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地区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控措施

2024-10-14 00:00:00周广雨夏向向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9期

摘 要 在大力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决策的引导下,豫北地区的园林绿化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豫北地区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仍存在农药使用不合理、综合防治意识不强、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防治方法与措施,提高豫北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和效率,介绍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病虫害种类及防治现状,并提出加强植物检疫、合理规划并做好苗木日常养护、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完善预测预报体系及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等生态防控措施。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现状;防控措施;豫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54

豫北地区是指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 ℃,最高气温可达42.8 ℃,最低气温可达-21.5 ℃,年平均降水量为650 mm,无霜期为220 d。随着豫北地区城镇一体化的推进,如何利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策略,更有效地防控园林植物病虫害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层次和品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优化豫北地区园林的营造品质,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功能,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措施,从而推动现代城市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1 病虫害发生特点

1)种类繁多。豫北地区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园林植物面临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蚜虫、螨类、白粉病、叶斑病、枯萎病等。2)发生率高。随着豫北地区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园林绿地面积不断增加,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更多条件。3)防治难度大。豫北地区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需要考虑不能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为因素干扰等。这些因素使得传统的农药喷洒等防治方法受到限制,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2 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

豫北地区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斑病、煤污病等,主要虫害有栾多态毛蚜、美国白蛾、光肩星天牛等(见表1、表2)。

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

3.1 盲目追求防治效果,农药使用不合理

农药作为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重要工具,在正确和适度使用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然而,当前豫北地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农药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1)农药选择不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园林管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病虫害识别知识,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可能加剧病虫害的蔓延。2)防治手段落后也是导致农药使用不当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园林管护人员过于依赖化学农药,忽视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1]。3)部分园林管护人员在农药的选用、浓度的配置方面,过于依赖经验,缺乏科学依据。

3.2 管护人员经验不足,病虫害综合防治意识不强

目前,豫北地区园林管护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管护人员对园林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过于依赖应急防治和化学防治,而缺乏综合利用生物、物理等多种防治措施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存在用药量不准、用药不及时等问题。这不仅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植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进一步削弱园林生态系统的自身防御能力[2]。

3.3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持久性不足,研究深度不够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预测预报工作,园林管护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趋势,难以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部分管护人员对园林病虫害的研究不够深入,限制了其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认识,影响了防治效果[3]。

4 生态防控措施

生态防治措施是一种基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理念,利用自然因素和生态手段来控制和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方法,旨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生态防治秉承“预防为主导,科学策略应对”的原则,力求从源头上遏制病虫害的蔓延。通过优化园林植物的栽培与管理手段,努力营造一个既适宜园林植物生长,又有助于害虫天敌繁衍的环境,从而直接或间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此外,生态防控致力于构建一套持久有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机制,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稳步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4.1 加强植物检疫

建立完善的植物检疫制度并采用先进的检疫手段,能够从源头上有效阻止园林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外来园林植物的引进和调运活动愈发频繁。检疫制度若存在缺陷,将难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病虫害,进而导致其迅速蔓延。因此,强化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工作尤为关键,是保障城市园林生态安全的重要一环[4]。

4.2 合理规划并做好苗木日常养护

城市园林规划需要紧密结合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和特有的气候特征,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充分利用环境、天敌与害虫之间的自然平衡与进化关系,构建一个既稳定又具备强大抗病能力的植物群落体系。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特性,巧妙运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如相生相克等生物学规律,规避病虫害的转主寄生风险。同时,避免同种植物的大面积连续种植,以防病虫害快速传播。通过精心设计,保护园林中的小生态系统,进而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恢复能力。日常的养护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做好科学施肥、定期浇水、及时除草、修剪枯枝及清理杂物等。这些措施能够确保植物健康茁壮,提升其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4.3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治理旨在将病虫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园林管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措施,包括人工摘除病叶、虫卵;利用黑光灯及粘虫板诱捕害虫;安放信息素诱捕雌虫或雄虫;保护和释放天敌昆虫等防治策略。在选择化学药剂时,应优先考虑使用生物性农药,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灭幼脲、苦参碱和烟碱等,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5]。

此外,应合理、有效地运用生物技术和其他不产生污染的措施,如利用鸟类捕食害虫、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等,不断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例如,可在公园乔灌木区域增设人工鸟巢、种植结籽花灌木等,为益鸟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利用益鸟进行害虫防治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害虫数量,还能维护有害生物与天敌之间的生态平衡,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6]。

4.4 完善预测预报体系

为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管护人员可有效利用计算机终端的远程操控功能,实现对植物病虫害的实时、动态监测。同时,强化档案管理,确保病虫害数据的全面、准确。这对提升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效率与精准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4.5 加强作业人员技术培训

为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管理部门应定期举办专业知识培训讲座,邀请行业内的专家进行讲解,确保所有作业人员都能参与其中。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培养作业人员的综合治理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6 积极推进苗木涂白及冬季清园工作

苗木涂白是冬季园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树干涂白不仅能有效防止苗木树皮干裂,增强其抗冻能力,还能消灭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真菌、细菌和害虫,能有效预防溃疡病、腐烂病、吉丁虫、天牛等病虫害[7]。涂白高度应与地面保持1.5 m以上的距离,并注意涂白的均匀度,确保涂白效果达到最佳。

冬季清园工作同样不可忽视,清理干枯枝条、患病枝条和衰弱枝条,清除落叶及杂草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清园能改善土壤环境,为苗木的健康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5 结语

豫北地区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通过合理规划植物配置、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利用生物防治手段及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议豫北地区的园林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豫北地区园林植物生态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玉忠.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策略[J].河南科技,2013(19):192-193.

[2] 丁岩钦.利用植物变异性原理控制害虫[J].昆虫知识,1989,26(4):251-253.

[3] 尚慧艳,何恒果.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J].南方农业,2015,9(24):115-117.

[4] 高泽敏.张家口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22(7)23-24.

[5] 夏向向.长垣县园林绿化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6)38-39.

[6] 刘敏良,李凯兵,罗琴涛.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长江技术科技,2022,6(S1):14-16.

[7] 赵丽敏.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9,39(21)158-159.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