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时,我问爸爸:“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不是发生在南京呀?”爸爸笑着告诉我:“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但不是南京区域的长江,而是湖北区域的长江。”我又问道:“那我们校名中的‘赤壁’二字是为了纪念赤壁之战吗?”爸爸回答道:“这个问题应该留给你自己去探索,爸爸相信你在赤壁路小学会找到答案的。”
怀揣着这个谜,我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活。
刚开始的日子,留在我记忆力里的不是五彩缤纷的往事,而是爸爸妈妈送我到学校后又急匆匆上班的身影。我唯一期盼的,就是下课、放学,等到来接我的爸爸妈妈。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适应了小学的生活,渐渐地发现每天清晨洒满校园的阳光是那么明媚,花儿是那么美丽,微风是那么温柔。我爱上了我们的学校、老师、同学,爱上了散发着油墨芳香的课本、窗明几净的教室、绿意盎然的操场,甚至爱上了欢快活泼的上课铃声。我感受着上学带来的快乐,步伐轻盈得像森林里跳跃的小鹿。
每当我看到校园里的润字石,脑海中总会浮现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灵才得到了滋润,我似乎开始渐渐明白学校所提倡的“赤心润童年”的含义了。
三年级,我来到了山西路校区。开学第一天,我一眼看到了正对校门的“赤子之心”水景雕塑,旁边刻着一行小字:“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老师告诉我们,这行小字出自《孟子》的《离娄章句下》,意思是,伟大的人不会偏离他纯洁善良的心灵。
我又问爸爸:“赤子之心是不是就是纯洁善良之心呢?”爸爸微笑着肯定我,他说:“赤子之心不仅是老师的爱才之心,还是学生的爱党爱国之心。”爸爸的话让我豁然开朗,“赤心润童年”正是学校对莘莘学子的大爱,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今年寒假,在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我看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我拨开乌云见晴天,原来赤壁的谜底就在这句诗里面。赤壁就是赤心面壁,心怀远大理想与抱负,专注学习,心无旁骛,报答父母、感恩学校、报效国家。
揭开赤壁的谜底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开始。
点评:
作者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写出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自己对学校生活的热爱,巧妙地以“润”字石和“赤子之心”的校训为切入点,表达了自己心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使家国情怀变得具体可感。
印志邦:江苏省南京市赤壁路小学四(6)班学生
指导老师:刘丽春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