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冲的路

2024-10-14 00:00:00丁迎新
莫愁·小作家 2024年10期

有人的地方就有路,蔡家冲也不例外。但蔡家冲的路狭窄,陡峭,简陋。

蔡家冲是个小山洼,四围山体如桶壁。常年坐桶观天的蔡家冲,像一只陷在山峦间的绣花鞋,难得的几块稻田摊到每户头上,面积还不如屋宅大。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祖祖辈辈最主要的事是为了填嘴而奋斗,遮体的衣衫和遮风挡雨的屋全在其次,哪还有精力时间花在做路上?脚到处就是路。

儿时的我跟祖辈一样,从来不嫌路窄小难行。没见过大路是啥样,没得对比,又哪来的狂想异心?何况最强大的是脚,没有它不敢去的地方,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再陡的崖,再密的林,再深的草,脚都可以在无路当中生路。这一趟如此,下一趟还是,又何必特意花精力时间修出条路来。

经过蔡家冲湾口的大路是我读初中时才修建的。所谓“大路”,就是在连绵的山腰处,把薄薄一层的山骨炸开炸碎,铺成路面,从此,汽车有了进山的机会。

大路做成了,从高远处看,如一条美丽的腰带缠绕在绿山之上,但这是属于看客的悠闲,与路上的车与人无关。一侧是森严狰狞的石壁,另一侧是刀削般的深谷,仰时直立如登天,俯时下冲似泄洪,弯度全在九十度以内而且忽左忽右忽高忽低,没有相当的驾驶技术,是没有胆量在这路上开车的。从擦着湾口的大路过,没多少人会想到湾里还有十来户人家,山坎处硬生生半含半露一块巨石躺伏,遮断了大路上的视线,绕个弯才能进入湾内。

有脑子活络的山里人,买了拖拉机,拉人也运货,后面的车厢加装个屋样的棚,既遮雨挡风,也防止人跌出车厢。虽然公路修通,湾里也添了好几辆自行车,但蔡家冲湾里面唯一的主干道依然瘦小,像天生如此的人,没法胖起来。一边是田,田已分到各家各户,比什么都金贵,一棵秧就是一捧稻啊。谁愿意让出来做路?一边是河,根本没有拓宽的空间。

但这条小路,连通起我和外面的世界。很多时候,我的视线都锁定在小路上,期待各种可能。我期待的不只是路上会出现什么,更是路尽头的远方。我想象着远方的样子,只是我的想象和这条小路一样狭窄。

和我一同望着这条路的,是妈妈。对妈妈来说,这条小路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十四岁,一个懵懂无知的年龄,妈妈坐着小花轿从这条小路嫁到蔡家冲,从此再也没走出去过,但她一厢情愿地望着这条路,把儿女一个个地送了出去。

高中毕业后,我当了兵,退伍后在县城工作,为的就是远离那条小路。但无论身在何处,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从蔡家冲的小路上走出来的,是从妈妈长年累月的“望”里走出来的。因为小路的狭窄、陡峭、简陋和弯曲,逼迫着我向高远奔,向宽阔奔,向平坦奔,向繁华奔,向大道上奔。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头破过,血流过,脚步不改初衷,不改倔强,不改方向。求学路,从军路,生存路,文学路,婚姻路,酸甜苦辣构成脚印的内容,走是不变的姿势,不停歇,不低头,不屈服。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走出宽广的路来,至少,我走出了蔡家冲的小路,把脚印落在了广阔的世界上。

如今,小路还在,随着湾外大路的全面大扩身和柏油化,小路也进行了多次改造工程。每次一接到小路改造的消息,我都立马把摊到我家的费用打给老家的堂弟。我希望蔡家冲的小辈们,也能同我一样,从小路来,往大处去,不拘束于源头的小,走向之大之广之深远就是正道。

丁迎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六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小小说集《咖啡加盐》和散文集《家有帅哥》等。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