合运用。

通过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将活动以项目式形式呈现、将教学活动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将课本知识进行改编重组等方法,让学生在各种具体体验活动中学习,拥有更多参与学习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大卫·库伯.体验学习:如何让体验驱动学习与发展[M].伍新春,季娇,关秋,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3 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子项目Ⅲ)“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MJ2305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