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庆县茶园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2024-10-14 00:00:00陈丽鄂李如飞吴丹远鲁文亮陈双莉杨永泽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9期

摘 要 茶产业是云南省凤庆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当地农民的“钱袋子”。然而,当地部分茶农缺乏管理意识,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影响了当地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凤庆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守护当地农民的“钱袋子”,分析凤庆县茶园常见病虫害的主要发生原因和发生特点,并制订切合实际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关键词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云南省凤庆县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07

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西北部,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茶王之母“锦秀茶尊”的故乡[1]。茶产业是凤庆县的传统产业,也是凤庆县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是凤庆县山区、半山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凤庆县13个乡镇均种植茶叶,2023年共有75 607户农户种植茶叶,茶园面积达3.44万hm2,占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的6.97%,生产毛茶4.46万t,生产精制茶3.12万t,实现茶业综合产值77.74亿元,茶农户均收入2.52万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达6 741.9元。

凤庆县以山区为主,山区面积占其总面积的98%,土壤以赤红壤、红壤、黄壤为主[1]。凤庆县最高海拔3 098.7 m,最低海拔919.0 m,特有的海拔高差形成了低纬度、高海拔的立体生态环境,日照足、温差大,山间大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年均气温在16~17 ℃,年平均降水量1 326.1 mm,年均日照时间2 074.3 h。特有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有利于茶树生长,也有利于茶树多种病虫害发生,因此凤庆县茶树病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影响了凤庆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 茶园常见病虫害的主要发生原因

1.1 茶园管理模式影响

凤庆县茶园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管理为主,管理粗放,冬季不封园,茶树不修剪,给害虫、病菌提供了良好的越冬条件。越冬后害虫、病菌存活率高,往往导致茶介壳虫、茶蚜、茶红蜘蛛、茶黄蓟马及茶煤烟病等病虫害严重发生[2]。

1.2 茶园环境影响

凤庆县茶园以生态茶园为主,树龄较大且多数茶树种植在山坡、半山坡,不利于根系生长和肥料吸收,茶树长势相对较弱,抗病虫害能力较差。大部分茶园分布在山林间,但山林间湿度大,有利于假眼小绿叶蝉、茶饼病、茶藻斑病等病虫害发生。

1.3 种植方式影响

凤庆县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8%以上,人多地少,往往“一地多用”。与茶套种的核桃、桤叶树等树种不仅树龄大,而且树冠大,过度遮阴,通风透光性差,导致茶芽细瘦,有利于茶饼病、茶煤烟病、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及茶黑刺粉虱等茶树病虫害发生。

2 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2.1 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用特有的口针吸取茶幼嫩芽叶汁液为害。雌成虫把卵产于嫩梢内破坏了输导组织,导致被害嫩叶的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运输,使其边缘失绿,严重时芽梢暗红褐色、枯焦脱落,制成干茶碎片多、品质低[3]。假眼小绿叶蝉在凤庆县茶区主要发生于夏末秋初三面环山的茶园,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雨季来临后为害逐渐加重。

2.2 茶黄蓟马

茶黄蓟马为缨翅目蓟马科害虫,以若虫和成虫在嫩叶、芽梢上锉吸汁液为害。芽叶受害后,叶片主脉两侧常呈现2条或多条红褐色与主脉平行的条痕,严重时整叶沿主脉叠成“饺子”状变褐色枯焦脱落[4]。茶黄蓟马在凤庆县茶区主要发生于春秋茶园,特别是暖冬、干旱年份春茶发生严重。发生时间上,坝区茶园略早于山区茶园,背风阳山茶园略早于阴山茶园。发生量上,山脚茶园较山顶多,尤其低洼窝风地段,因成虫随风飘移沉降,虫口密度较高,为害较重。

2.3 茶蚜

茶蚜是同翅目蚜科害虫,又称腻虫,以特有的口针刺入茶芽梢嫩叶吸取汁液为害。受害芽叶皱缩畸形、生长缓慢,甚至芽梢枯死。植株伤口流出的汁液和蚜虫蜕下的皮相混形成“蜜露”诱发煤烟病,被害芽叶制成的干茶色暗,汤浊且带腥味[5-6]。茶蚜在凤庆县茶区每年发生20~30代,具有群集性和趋黄性。茶蚜在凤庆县茶区主要为害春茶,特别是磷钾肥不足而氮肥施用过多的茶园发生更严重。坝区茶园茶蚜危害重于山区茶园,山脚茶园重于山顶茶园,无遮阴树茶园重于有遮阴树茶园,干旱缺水的茶园发生严重。秋冬季在茶地套种油菜、豌豆、红花等作物的茶园,春茶受害严重。

2.4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同翅目粉虱科害虫,初孵幼虫多在卵壳附近刺吸汁液为害,2龄开始触角和足退化固定于茶树枝叶。植株伤口汁液与虫体本身的分泌物与蜕下的皮混合形成“蜜露”,诱发煤烟病,导致茶丛乌黑[7]。黑刺粉虱在凤庆县茶区全年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低洼郁闭的阴坡,荫蔽、通风透光不良的台地壮龄茶园及周围种植柑橘的茶园。同一茶丛下部虫口密度较上部大。

2.5 茶叶螨

为害茶树的茶叶螨有茶橙瘿螨和咖啡小爪螨,以咖啡小爪螨数量最多、为害最重。茶叶螨常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汁液并结细丝网为害。受害叶初期出现针头大小退绿黄白色小点,后期变成红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5]。凤庆县茶区以春茶受害最重,特别是干旱少雨年份。坝区茶园发生严重于高山茶园,无遮阴树茶园发生严重于有遮阴树茶园,与咖啡、玉米套种的茶园发生较为严重。

2.6 茶介壳虫

茶介壳虫属同翅目、蚧总科害虫,以若虫、雌成虫群居在茶树枝干、老叶背面刺吸汁液为害,造成春茶发芽推迟、芽叶稀少,严重时大量落叶,甚至枝条枯死。茶介壳虫在凤庆县茶区多以老熟若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雌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卵孵化若虫取食为害,且以长白蚧、越南类白蜡蚧等为主。凤庆县茶区全年均有发生为害,但以春茶受害最重。套种核桃、板栗的茶园及长期不修剪的阴坡台地茶园通风透光不良,树势衰弱,利于茶介壳虫发生。同时,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的茶园受害较重。

2.7 茶饼病

茶饼病主要为害嫩叶、新梢,直接造成芽叶减产,病叶制成的干茶味苦有腥气且碎片多。被害初期,叶片上出现退绿小斑,后渐扩大成黄白色或淡红褐色斑,正面凹陷,背面凸起成饼状[7]。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发生于凤庆县高山茶园或遮阴树过多、树冠过大导致过度遮阴的秋季茶园。由于特殊的茶-核桃套种模式,凤庆县核桃种植密度大且树冠冠幅宽,过度遮阴,通风透光差,加之凤庆县秋季雾露日多、湿度大,白天日照强、温度高,为茶饼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如大寺乡、凤山镇、郭大寨镇是典型的茶饼病高发区。阴坡茶园发生严重于阳坡茶园,偏施氮肥、杂草丛生、采摘和修剪等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生较为严重。

2.8 茶煤烟病

茶煤烟病主要发生于凤庆县各乡镇蚜虫、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害严重的茶园。被害枝叶表面初生黑色小斑点,严重的黑色霉层布满整个茶丛,导致茶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树势衰退[2]。受害茶树的茶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2.9 茶圆赤星病

茶圆赤星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扩展成灰白色中间凹陷的圆形病斑,直径0.5~3.5 mm,边缘具暗褐色或紫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中间散生黑色小点,湿度大时生灰色霉层。严重发生时,病斑可扩展至嫩茎和叶柄,导致叶片掉落[7]。茶圆赤星病主要发生于凤庆县各乡镇的高山茶园。

2.10 茶褐色叶斑病

茶树的嫩叶、成叶、老叶均可感染茶褐色叶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处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扩展到半叶或全叶,形成不规则大型病斑,病斑颜色较一致,呈深红褐色至赤褐色病斑边缘具深褐色隆起线,与健康部分界线很明显,后期病部生出略凸起的黑色小粒点[7]。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凤庆县茶区一般于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主要发生于山坡茶园。发病致茶叶呈红褐色焦枯状,落叶严重。台刈及修剪后抽生嫩枝多、采摘不净的茶园发病也较重。

3 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为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茶叶产量、保证茶叶品质,做强做大凤庆县茶产业,必须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把“绿色防控”理念贯穿于茶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6]。

3.1 积极宣传引导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抓住凤庆县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的契机,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及微博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知识、绿色无公害茶叶与同一区域生产的大众茶的价格差异,引导广大茶农转变观念,提升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

3.2 农业措施

对于新植茶园,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小气候选用相适应的抗(耐)病虫害品种,加强植物检疫,并种植不同萌发期的无性品种,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分批及时采摘茶叶,消灭茶黄蓟马、假眼小绿叶蝉等趋嫩害虫,同时减少茶饼病、茶芽枯病等嫩叶病害的病原。秋茶采摘完成后,结合修剪、施基肥开展一次彻底的清园,剪除茶树的细弱枝条、病虫枝叶,清除枯枝落叶,并及时深埋或烧毁,降低病源基数。同时,修剪有利于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降低茶园湿度,抑制茶饼病、黑刺粉虱等病虫害的发生。以当地腐熟农家肥、油枯或商品有机肥为主,以化学肥料为辅施加基肥,施肥后进行深耕培土,不仅能为茶树提供营养,而且能增强其抗性。

3.3 物理措施

根据茶蚜和假眼小绿叶蝉的趋黄性,于茶园悬挂黄板进行诱杀;根据茶黄蓟马的趋蓝性,于茶园悬挂蓝板进行诱杀。

3.4 生物措施

1)保护和利用害虫天RrzypiBqreFJ5KQRiTQ3Hc2RqVbXoxhcDxH23Q1TNoo=敌。茶园种植橄榄、临沧坚果等行道树和遮阴树,套种甘薯、黄豆、荞麦等矮秆作物,为害虫天敌创造适生环境,并充分利用七星瓢虫、草蛉等天敌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茶蚜、黑刺粉虱及茶黄蓟马等害虫,利用寄生性天敌如蚜茧蜂防治茶蚜,利用捕食性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咖啡小爪螨等。

2)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及黑刺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初期,每667 m2喷洒0.6%苦参藜芦碱水剂60~80 mL等进行防治;茶叶螨发生初期,喷洒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800倍液等进行防治;茶饼病发病初期,每667 m2喷洒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0~100 g假眼等进行防治;煤烟病发生初期,喷洒80%乙蒜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小绿叶蝉、茶蚜、茶黄蓟马及黑刺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喷洒每克含400亿个孢子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进行防治;茶叶螨卵孵化高峰期,每667 m2喷洒1.8%阿维菌素水剂60 mL等进行防治。

3)茶园养鸡防虫除草。根据茶园茶树的种植密度选择相应养殖的数量,一般每667 m2养殖15~

20只。鸡是杂食性动物,在茶园活动过程中不仅取食杂草,而且可取食茶园的假眼小绿叶蝉、茶叶螨、茶蚜及茶黑刺粉虱等害虫,同时可减轻茶炭疽病等病害的发生。

3.5 化学措施

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茶,减少农药残留量,同时根据各地农药残留要求,选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1)秋茶采摘完成后至早春茶芽萌动前,喷施0.5°Bé石硫合剂进行封园和开园,防治越冬期间的黑刺粉虱、茶黄蓟马、介壳虫、茶叶螨及茶煤烟病等。

2)介壳虫发生初期,每667 m2喷洒24%螺虫·吡丙醚悬浮剂15~18 g等进行防治。炭疽病发病初期,每667 m2喷洒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5~30 mL等进行防治。茶圆赤星病、茶褐色叶斑病发病初期,每667 m2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等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刘星.滇红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2] 李如飞.临沧市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产业科技创新,2019(6):314-316.

[3] 杨田堂.日照茶区茶园主要害虫及防治对策[J].山东林业科技,2004(3):48-49.

[4] 朱俊庆.茶树害虫[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22.

[5] 林成业.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J].福建农业,2008(12):31.

[6] 张小冬.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科技,2022(10):68-69.

[7] 汪荣灶.茶树病虫无公害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