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恰逢阳光灿烂,洗了衣物挂在阳台外衣架上晾晒。不知何时,因为风大,一个枕套飞了出去,落在一楼邻居院子的雨棚上。
怎么办?一楼邻居从无来往,雨棚又呈全封闭状态,即便找到主人家,也应该无计可施。倒是二楼邻居似乎有办法,因为一楼雨棚紧挨着他家阳台,若是有个足够长的晾衣竿或是竹竿什么的,也许够得到。问题是,天已黑了,这时候贸然上门,似乎有点唐突。
反复思量,最终决定,等明日路过邻居家试着沟通一下,看是否愿意提供帮助。邻里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想必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是肯定的。但也做好了够不到的打算,谁闲来无事会留一根长长的竹竿在家啊?
这么一想,提前就做好了心理建设:飞了就飞了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然,遗憾总是有的。
第二天傍晚从外面归来,早将枕套的事忘了个干净。走进楼道,拾级而上,在拐角处抬头看时,一下愣住,昨天飞出去的那个枕套,正安安静静挂在二楼邻居门口的楼梯扶手上。我想,一定是邻居发现了枕套,找东西够到它之后,不知道具体主人是谁,就安置在家门口这个楼上邻居往来必经的“路口”。
本已做好无法寻回的心理准备,结果又失而复得,换了谁会不开心呢?太好了,这个邻居。我立刻敲响邻居的门,得当面道个谢才是。门轻轻打开,露出邻居大哥很壮硕的身影。我举起手里的枕套,满脸堆笑:“谢谢。”大哥笑一笑,大手挥一挥:“客气啥。”
因为这件小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回家第一时间就给女儿打电话。傍晚刚去女儿校园见了她,返回时她特意叮嘱,要我到家告诉她一声。我对女儿说:“宝贝,和你说两件事:第一件,爸爸已经平安到家……”女儿显然听出我的言外之意:“第二件呢?”“第二件,昨天我晒衣服,一个枕套被风吹到楼下,你猜怎么着,今天回家邻居竟然帮我够上来了。”说完,我又感叹了一句:“邻居真是太好了。”
可是,女儿的反应是:“就这?”
我说:“对呀,我就是觉得邻居太好了,想迫不及待和你分享一下。”
“好吧,你开心就好。”听出来,女儿很是平静。
“当然开心,太感动了。”
我感动是真的,但是女儿平静也是真的。因为在她看来,这只不过一件很寻常的生活琐事,我们也常常这样做。楼上有邻居衣物落下来,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帮取;小区里老人进单元门不方便,快走两步,提前打开门候着;下楼时看到垃圾随手捡起放进垃圾筒……
没有多少讲究,都是习以为常。所以,女儿见怪不怪,始终淡然。
我想起在学校里看到的事。学生午餐后倾倒残羹时,有人随意倒,泼得收纳桶周边到处都是。有心的孩子看到,不经老师、同学提醒,悄悄过去用纸巾捡拾,然后再用纸巾一点儿一点儿将地面擦拭干净。上一周看见,昨天看见,今天仍旧看见。总是那么两个姑娘,默默地一直在坚守,一个叫苒,一个叫涵。我想,她们平时一定看到了父母主动担责、热心助人的身影。
因为职业缘故,总会有家长向我请教如何教育孩子。能有什么捷径可走呢?不过是努力让其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心中有爱,满眼皆是温馨。
彭荣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师
编辑"东篱"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