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链接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不仅要看经济增长之“量”,更要看转型之“效”、发展之“质”。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大、占比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重要产业链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绩可谓来之不易。这一切既归因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制造业补链强链持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也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不断显现,而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创新驱动。
从历史上看,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许多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往往会先在制造业中得以实现。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了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才有坚实牢固的内在基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中国制造处于新的关键时期,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以“新”提“质”、以“质”催“新”,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我们应当有充足的底气。
(选自“中国经济网”2024年7月17日,有删改)
速用范本
卢秋实:“中国制造”频繁亮相各大国际赛事,反映了中国品牌“走出去”的稳健步伐。当下,大量中国企业从代工生产转向自主品牌的国际化,让各国消费者了解、认可、支持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国体育品牌通过在国际顶级赛事的频繁亮相,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显著增强。这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迸发出的力量,还让我们看到了其自始至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支柱的精神内核。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必将以崭新的强国之躯、硬核的科技实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大国担当,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全世界的奥运健儿齐聚巴黎,一定会对“中国制造”青睐有加。
王杏源:“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发展并不会一帆风顺,而会面临着多重考验和挑战。我们要相信划过黑暗的路程虽然漫长,但终将会照进热烈、奔放和炽盛的光亮。人因梦想而奋进,国家因梦想而崛起。创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们祖先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与发明,曾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们孕育着创新创造之力,最终必然磅礴奔涌,不可遏抑,并迸发出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力量!站在今天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创新,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尽快让中国制造转变成为中国创造,才能续写中华民族新的辉煌!
【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