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县牛疫病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4-10-14 00:00:00林科全袁赟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9期

摘 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牛疫病的发生概率也越来越高,对我国畜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云南省彝良县作为农业重镇,牛养殖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牛疫病的预防对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为给彝良县的肉牛养殖者提供科学的管理指导,减少肉牛养殖过程中牛疫病的发生,针对彝良县牛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牛舍环境不佳、免疫措施不到位、缺乏疫病监测与响应机制、饲养管理不当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管理措施。

关键词 牛疫病;预防;饲养管理;云南省彝良县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4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牛肉因具有低脂肪、高蛋白、富含亚油酸等矿物质肉碱与维生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对牛肉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1]。然而,由于生牛养殖规模的扩大,牛疫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升高,对肉牛产业造成巨大威胁,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2]。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处的乌蒙山区,农业人口众多,畜牧养殖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尤其是生牛养殖产业,其在当地的畜牧产业结构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3]。但在规模化生牛养殖模式下,原有的防疫技术、防疫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养殖要求,因此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牛群免受疫病侵害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从多个方面探讨牛疫病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彝良县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养殖概况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近年来,彝良县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彝良县在2022年实施了“4+N”产业发展战略,其中肉牛产业是重点发展对象之一。彝良县通过奖补政策和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动了肉牛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2022年,彝良县肉牛存栏数量在10万头以上,出栏肉牛数量达到3万头,预计实现产值3.42亿元。彝良县的肉牛产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奖补,还在技术和管理上提供指导和服务。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牛肉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加了农户收入,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彝良县的肉牛产业在近几年有了显著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大幅增长,而且在产业结构和管理水平上也有了明显提升。这些都为彝良县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存在问题

2.1 牛舍环境不佳

在彝良县,随着养牛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牛只密度显著增加。部分农户在牛只密度增加的情况下未对牛舍环境进行改善,导致牛只生存环境较差,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4]。1)通风条件不良。部分牛舍设计不合理,导致通风条件不足;部分牛舍没有充分利用自然风实现空气流通,导致牛舍内部的热气和湿气不能有效排出,造成牛抵抗力下降。2)规模化养殖场的牛只能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牛舍中活动,活动范围与生存空间受到限制,导致牛只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疫病。3)部分牛舍未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等,导致有害气体如氨气的浓度增高,影响牛只的呼吸健康。4)缺少季节性保护措施。随着季节的更替,牛只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部分牛舍在冬季可能缺乏足够的保暖设施,而夏季可能没有适当的通风和遮阳设施来降低温度,这都会导致牛疫病易暴发。

2.2 免疫措施不到位

春季是彝良县动物疫病的易发高发季节,也是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于牛疫病的防控至关重要[5]。在这个时期,如果免疫措施不到位,将会极大增加疫病暴发的风险。疫苗的质量、储存条件、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及接种技术等,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疫苗管理不当或接种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牛只不能获得足够的免疫力,从而无法抵御疫病的侵袭。此外,春季气候多变,牛只的抵抗力相对较弱,这也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春季免疫措施的不到位,会直接影响牛群的健康状况,增加疫病发生的可能性。

2.3 缺乏疫病监测与响应机制

彝良县牛疫病预防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有效的疫病监测与响应机制。1)疫情信息收集不足。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疫情信息收集网络,养殖户无法及时获得关于牛疫病的发生信息。这导致初期的疫情往往被忽视,等到疫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时才引起关注,防控难度大幅增加。2)监测设施落后。彝良县在牛疫病监测方面的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检测设备,使得疫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变得困难。3)响应机制不健全。即便在疫情被发现后,由于缺乏快速响应机制,养殖场往往无法做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这种滞后的反应不仅加剧了疫情的负面影响,而且增加了防控成本。4)数据共享与交流不足。彝良县内部与其他地区之间在疫病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方面存在障碍。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使得疫情防控工作无法形成合力,降低了整体防控效率。

2.4 饲养管理不当

在彝良县,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牛疫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户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可能存在以下5个问题,从而导致牛疫病的发生与蔓延。1)养殖户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疏于对牛群的观察,没有及时发现牛只的异常,导致疾病在早期阶段未能得到识别和处理。2)饲料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或饲草料质量低劣,都可能导致牛群长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疫病的发生风险。3)由于疏忽,部分养殖户可能会给牛群喂食变质饲料。这不仅降低了营养水平,还可能对牛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4)部分养殖户采取放养的方式,未能提供足够的精饲料,导致牛只抵抗力较弱。5)饮水不清洁,含有病原菌或毒素。总之,这些饲养管理方面的不足,容易导致牛群消化道类、呼吸道类、中毒性及寄生虫疾病的发生。

2.5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彝良县在牛疫病防控方面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专业人才短缺。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往往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导致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同时意味着难以进行高质量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从而影响疫病防控策略的制订和实施。2)技术力量薄弱。部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疫病情况。此外,老龄化的技术队伍可能难以掌握和应用新的防疫技术和方法。3)培训和教育不足。由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不够充分,这限制了他们在疫病防控中发挥作用。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也使得防疫人员难以接触到最新的疫病防控知识和技术。

3 对策措施

3.1 改善牛舍环境

预防牛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是改善牛舍环境。干净整洁的牛舍环境对于维持牛舍内空气质量、降低病原体浓度、减少疾病传播风险至关重要[6]。1)牛舍设计应考虑对自然风的利用,通过合理设置窗户和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利用自然风实现空气流通。还可以在牛舍的屋顶和墙壁上安装通风设施,如通风扇和气窗,以有效排出牛舍内的热气和湿气,保持空气清洁。2)定期清理牛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这些物质的分解会产生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影响牛只的呼吸健康。通过定期清洁和适当管理,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3)牛舍内的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牛只的免疫力,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在冬季,应采取保暖措施;而在夏季,则需要通过通风和遮阳设施来降低温度。

3.2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在彝良县预防牛疫病的饲养管理措施中,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是一项关键措施。接种疫苗能够有效提高牛群的免疫力,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1)制订免疫计划。根据彝良县当地牛疫病发生情况和国家免疫指导意见,制订详细的疫苗接种计划,包括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接种对象和接种剂量。2)选择合适的疫苗。根据牛群的年龄、健康状况和疫病风险,选择相应的疫苗。例如,对于可能流行口蹄疫的地区,应使用口蹄疫弱毒疫苗进行春秋两季接种。3)组织实施接种。动员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对牛群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前后,应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疫苗效果。4)监测免疫效果。接种后,应定期对牛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确保免疫效果达标。若抗体水平不足,应及时补充接种。5)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每次疫苗接种的信息,包括疫苗批号、接种日期、接种牛只的耳标号等,并将免疫记录报送相关部门。

3.3 建立疫病监测与响应机制

1)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建立系统化的疫情信息收集和传播网络,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移动应用和互联网平台,可以快速传递疫情信息,确保农户及时获取疫情动态。2)升级监测设施。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增强早期诊断和监测能力。3)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一个由政府、兽医专家和农户组成的快速响应团队,一旦发现疫情,该团队能迅速采取隔离、治疗和疫苗接种等措施,并对疫区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环境负荷,以控制疫情扩散。4)加强数据共享。创建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帮助彝良县与其他地区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流,有助于形成联合防控网络,提高整体防控效率。

3.4 加强饲养管理

为了有效预防彝良县牛疫病的发生,彝良县可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1)加强日常监测。养殖户应定期对牛群进行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并记录牛只的异常行为或症状,如食欲不振、发热或乏力等,以便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2)优化饲料结构。确保饲料营养均衡,根据牛只的生长阶段和生产需求调整饲料配方;使用高质量的饲草料,避免喂食变质或被污染的饲料。3)规范饲养管理。采取半放养或圈养的方式,提供适F5a44Nao1VT7+Q/AvA7NOg==量的精饲料并及时补充,确保牛只获得必要的营养,同时避免过度放牧导致的管理粗放。4)保障清洁饮水。提供清洁的饮水,定期检查水源,防止病原菌或毒素污染,必要时进行净化处理。5)建立健康档案。为每头牛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其生长发育情况、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检查结果,以便跟踪其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3.5 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为解决彝良县在牛疫病防控工作方面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建立专业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培训讲座与交流会,邀请兽医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现代养牛技术、疫病识别技能和防控知识的培训。2)推广科学养殖方法。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向养殖户普及科学的饲养管理知识,如合理调配饲料、提供清洁饮水、定期清洁牛舍等。3)优化技术支持服务。通过政府和社会资助,设立动物防疫服务站,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紧急防疫支持。4)鼓励技术创新。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兽医科研人员进行疫病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逐步提高彝良县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因管理不当导致的牛疫病的发生,同时缓解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提高整个地区的牛疫病防控能力。

4 结语

近年来,牛疫病防控难度持续增加,对牛养殖行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肉牛产业对促进彝良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十分必要。通过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能、加强日常监测、优化饲料管理、保障清洁饮水,以及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疫病发生概率。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牛群的健康,也为彝良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持续的教育、培训和技术创新将是提升防疫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马振华.适度规模养殖的牛疫病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1):80.

[2] 孙涛.牛疫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23,44(8):139-140.

[3] 王正莲.云南省彝良县生猪生产发展中疫病防控作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4):160-161.

[4] 蒋瑞祥,余礼根,丁露雨,等.畜禽疫病智能防控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畜牧杂志,2020,56(10):23-28.

[5] 高会景.山东地区春季羊群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7):74-75.

[6] 崔奇娥.乳牛规模化养殖中的常见疫病及防控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22(3):49-51.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