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通过抽取患者血液样本,借助各种检测设备分析其生化指标,有助于医生精准诊断疾病,或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在进行抽血检查时,医生有时要求患者空腹,这是为什么呢?
空腹的定义
空腹是指在进行检查前至少 8 h内没有进食或饮水,通常为检查前一晚22:00后不再进食,次日晨起空腹进行检查。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检查,如血糖、血脂等,需要空腹时间可能会更长。
空腹的原因
避免食物影响检查结果
食物中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进入身体血液,影响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浓度。如进食后血糖升高、血脂增加、蛋白质分解等。因此,进食后再进行抽血检查,这些指标检测结果可能会不准确。
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空腹状态下,患者身体代谢相对稳定,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指标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进行抽血检查,最终数据能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身体情况。同时,空腹还可减少血液中的杂质和干扰物质,进一步提高检查结果准确性。
不同检测项目对空腹的要求
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项目的检查对诊断和判断病情至关重要,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以肝功能检查为例,进食后肝脏会进行代谢和解毒,影响代谢、解毒等指标的数据结果。
性激素、甲状腺功能检查
虽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相对较为稳定,但部分研究表明,进食可能对其检测结果产生轻微影响。因此,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也建议空腹采血。
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虽然受饮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为了统一标准和便于比较,通常也在空腹状态下进行。
无需空腹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主要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成分的数量和形态,与进食情况关系不大。
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在于确定血液类型,与进食情况无关。
凝血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主要评估血液凝固能力,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与进食情况关系不大。
其他注意事项
抽血检查前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影响身体代谢和血液成分,进而影响检查结果。因此,检查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过长时间的空腹可能导致身体处于过度饥饿状态,引起代谢紊乱,反而影响检查结果。一般来说,空腹时间控制在8~14 h
为宜。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引起血液中某些成分的变化,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性激素等,影响检查结果。进行抽血检查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导致血管收缩,影响抽血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