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

2024-10-14 00:00张志明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意在探讨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学生数学学科认知、学习动机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9.022

高中数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阶段,其教学策略的制定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和全球化的教育背景下显得相对滞后。但传统文化作为数学学科内容的一部分,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跨文化的特性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普遍性

传统文化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学领域,还渗透到了其他领域中。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学科都离不开数学方法的支持。在物理学中,数学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如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领域;在化学中,数学被用于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性质;在经济学中,数学被用来建立和分析复杂的经济模型,预测市场行为和经济发展趋势。

2.抽象性

传统文化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它需要通过抽象的符号和公式来表达思想和方法。这种抽象性也使得数学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再加上数学的抽象性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严谨性

传统文化具有严谨性的特点,它要求人们在论证和推理过程中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这种严谨性也是数学思维方式的基础。而且数学的严谨性可以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和证明自己的想法和结论,从而更好地保证思想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二、传统文化对于数学学科的影响

文化能够影响数学思维方式,可以从多维度影响数学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诚实、精确、求实这些道德品质在数学领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品质的弘扬让数学在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更接近现象的本质。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九章算术》这部古代算术著作。《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字里行间的绝妙理论影响了很多后世的数学家。其中的开立方方法,以及算术应用、正负数处理、联立一次方程组、二次方程解法等,无不为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九章算术》的成书大约在1世纪,但可能早在公元前200年就已经存在。

此外,还要谈及的是祖冲之父子二人对中国数学的贡献。祖冲之著有《缀术》《九章术义注》及《重差注》等,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数学的发展,甚至在整个算术和天文学领域都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他的《缀术》对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就像他的《九章术义注》对《九章算术》的诠释和扩展也同样令人赞叹。这对父子的贡献使中国数学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数学历史文献、参与跨文化的数学研究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对学科认知的深刻影响。

总结来说,古代文化对于b90aE2UjCEbaiDwf7yzYYw==数学学科认知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体现在数学方法论层面,《九章算术》和祖冲之的数学著作都对此做出了卓越贡献;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和理论的整合和发展一直影响至今,体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深刻理解数学与文化之间的深度联系,从中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辉煌。

三、传统文化对学习动机的激发

传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而深刻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一个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这种认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深入了解和探究这个看似抽象的学科。其次,传统文化的引入使数学学科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价值。学生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数学的应用方式,可以看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并运用数学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跨文化交流的乐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观愉悦感。因为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就可以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多样性,从而更容易找到自己在数学学科中的兴趣点。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科的投入感,增强学习动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关传统文化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跨文化数学研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与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四、传统文化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化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广泛的问题解决视角,深刻影响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学习不同文化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能够领略到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让他们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形成更全面的问题解决思路。其次,传统文化的学习强调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解决跨文化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历史、文化等因素,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经历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使他们更有信心面对未知的问题,勇于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同时,传统文化的跨文化研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问题解决策略。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通过学习这些差异,学生可以汲取各种问题解决方法的精华,形成更为灵活和全面的问题解决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复杂而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的数学合作研究项目,让他们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的合作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样的教学手段既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又能够拓展他们的视野,为未来的学科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五、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1.加强数学史的渗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数学史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和背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以勾股定理为例,这是一个无论在东西方都十分重要的定理。西方学界认为其首次出现在古希腊,而在东方,中国古人早在《周髀算经》中便已描述了这一定理。这一理论说明了勾股定理并非独属于任何一个文化圈,而是世界性的科学成果,这就是数学真正的魅力。“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曰:‘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外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生也。’”这是对数学理念的深刻揭示,圆方代表了古人对于形与数的探索,矩的概念引出了几何的起源,而“九九八十一”则是代数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揭示了古人对于数学这门科学的深刻理解,为我们理解数学根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以等式与不等式的例子为例,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因为等式是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的数学表达式,如2x=4,其中x=2是这个等式的解。而不等式则是两个数或表达式不相等的数学表达式,如2x>4,其中x>2是这个不等式的解。因此,在数学中,等式和不等式是描述数量关系的常用工具,它们有着广泛的应用。接下来,教师需要通过等式与不等式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如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而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式不一定成立。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求等式和不等式的解,如代入法、消元法、图像法等。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用等式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温度、速度等物理量。并且,教师还需要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求解一个简单的等式或不等式,如x2=4,2x>4等。在求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如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面积、求解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等。通过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3.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探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并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方式掌握空间几何的性质和定理。下面以对数运算法则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运算法则。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来引入对数运算法则。通过分析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计算复利、解决地质勘探中的问题等,来引导学生了解对数运算法则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一些错误的对数运算法则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对数运算法则的易错点和难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运算法则。这样通过小组讨论,就可以让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对数运算法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了解对数运算法则的证明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探究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运算法则。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对数运算法则能够成立?对数的发明者是谁?如何应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动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数运算法则,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数学教学

在高中阶段,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元的元素迸发出深邃的智慧光芒,其中最为重要且幽深的便是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包括且不仅限于初等代数,初等数论以及初等几何学,同时蕴含着诸如极限、分割、组合等重要哲学思想。在当前的高中教学环境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使之成为引领学生学习的灯塔。

我们可以利用中国古代数学智慧的实用性。中国古代数学的诸多问题都基于实生活场景进行分类,如“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等。数学并非空中楼阁,从生活中抽丝剥茧,我们便能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我们将这种学问融入日常教学,学生便有机会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习得解决和开发实际问题的技巧。另一特别值得关注的则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哲学思想,如代数方程的概念、积分的基本思想等。例如,我们的“祖暅原理”就表述了两个体积相同的物体其积必然相同,并由此解答了无法用初等数学解的“牟合方盖”问题。这种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哲学思想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面对新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题的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深度。

我们还需记住,学习中国古代数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解答实际问题或者探索抽象思想,我们期待它能够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国际视野和对于学术价值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学生在他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上,既能满足学习的需求,又能传承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数学问题常综合各种方法,如初等代数、初等数论以及初等几何学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古代初等数学的丰富内容,并且挖掘那些无法用常规方法解答的问题,从而训练他们的解题技巧和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加强数学史的渗透、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教学等策略的实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赵思林《高考数学研究与复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3] 章建跃《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二十年》,《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