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素养导向,落实立德树人

2024-10-14 00:00:00陈晶晶

摘 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教育界的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更应坚守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它既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以期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 小学英语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2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技能的提升,更是文化理解的深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进而培养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认同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两者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意义

首先,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的渗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后,教学内容将变得更为丰富和生动。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传统节日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这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同时,这也能为他们在未来的跨文化交流中提供有力的支撑,让他们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

此外,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学习英语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这些道德规范,提升个人品质。同时,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也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这也能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当前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尽管我们意识到了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传播和学生对其的深度理解。

首先,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脱节。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往往更侧重于日常生活和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而对于传统文化内容涉及较少。即便有所涉及,也往往停留在表面的介绍和描述上,缺乏深度和广度。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和深刻印象。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许多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时,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体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再者,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将其与英语教学有效结合。同时,一些教师缺乏足够的文化素养,难以在英语教学中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这也限制了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效果。

此外,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往往更侧重于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而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相对较少。这导致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有效的激励,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和准确的评估。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1.挖掘教材资源,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小学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载体,也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途径。在教材中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寻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切入点。如在教授颜色、数字等基础知识时,可以引入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八卦等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次,教师可以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在教授动物词汇时,可以介绍中国的十二生肖,让学生了解每个生肖的寓意和传说故事。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Unit 2 “Colours”单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良好契机。虽然这个单元主要围绕颜色展开,但我们可以巧妙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与颜色相关的元素。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以及它们所对应的颜色白色、绿色、黑色、红色、黄色,进行词汇教学。教师为学生讲解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关系,不仅可以学习到颜色的英文表达,还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绘画活动,引导学生绘制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画。如学生可以绘制中国传统的风筝、灯笼、扇子等物品,并在这些物品上涂上五行对应的颜色。这样,学生在完成绘画作品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和颜色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包含不同颜色物品的图片库,让学生快速说出物品的颜色和可能的传统文化含义。

2.创设文化情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创设文化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室来展示传统文化元素。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中国传统的书画作品、剪纸等,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主题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如举办书法比赛、国画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传统文化的创作和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文化专家或民间艺人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Unit 6 “Shopping”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购物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创设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教室的墙壁和角落,张贴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购物场景图片,如庙会、集市等。同时,可以挂上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装饰品,如中国结、剪纸等,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场景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古代市集”的场景,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商贩或顾客,使用英语进行买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市集的交易方式和礼仪,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了解传统文化的家长或文化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3.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些传统文化主题的课件和动画,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将传统文化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如通过搜索相关的网站、视频和图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生动的传统文化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如建立英语学习群或论坛,让学生在其中分享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经验和感受,互相学习和进步。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Unit 4 “What can you do?”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首先,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课件,如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艺术、传统手工艺等的幻灯片。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质的传统文化网站或纪录片,让学生在课后自行观看和学习。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班级群或论坛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关于传统文化的在线游戏或测验,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结合节日庆典,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节日庆典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小学英语教师可以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如在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节主题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教授与春节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春节贺卡、剪纸等手工艺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除了春节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等,开展相应的英语教学活动。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有多个单元涉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节日,组织一系列的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首先,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即将庆祝的节日,并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在庆祝春节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意义,并准备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英文词汇和句子。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英语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在端午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包粽子”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并用英语描述包粽子的过程和粽子的特点。最后,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和社区成员一起参与节日庆典活动,共同营造一个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庆祝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还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注重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教师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注重跨文化交流的教育。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教师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其次,教师可以举办国际文化节等活动,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或文化团体来学校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展示各国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多元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参加英语夏令营、与国外学生进行线上交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国家文化的介绍,这为教师进行文化交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首先,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传统节日,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庆祝方式和意义。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国际文化节”的主题活动,邀请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展示各自国家的文化特色。学生可以准备一些代表性的物品、食品或表演节目,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参加英语夏令营、与国外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等。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这些策略的实施,不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丰富了教育内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成娟《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2期。

[2] 聂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23年第36期。

[3] 石佳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融入》,《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年第47期。

(陈晶晶,1980年生,女,汉族,宁夏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