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森林防火宣传途径及防火措施分析

2024-10-14 00:00:00李王靖李飞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9期

摘 要 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论述榆林市森林资源概况,探讨森林防火宣传途径,提出火源管控、预警监测、应急扑救等防火措施。

关键词 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预警监测;应急扑救;陕西省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60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属暖温带至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近年来,随着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榆林市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当地气候干燥、植被可燃性高,加之人为活动频繁,森林火灾时有发生,给榆林市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降低火灾风险,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并落实各项防火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重点探讨榆林市森林防火宣传的有效途径及防火措施,以期为榆林市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森林资源概况

榆林市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是陕西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据统计,截至2019年,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达157.33万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其中沙区造林保存面积90.93万hm2,林木覆盖率43.5%[1]。榆林市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包括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等[2]。此外,榆林市有油松林、侧柏林等针叶林,以及多种灌丛和灌草丛植被[3]。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草)、林草植被恢复、森林质量提升等措施,榆林市大力开展植被恢复和林草建设工程[3]。例如,在榆林沙地森林公园,结合人工造林与飞播造林,营造了以樟子松、侧柏等树种为主的防护林体系,有效遏制了土地荒漠化的蔓延。近年来,榆林市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显著改善,在维系区域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功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森林防火宣传途径

2.1 传统宣传途径

榆林市在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中,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传统的宣传途径,如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这些方式虽然直观明了,但覆盖面有限。例如,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局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林区开展面对面宣传,并将防火知识编入陕北说书,搬上舞台,取得了良好效果[2]。然而,这种深入基层、贴近农民的宣传方式在榆林市整体范围内并未得到广泛推广。此外,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在森林防火宣传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榆林市广播电视台设有曝光台等栏目,但内容针对性不强,未能形成常态化宣传机制[3]。目前,榆林市森林防火宣传仍以传统途径为主,存在宣传范围有限、频率不高、时效性不强等问题。为切实提升防火宣传效果,建议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开展森林防火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活动。此外,应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介,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例如,可在电视台开设专门的森林防火宣传栏目,邀请林业专家、基层林业工作者、护林员等进行访谈,解读森林防火政策,介绍先进经验;在广播电台增加森林防火公益广告的播放频次,提高宣传频率;在报纸上开设森林防火专版,刊登图文并茂的宣传内容,增强宣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通过整合传统媒体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的森林防火宣传氛围,提升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

2.2 新媒体宣传途径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成为榆林市森林防火宣传的重要平台。榆林市积极探索并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例如,榆林市森林防火指挥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图文、视频等多样化内容,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宣传防火政策法规,并利用H5互动游戏等创新方式,提高公众参与度[4]。此外,榆林市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矩阵的作用,市县两级林业部门与融媒体中心密切配合,借助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平台,开设森林防火专栏,扩大宣传覆盖面。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等新媒体使用率较低的群体,榆林市利用“村村响”广播平台,将森林防火宣传与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内容相结合,使宣传更接地气[5]。尽管榆林市在新媒体森林防火宣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内容同质化、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内容策划,综合应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手段,创新宣传形式;深化部门协同,搭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2.3 其他宣传途径

除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外,榆林市积极拓展其他宣传途径,力求实现森林防火宣传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1)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将森林防火宣传纳入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村(居)民委员会议事日程,通过领导干部讲防火课、召开防火主题党日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提高森林防火意识。例如,佳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支部引领护绿林”活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参与森林防火[1]。2)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例如,榆阳区组建了一支由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在校学生等组成的森林防火宣传志愿者队伍,利用节假日、重大活动日等时间节点,深入社区、景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宣传[3]。3)创新搭建校地协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在森林防火科普宣传中的独特优势,榆林学院作为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共建的省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防火知识讲座、消防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并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火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尽管采取了多样化措施,但是榆林市在统筹利用各类宣传途径、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森林防火宣传格局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地、警地、军地协作机制,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基层网格化管理,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将森林防火宣传贯穿到日常网格巡查、隐患排查等各环节,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3 防火措施

3.1 火源管控

火源管控是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环节,榆林市高度重视火源管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榆林市依法贯彻国家《森林防火条例》,同时因地制宜发布一系列公告或临时指令,如“榆林发布关于森林草原防火戒严的通告”,为依法管控火源提供了保障。2)深化部门协同联动。榆林市建立了森林防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实行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三个重点”火源管控。例如,在春节、清明等重点时段,对进山游客逐一检查,严禁携带火种进山;在林区、景区等重点区域,实行24 h巡护值守,及时制止野外用火;对电力施工队、森林经营队等重点管控对象,逐一落实防火责任,严格用火审批。3)创新火源管控模式。在榆林市范围内推行网格化管理,将管控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例如,米脂县在辖区内划分了1 100余个网格,明确了各网格管控责任人,并在重点林区设置了“电子围栏”,通过手机APP实现火源管控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4)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广泛发动居民参与,构建群防群治的火源管控格局。例如,横山区在辖区内广泛组建护林员队伍,利用“天眼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重点区域24 h全覆盖无死角巡查监管[4]。榆林市在火源管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执法力度、科技支撑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火源管控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技术保障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创新管控手段,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3.2 预警监测

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一环,对于及时发现和扑救火情至关重要。榆林市也高度重视预警监测体系建设,近年来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例如,2019—2021年,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先后投入资金2 000余万元,建设了由视频监控、瞭望塔、无人机等组成的立体化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网络[3]。其中,视频监控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可实现对重点林区的全天候、全方位动态监测。一旦发现火情,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将火情信息推送至指挥中心和现场扑火队。此外,榆林市在全市范围内布设了100余座森林火险瞭望塔,安装了高倍望远镜和定位仪等设备,并配备了专职瞭望员,大大提高了火情早期发现能力。榆林市积极探索“互联网+”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新模式,研发了“空天地一体化”森林火灾监测系统。该系统综合应用北斗卫星导航、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接气象部门数据,可实现对榆林市森林火险的精准预警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火情隐患,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及时推送至指挥部和一线扑火队,可大大缩短火灾扑救响应时间。未来建议榆林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网络,加快推进气象、电力、通信等部门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并加强预警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应用转化,不断提升预警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准性。

3.3 应急扑救

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快速、高效的应急扑救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关键。为应对这一挑战,榆林市做了充分准备。例如,榆林市高度重视森林火灾应急扑救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扑救体系。在指挥调度方面,榆林市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下设9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扑火指挥机制。市县乡三级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可实现火场态势、气象信息、调度指令等实时共享,大大提升了扑救的时效性和协同性。在队伍建设方面,榆林市建立了一支常备与应急相结合的扑火队伍,全市现有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2支,森林消防专业队3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15支,应急扑火队伍100余支,兼职森林消防队员1.5万余名[2]。在装备配备方面,榆林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购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扑火装备。例如,米脂县森林消防中队配备了国内先进的“两栖”森林消防车,不仅具有较强的通过性,还可利用车载炮塔实施远程灭火;子洲县应急管理局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便携式消防水泵,可快速架设输水管线,增强火场供水保障能力[3]。

4 结语

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交接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近年来,榆林市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管控措施、创新预警手段、强化应急处置等举措,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空天地一体化”预警监测等方面的探索,为全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展望未来,榆林市需要在体制机制、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森林防火工作体系,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王飞.榆林地区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9(9):192-193.

[2] 郝苏娟,刘金晶,王荣国,等.关于2015年3月陕西榆林高危森林火险期间处置情况的调查[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2):78-81.

[3] 赵伟波,刘洪林,王怀厂,等.煤相对孔隙结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8#煤为例[J/OL].煤炭科学技术:1-17[2024-06-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02.TD.20231118.1420.001.html.

[4] 冯宝林.“绿色奇迹”—榆林治沙问题研究(1949-2015)[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5] 张焕民.退耕还林政策对榆林市种植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