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西河池市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肥沃的土地资源,是种植油茶的理想区域。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油茶产品需求的增长,河池市油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河池市油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简要概述当地油茶产业现状,重点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理、施足量基肥、选优质苗木、定植与补植等方面深入分析油茶栽植技术要点,从松土扩坎、林地除草、整形修剪、合理追肥和引蜂授粉等方面详细探讨油茶栽后管理措施。
关键词 油茶;产业现状;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广西河池市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71
油茶作为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油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近年来,广西油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油茶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加工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条逐渐延伸,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的繁荣。截至2023年12月底,广西油茶种植面积在64.00万hm2以上,年产茶籽55万t,年综合产值450多亿元[1]。
河池市地处广西油茶核心发展区——桂西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油茶,是广西油茶产业的传统产区。自2017年河池市将油茶产业列入“十大百万”产业工程实施以来,油茶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然而,在河池市这一典型的油茶生产区域,由于受到传统栽培习惯的影响,油茶种植户在栽培技术和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导致油茶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极大地限制了河池市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鉴于此,聚焦河池市这一广西油茶主产区,在深入剖析该地油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和提炼出一套适合河池市地域特色的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以提升油茶林的产量和品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 油茶产业现状
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边界、云贵高原南缘,经纬度跨度为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东西延伸228 km、南北跨度260 km,总面积达3.35万km2。河池市地处低纬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漫长炎热、冬季温暖短暂,日照充裕,年日照时间普遍在1 447~1 600 h;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20.4 ℃,南北温差约为6 ℃,普遍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470 mm,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 500 mm,最低也有1 000 mm[2]。
适宜的气候条件为河池市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河池市一直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实施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效率、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品牌和加强科技支持等综合措施,大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12月底,河池市油茶种植面积达12.73万hm2,位居全区第二;建成油茶“万千百”示范基地1 170个。2023年,河池市油茶籽产量达12.19万t,油茶产量达3.04万t,油茶总产值达35.56亿元,以油茶为主导产业的旅游服务业年综合产值收入在25亿元以上。河池市11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被列为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占全区总数的近1/3。油茶产业覆盖119个乡镇,惠及16.35万户55.09万人,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点[3]。
2 栽植技术要点
2.1 造林地选择
虽说河池市是油茶的适生区,但为有效挖掘油茶的丰产潜力,在选择油茶造林地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土壤类型。首选山地红壤和黄红壤,要求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不小于80 cm)、排水性能好,pH值在5.0~6.5。2)海拔。宜选择海拔在100~500 m的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地区种植油茶,此类地块温度和湿度适宜,有利于油茶树正常生长发育。3)光照条件。优先选择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地段,最佳的林地坡向为南向、东向或东南向,这样的坡向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适中,有利于油茶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增加果实产量和含油率。4)坡度。油茶造林地的理想坡度应控制在25°以下,既能保证雨水不会快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又能避免过陡坡度导致的机械耕作和管护困难。
2.2 造林地整理
2.2.1 清山
河池市清山通常在9—10月进行,主要是砍伐林地原有的次生林木、杂草、藤蔓等,要求伐根低于10 cm,确保新种植的油茶幼苗能获得足够的光照和生存空间。在清山过程中,可适当保留造林地区山顶、山脚、山坳等地段的原始植被,以保持生态平衡。
2.2.2 整地
河池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喀斯特地貌面积达2.18万km2,占总面积的65.74%。因此,为保持水土,油茶造林宜采用局部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2种方式。1)带状整地。带状整地常用于地形复杂、坡度较陡的山地,环山沿等高线方向,以水平带状的方式局部翻垦,深度为30 cm,两条相邻带水平间距为1~2 m,高差在30~50 cm,带宽控制在40~80 cm,带间保留原生植被。3)块状整地。对于坡度较陡且坡面破碎的林地,可采取块状整地方式,先按照预定的株行距(2.2 m×3.0 m、2.5 m×3.0 m、2.5 m×4.0 m、2.5 m×5.0 m、3.0 m×4.0 m及2.0 m×5.0 m等)拉线定点,然后以定点为中心向外挖垦,一般深度为25~40 cm,大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方形块状或长方形块状,块与块之间呈“品”字形。
2.2.3 挖坎
整地之后挖明坎,其中带状整地按2.5 m的株距放样开挖明坎,明坎规格为50 cm×50 cm×40 cm。挖坎时取出的表土和心土应分开堆放,回填时先将表土回填到坑底,再把心土覆盖在表土之上。块状整地则按照预定的株行距直接在选定的位置上挖明坎,明坎规格同样为50 cm×50 cm×40 cm。
2.3 施足量基肥
施基肥是保障油茶幼苗快速成活、健壮生长及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油茶基肥通常在造林前15 d施入,选用优质的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的方式,其中有机肥如腐熟的农家肥、堆肥、绿肥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无机肥则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可满足油茶生长初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例如,每坎可施入复合肥150~200 g+腐熟的有机肥1~2 kg作为基肥,先将肥料施入坎底,打碎结块的肥料,并填入1/3坎表土与之拌匀,最后用表土回满整坎,至高出地面3~5 cm,呈靠近山面略低的倒坡状,以待植苗。
2.4 选优质苗木
使用良种壮苗造林是保证油茶林高产、稳产的基础。根据河池市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挂果早、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油茶良种,如“岑软”系列、“湘林”系列、“长林”系列、“赣无”系列等。采购苗木时应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育苗基地,确保苗木有正规的种苗生产许可证和标签,并通过相关部门的种苗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避免引入外来病虫害。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嫁接苗造林,要求苗龄2年生及以上,苗高50 cm以上,地径(嫁接口以上)0.5 cm以上,分枝3个以上,苗木叶片鲜绿、完整,无黄化、卷曲现象,顶梢生长旺盛,未出现脱水萎蔫、冻害或热害损伤。
2.5 定植与补植
2.5.1 定植
河池市油茶造林时间可选择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在油茶苗芽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定植前,苗高超过50 cm的应切除顶端,并适当剪除部分侧枝、去除部分叶片[4]。然后,撕掉苗木外面的塑料营养钵或营养袋(无纺布容器杯不用撕掉),将苗木放入定植穴中央,保持苗干端正,再分层覆土,由四周向内层层踏实,覆土中不能出现大块的硬土块、石块、草根和树根等杂物。最后,在其上面再覆盖一层松土,使苗木嫁接口与地面持平。
2.5.2 补植
油茶造林后及时检查成活率,并在当年5月底前完成补植工作。补植苗木的规格和质量应与定植时的苗木相同,确保补植后的油茶树能尽快融入原有林相。补植方法同定植方法一样,确保栽植深度要适宜,以当年保存率不低于95%为达标。
3 栽后管理要点
3.1 松土扩坎
油茶造林后,在其幼林阶段于每年5—6月松土扩坎1次,以植株为圆心,将半径50 cm范围内的实土垦松,深度以5~10 cm为宜,造林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树冠下宜浅,冠外宜深[5]。在油茶成林阶段,每隔2~3年将园地深挖垦复1次,垦复深度在15~20 cm,垦复范围为种植带上方70 cm、下方50 cm,带内全垦,带间保留原生植被。
3.2 林地除草
在油茶幼林阶段每年除草2次,分别在5—6月及9—10月进行。采用人工铲草+砍杂相结合的方式,将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的杂草全部铲除,并将铲下的草皮覆盖在树蔸周围,给树基培蔸。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外的杂草、灌木全部砍至10 cm以下,注意砍伐物不能压覆在幼树上。在油茶成林阶段,夏、秋季节可不必除草,保留林间植被用于改善小气候,冬季清园时再将杂草、灌木砍至10 cm以下。
3.3 修剪整形
油茶定植后,选择在距离嫁接点50~80 cm的高度定干。造林当年,选留3~4个生长健壮、朝向合理的侧枝作为主枝进行培育。第2年,每个主枝上再优选2~3个强健的分枝作为副主枝培育。第3~4年,在持续优化主副枝条的同时,将茁壮的春季嫩梢培育成侧枝群,确保主枝、副主枝与侧枝的比例适中,且分布均匀。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油茶定植后前3年需要摘掉花蕾,不让挂果,以集中养分供幼树进行营养生长。时间要求为冬春修剪,夏季摘心、除萌抹芽。在油茶成林阶段,每次采果后进行修剪,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死枝等。
3.4 合理追肥
油茶幼林追肥以氮肥为主。定植当年,已施足基肥的林地可以不追肥或少量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适当浇灌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用尿素25~50 g。从第2年起,每年3月新梢萌动前15 d左右施入速效氮肥,如可每株施用尿素50~100 g;7—8月再施用1次复合肥,用量为每株100~250 g;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为越冬肥,每株施用5~10 kg[6]。施肥量应随树体的生长逐年增加。油茶盛果期追肥,在每年3月底前施氮、磷、钾元素均衡的复合肥,每株施用250~500 g;6月底前,施用高磷钾复合肥,每株施用250~500 g;采果后,同样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施用5~10 kg。
3.5 引蜂授粉
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植物,引蜂授粉是提高油茶结实率和果实品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油茶种植期间,尤其是10—11月,要禁止在油茶林内熏烟烧火或喷洒农药,以保护好授粉土蜂。同时,在没有土蜂的油茶林地,可通过实施林地垦复、修筑梯田、挖竹节沟、埂上挖马蹄坑等措施,招引土蜂到油茶林地筑巢,充分发挥其传粉授粉的作用,以促进油茶高产稳产。
4 结语
油茶作为河池市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笔者认为,只要坚持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就一定能够推动河池市油茶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笔者将继续深化技术研究,探索更加精准高效、绿色环保的油茶栽培新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 黄子婧,郭大涛,张雷,等.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广西召开[EB/OL].(2023-11-23)[2024-04-01].http://gx.people.com.cn/n2/2023/ 1123/c179464-40652385.html.
[2] 广西河池市人民政府.地理环境[EB/OL].(2022-03-11)[2024-04-01].http://www.hechi.gov.cn/zjhc/zrdl/t53743.shtml.
[3] 覃裕镔,吴双凤.河池油茶种植面积位居全区第二[N].河池日报,2024-02-23(1).
[4] 吴建波,邓荫伟,邓益德,等.油茶早结丰产技术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7):56-60.
[5] 谢培庚,谢志华.湖南普通油茶生长特性及丰产栽培[J].湖南农业科学,2017(5):28-31.
[6] 查茨先.凤阳县新造油茶林栽培技术及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198-199.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