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推动江西省樟树市林业发展的基础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林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实际操作中,樟树市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面临政策与法规滞后、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及人员能力和培训不足等多重挑战。为推动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改进,实现对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对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培训;江西省樟树市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80
江西省樟树市位于我国东部,以其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地区经济的主要发展动力。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作为优化林业资源管理、引导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樟树市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分析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现状,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樟树市概况
1.1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樟树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为多种林木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樟树市年平均温度15~18 ℃,最热月平均温度不超过28 ℃,而最冷月则通常不低于-3 ℃;年降水量在1 200~1 60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春末至夏初;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为主,土壤类型多样,包括壤土、黄壤和泥炭土等,这些土壤类型丰富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并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具有地理位置优势,樟树市适宜广泛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包括松树、桦树和樟树等。这些林木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林业资源分布情况
樟树市的林业结构多样,主要包括经济林、防护林和特用林等类型。经济林以栽培果树和用材树种为主,如胡桃、柿、杉木等,不仅支撑着当地的林产品加工业,也为农户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防护林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及河流两岸,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土壤、调节气候及维持水源涵养,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防治水土流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用林包括竹林和药用植物园,这些资源在生态旅游和传统医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樟树市特别重视森林生态健康,积极推广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林业实践,积极实施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生态修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2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内容及重要性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分两个阶段,林业调查阶段通过系统收集林地资源的分布、结构、质量和变化等数据,为后续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规划设计阶段则依据调查数据,结合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制订林业发展目标、策略和措施,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该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能够有效指导林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通过精确的资源调查和合理的规划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助于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通过科学规划设计,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林业产业链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促进林业产业升级,提高林区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地区经济发展[1]。
3 主要问题
3.1 政策与法规滞后
在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实践中,樟树市面临的重要挑战是现行政策和法规未能与林业发展的新动向和需求同步更新,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遭遇重重困难和阻碍。特别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而现有的政策法规框架却未能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以樟树市的某个重要森林景区的病虫害防治为例,这一环节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尤为关键,然而由于缺乏及时更新的法律指导和明确的操作规程,不仅使得林地资源的管理出现混乱,还频繁引发林权相关纠纷。此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多部门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清晰的部门职责和协作机制,往往使得工作进展缓慢,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与效率最大化。政策与法规的滞后性不仅降低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实施质量和工作效率,更限制了林业资源合理利用及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政策法规进行彻底地审视与修订,引入针对性强的新规定,尤其是在病虫害防治这一关键领域,需要制定更科学、更具操作性的法律框架和执行细则,从而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确保林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
3.2 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够广泛,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具体而言,虽然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一些林业项目中得到了应用,但整体来看,这些先进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在樟树市许多林区,林业调查规划仍然依赖传统的手段,如纸质地图、手工记录等,这些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大范围的林业资源调查和规划设计需求。缺乏信息技术支撑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难以实现资源数据的精准收集、高效管理和科学分析,从而影响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没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难以进行精确的林地界定和资源分布分析;缺少大数据分析,则难以准确预测林业资源的发展趋势和管理需求。此外,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广泛限制了林业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林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
3.3 人员能力与培训不足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性不仅依赖先进技术和完善政策的支撑,同样离不开具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前,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普遍存在人员能力与培训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以及缺乏必要的培训机会和学习平台。尽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林学、生态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及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实践技能,但现实情况是许多从业人员仅具备基本的林业知识,缺乏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应用最新科技的技能。此外,由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但现有的培训体系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滞后,难以满足工作的实际需求。这种人才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机制的不足,限制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施效果,影响了林业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科学性、高效性。例如,在进行林地资源评估和生态效益分析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规划方案不科学,最终影响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林区经济发展[4]。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在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框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的关键。为此,需要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着手,制定和修订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法规政策。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林业管理实践为例,该地通过实施《森林法》,确立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框架,明确了森林保护、利用与更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借鉴此类成功案例,我国可以制定包含森林资源评估、生态保护、林地利用规划等内容的综合性法规,确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基本准则和操作流程。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可联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制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指导手册》,该手册应详细规定林业调查的技术标准、数据收集方法、规划设计步骤和评估指标等,确保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在地方层面,建议根据各地的具体林业资源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如浙江省在推进森林资源数字化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林地资源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可有效支持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精准化和高效化[5]。
4.2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为加速信息技术在樟树市林业中的应用,首要措施是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业信息技术研发及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具体而言,可以设定年度预算,专门针对林业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领域分配充足的研究与应用资金。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等形式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是另一有效手段,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该省政府与当地企业协作,成功开发并部署了一套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高效地管理和应用林地资源数据,显著提高了林业资源管理的精确度和响应速度。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还必须重视人才培养。建议各级林业管理部门积极与高等教育机构及研究院所协作,共同开发和提供林业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课程和培训项目。例如,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近年来联合多所高校举办了超过20期的林业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专题培训班,共吸引了超过1 500名林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省乃至周边地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信息化进程。通过提供系统的培训项目,不仅提高了从业人员对现代林业技术的掌握度,同时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领域储备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4.3 加强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
为提升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是关键。这要求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林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1)制定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覆盖林业调查、数据分析、规划设计、mRxJOPw1EWrkScI1KdjGoXmlABg3Jc6W8mcaXB3XlXo=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确保从业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核心技术和方法。2)可以与农业类大学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林业调查与规划的专业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现代林业调查技术、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林业政策法规等,以极大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3)引入在线教育和远程培训机制,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从业人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技能提升。例如,搭建在线林业教育平台,提供从基础林学知识到高级林业技术应用的全方位在线课程,极大地方便林业从业人员的学习和交流。4)进一步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访问、案例研究等方式,增强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此,可以建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实训基地,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现场学习和操作演练,为林业专业人员提供实践学习机会。5)鼓励和支持林业从业人员参与国内外交流和研讨,通过参加国际林业会议、研究访问、技术交流等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专业水平和质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6]。
5 结语
当前,樟树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政策与法规滞后、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人员能力与培训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等策略。这些策略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高效、系统的支撑,从而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实施这些对策,不仅能够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林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华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3):104-106.
[2] 吴庆军.当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业,2022(16):24-25.
[3] 蒙佳煌.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12):54-56.
[4] 陈翰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8):83-85.
[5] 陶佳亮.关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新农业,2021(24):61.
[6] 黄文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普洱市思茅区为例[J].绿色科技,2020(23):173-174.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