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慢性疾病,并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本文将介绍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现代护理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具体的老年患者护理方面,不仅要进行打针、服药等基础护理,还要提供心理护理,以增强他们就诊过程中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对于门诊老年患者来说,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有可能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例如,老年患者处于焦虑的情绪状态下,有可能夸大对自身症状的描述。因此,护理人员要能够针对老年患者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门诊老年患者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
忧虑恐惧
许多老年患者因害怕病情出现恶化,或者自身疾病难以治疗,存在忧虑和恐惧的心理。他们通常会对各种检查数据特别敏感,尤其当检查结果超出或者低于正常值时,情绪会更加不稳定,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
迫切求治
门诊大多数突发疾病的老年患者存在希望迫切得到救治的心理状态。一旦治疗不能够立刻达到预期效果,患者会产生悲观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不肯配合治疗。
悲观消极
一些存在慢性疾病以及因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患者,很可能存在悲观消极的心理。当中一些患者认为自己拖累了家人,担心成为累赘,或遭受他人嫌弃;还有一些患者则是由于自身收入较低,且缺乏子女帮扶,对于治疗缺乏信心。
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诊前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积极热情地接待老年患者,做到举止大方,仪表整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护理人员要着重观察老年患者的性格特征,给予充分的尊重。如果老年患者在等待就诊的过程当中出现任何问题,护理人员要热心进行解答。
针对老年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疾病症状,护理人员要能够及时采取对应措施。例如,患者存在疼痛症状,护理人员应耐心抚慰,必要时带其去急诊就诊;对于存在健忘、耳聋、眼花等问题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当更具耐心,满足其心理需求。
诊后护理
老年患者在就诊后,对自己的病情已经有了较为基础的了解。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心理护理。例如,当患者迫切希望得到诊治、检查或取药时,护理人员应进行耐心指导。如果老年患者是一个人来看病,护理人员还要做好相应的检查指导,并耐心解释检查结果的意义。
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卫生防病宣传、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宣教等。例如,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参加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门诊老年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能够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帮助缓解不良情绪,使其具有良好的就诊体验,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