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保山市作为云南省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防治面临巨大挑战。为给保山市蔬菜绿色植保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简要论述绿色植保理念,分析保山市蔬菜病虫害情况,提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控对策,以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策保障;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绿色植保意识;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夯实人才基础等推广措施。
关键词 绿色植保;蔬菜;病虫害防治;云南省保山市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10
绿色植保理念旨在通过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等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理念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倡导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云南省保山市2023年蔬菜种植面积达5.29万hm2,产量超过140万t。在保山市大力推广绿色植保理念,完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对于提高蔬菜产能、确保质量安全、促进当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绿色植保理念概述
绿色植保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它倡导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综合应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科学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产量[1]。绿色植保理念的核心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事前预防、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在防治过程中,优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无公害或低毒措施;当这些措施无法满足需求时,才使用低毒、高效、安全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其使用量。该理念契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2 保山市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况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8°25′~100°02′、北纬24°08′~25°51′。保山市总面积约1.96万km2,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毗邻,西北及正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7.78 km。保山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535.0~3 780.9 m,平均海拔1 800 m,属于西南季风区域,年均气温14.8~21.3 ℃,无霜期238~336 d,年均降水量1 463.8~2 095.2 mm[2]。保山市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十分复杂,形成了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保山市境内河流纵横,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2 主要蔬菜种类及种植区域
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保山市种植的蔬菜种类繁多。由于气候差异,保山市蔬菜种植格局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布规律。在海拔1 500 m以下的低热区,主要种植番茄、茄、黄瓜、豇豆及菜豆等耐热蔬菜作物[3]。其中,隆阳区、腾冲市是重点种植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保山市的绝大部分。海拔1 500~2 500 m的中温区,以叶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为主,包括白菜、萝卜等,分布较为广泛,各县市均有一定种植面积。而在海拔2 5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由于气候寒冷,仅有少量蔬菜作物种植,主要是一些抗寒性强的蔬菜,如白菜等。
2.3 常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
由于保山市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加之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日趋增多。目前,保山市常见的蔬菜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疫病、灰霉病等,虫害有蚜虫、蓟马、白粉虱、斜纹夜蛾、潜叶蛾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多数病害喜高温、潮湿环境,如疫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在夏季多雨时节易暴发。而虫害的发生高峰期则集中在春夏季节,这与大多数害虫的生活周期和发育规律密切相关。总的来说,保山市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该地区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防治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4]。
3 蔬菜病虫害防治对策
3.1 农业防治
在绿色植保理念指导下,保山市蔬菜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合理密植、科学轮作、种子处理及水肥管理等。合理确定蔬菜作物的种植密度,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又可以避免密植造成的通风不良、病虫害高发等问题。例如,在保山市低热区种植黄瓜时,一般控制行距在80~100 cm、穴距在30~40 cm。科学实施蔬菜作物的轮作制度,可以打破病虫害与寄主作物之间形成的固定循环,有利于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例如,腾冲市已建立起“茄科—叶菜—豆科”3年1周期的轮作模式,极大降低了疫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率。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死其携带的病菌,减少田间病源数量。保山市常采用晒种、浸种等种子消毒方式,如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拌种,可预防多种蔬菜病害。合理管控水肥用量,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进而增强其抗病虫能力。例如,在隆阳区,种植白菜时,一般施用基肥时氮磷钾比例控制在1.0∶0.8∶1.0,生育后期控制性补钾,有助于减轻病虫害[5]。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一些物理手段和装置,阻隔或直接消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例如,在保山市,广泛应用了高温闷棚技术防治土传病害。一般将大棚进行双层覆膜并密闭20~30 d,地温可升高为45~70 ℃,从而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大多数病原菌、害虫卵,杀菌率可超过80%。田间普遍使用诱捕灯、色板诱捕等方式,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和趋色性将其集中诱杀,每块彩色粘板可诱捕约400只成虫,有效期超过100 d。此外,在保山市低海拔地区种植黄瓜、番茄等蔬菜时,可安装防虫网,以阻挡害虫的侵入,减少农药使用量。应用防虫网可降低10%~15%的化学农药使用量,病虫害防治效果在40%~50%。这些物理防治措施操作简便、环保高效,不但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还避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完全符合绿色植保的理念。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防治病虫害,是绿色植保中重要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保山市已广泛推广应用多种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例如,腾冲市广泛使用了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农药,用于防治家蚕、斜纹夜蛾等蛀果虫和潜叶蛾等食叶害虫,平均每季可减少30%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同时,腾冲市大面积饲养和投放了捕食性天敌蚜茧蜂、瓢虫等,利用它们的捕食能力防治蚜虫、飞虱等害虫。一般在作物苗期投放蚜茧蜂,每667 m2投放300~500只,可有效防治20%~50%的蚜虫危害,且无污染环境的风险。蚜茧蜂专门寄生蚜虫个体,对其他生物无威胁,且繁殖力强,能够持续发挥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比,使用蚜茧蜂防治害虫更加精准、环保,可精准清除害虫而避免波及非目标生物。此外,保山市广泛种植香蒲、马蹄金等有益植物,吸引了大量的蚜小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还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建立良性的生物防治体系,切实做到病虫害的生物控制。
3.4 化学防治
在科学合理的指导下,适当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仍是绿色植保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保山市,化学防治主要针对一些发生突然、危害严重的病虫害,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量。例如,对于叶菜类作物易发的白锈病等病害,当发病率超过15%时,可喷施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等低毒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影响较小。对于黄瓜、番茄等作物易发的斜纹夜蛾、小菜蛾等害虫,则会根据其危害时期和发生密度,选择高效低残留的新烟碱类农药,确保药效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毒性污染。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保山市已广泛推行测报加密集中喷施、等量药箱使用等先进防治模式,以实现农药使用的精准控制。农户严格按照标签使用说明施药,并在施药后采取禁食期等安全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
4 推广措施
4.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策保障
绿色植保理念的有效落实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保山市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绿色防控技术的实施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保山市应持续加大对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开展新型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产品研发。同时,保山市需要拨付相应的财政补贴资金,鼓励农户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无公害措施。此外,保山市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为绿色植保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农户提供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扶持,免除相关费用,促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建立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考核制度,从体制层面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
4.2 建立病虫害防治示范基地
保山市应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在不同海拔区域遴选典型的蔬菜种植基地,建立一批绿色植保示范基地。在低海拔低热区,以隆阳区、腾冲市为重点区域,针对黄瓜、番茄等蔬菜作物开展综合防控示范;在中温区则可围绕白菜等叶菜类作物建设示范点;高寒山区可设立少量抗寒蔬菜的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应全面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适度化学防治相结合,构建可持续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模式。同时,注重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其作为绿色植保技术的展示窗口,定期组织周边农户到现场观摩学习,推广经验做法。
4.3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绿色植保意识
绿色植保的推广离不开居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因此保山市应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绿色植保理念的认知水平。借助报刊、广播电视、户外宣传栏等传统媒体,编辑推出一系列生动贴近居民生活的宣传作品,图文并茂地阐释绿色植保的重要内涵及其优越性。同时,积极运用新兴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设专题专栏,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相关知识。政府相关部门可直接面向农村组织巡回宣讲活动,邀请权威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现场教学和交流互动。对于农村青少年和新型职业农民,可将绿色植保纳入相关培训课程,推进绿色植保理念的全面普及,同时注意宣传的针对性,因地制宜设计差异化的宣传方案,对于不同人群予以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居民对绿色植保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4.4 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夯实人才基础
保山市应高度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夯实绿色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设立相关专业方向,面向社会招生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绿色防控理论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性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开展定制化培训,针对现有的农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开设再教育课程,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只有将人才培养工作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绿色植保专业队伍,才能为相关理念和技术的持续推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
5 结语
保山市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防治形势严峻。推广绿色植保理念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保山市应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广泛宣传,培养专业队伍,为绿色防控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科学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适度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构建综合防治体系,切实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只有统筹兼顾、多管齐下,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促进绿色高效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保山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承旺,马海霞.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2024,49(1):82-91.
[2] 杨宏伟,赵和萍,马瑛.新疆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3,44(5):249-256.
[3] 吕真,蔡灿,阿孜古丽.浅析农业大数据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J].新疆农业科技,2023(2):5-6.
[4] 努尔艾拉·依斯皮力,依力塔比尔提肯·吐尔逊.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策略[J].山西农经,2023(4):57-59.
[5] 蔺欣艳.新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实施成效、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16):165-168.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