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藏着许多小巷,青石弄是其中的一条,窄而弯,两侧皆为藤蔓掩映下的大片白粉墙,背景素净、绿叶繁盛。小巷尽头即为叶圣陶故居,门脸很小,淹没在周围的粉墙黛瓦里,和普通民居无二无别。里面皆平房,黑色门窗没有丝毫雕饰,极简洁朴素。
叶圣陶生于苏州,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在他130周年诞辰之际,到他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礼敬先贤,别具深意。他的黑白苏绣肖像照片挂在故居走廊,先生蓄一字形白胡须,长眉下垂,笑容慈祥,沉静神态里透着修为的力量,嘴唇微张,似乎正在用柔和的吴侬软语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当年,他受邀来到吴县第五高等小学教书,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将学校办成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设戏台演戏,办银行让学生存钱……他希望学生能在学校里经历各个方面的锻炼,养成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成为健全的公民,进入社会后能适应各个方面的需求。他写《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强调人生观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必须在幼年即认定方向,不走到岔路上去,不白做了一世的人。所以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身体强壮,心灵明澈,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劳动者和创造者。
叶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思索“怎么教”的问题。他提倡“生活即教育”,主张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如果所学与生活毫无关系,那教育只是空架子空话而已。
前段时间“出圈”的徐州开发区徐海路幼儿园,很好地践行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孩子们穿着围裙,洗菜切菜炒菜,摊烙馍,蒸馒头,养鸡鸭,编篮子,砌砖墙……忙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无论劳动的过程还是产品,都像模像样。这些用科学教育理念设置的充满生活气息的课程,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孩子对生活的好奇,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丰富孩子的内心体验,让孩子自己去感受真实的生活、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育方式赢得了高度赞扬,有网友呼吁:希望能够全国普及。
生活是一种智慧,劳动是一种素养,孩子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培养热爱生活的精气神,远离颓废消沉,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坚实基础。接受生活教育的童年鲜活、饱满、舒畅,拥有旺盛生命力,这样的童年会成为幸福的泉眼,源源不断地滋养、护佑孩子的一生,即使孩子未来遇到挫折,也会被内心潜在的强大力量疗愈。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著名的教育思想之一。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尝试,学生如有错误或遗漏,帮助纠正或补充。如同教孩子走路时随时准备放手一样,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对于教师而言知识是教不完的,对于学生而言知识是学不完的。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生存以及获得良好发展的核心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当成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这种“不教之教”的理念对今天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而言,是我们应当借鉴和追求的。
一阵清脆的鸟鸣打断了我的沉思,我抬头四顾,庭院内紫藤悬挂,爬山虎在南墙纵横交错,勾勒出密密麻麻的线条,芭蕉努力地把绿色的宽大叶片探出墙头,秋阳灿烂,穿透马尾松和石榴树洒下斑驳阴影。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详。这处故居后来被捐给国家,1988年冬,《苏州杂志》社迁入此处办公。希望更多的施教者能够从中汲取热情和清醒的指引,将叶圣陶教育思想传承和发扬下去,让教育的光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编辑"乔可可"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