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很喧闹,我不慌不忙

2024-10-14 00:00:00师正伟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4年9期

你是否在学习的压力下无所适从? 你是否感觉被生活压得身心俱疲?你是否渴望放松点,可根本停不下来?当今的人们大多处在紧绷的状态下,就像一根根紧绷的皮筋,不敢放松,也不会放松。久而久之,我们会无所适从,有时沉陷于“内卷”而成为身心焦躁者,有时表面“躺平”而失落成为懈怠者。

面对内卷和躺平所带来的情绪撕裂,如何把人生过得轻松自在,过得清醒?若要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就应该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人应当信奉什么”“应当怎样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等诸多本真性的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

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常春藤联盟待了24年之后,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下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在辞职前夕,他发表了《精英教育的劣势》一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绝对不要为你的一辈子做好计划,因为人的变化在两三年内都是巨大的,而且时刻会产生新的想法;你真正可以做到的是,想好现在要做什么。”这无关躺平,而是另一种勇敢与清醒。

人必须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吗?必须压抑本性才能成为英雄吗?绝对、完全、彻底的无所事事算不算一件作品呢?这些都是年轻人在个人成长道路上会直面的困惑。长篇小说《床,沙发,我的人生》中的主人公“那谁”(是的,他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个心情不好的年轻人。他受过法国高等教育的充分洗礼,拿到了硕士学位。毕业后,他没去找工作,反而做起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宅在家里躺平,无所事事。时间一长,父母把他踢出家门。他漂到巴黎,和另外三个大学同学合租。为了分担房租,他随便找了一份实习生的工作,但又因为实在无法满足老板的特殊要求而被开除,重新过上了无所事事的宅生活。他不明白为什么世界要运转得那么快。人们仿佛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要什么,要去何方。而所有这些确定性都使他嫉妒,又令他生厌。他总被人说:“你这是在虚度生命,你会后悔的。”“那谁”从不反驳,只是在想:我没有虚度生命,只是在看着生命流逝,就像任何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我是一个心满意足的观众。我们自然不能去效仿“那谁”的摆烂,但他看待生命和现代生活的某些方式、视角,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破除了我们思考人生时所面对的一些老旧壁垒。

对处于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年轻人来说,面对抉择,如何坚定内心想法?如何打开对工作的想象力,过真正向往的生活?意识上的明亮度是最重要的。日本互联网传奇人物西村博之在《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一书中告诫年轻一代,如果想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处处得心应手,人生的必要之事就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轻松生活的开始,也是破解人生困局、“不卷,少内耗 ”的关键因素。“世界很喧闹,我不慌,不忙,不焦虑。”我们一定要明白:绝大多数人的毕生努力,要完成的,不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普通人。了解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看到世界给自己提供了什么样的发展机会,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然后用热爱打败内卷,相信每一朵后浪之花终将有自己滚烫的方向。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庄子则认为,人要忠于自己的内心,而不盲从于外在的压力与影响,这是应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生只有一次,被给予的时间是有限的,当我们站在出发点时,最该做的事,就是想尽办法发现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然后鼓足勇气,按照自己的愿望过一生,不要去你不想去的地方,也不要一味去承担一些没必要承担的压力,尽量提升松弛感,这样才能生活得不紧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