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2024-10-14 00:00:00程斌波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33期

入乎其内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除了坚持读诗背诗,形成诗感外,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标题切入

古诗词的标题相当于它的眼睛,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鉴赏古诗词,首先要借助对标题的分析窥见其中蕴藏的丰富信息。

1.表明题材、体裁。如从标题我们可以得出,《琵琶行》《短歌行》的体裁是歌行体,《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材是送别,《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体裁是词,题材是咏史怀古。

2.告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如从标题我们可以得出,《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讲述诗人梦游天姥山,《念奴娇·赤壁怀古》主要讲述词人游赤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要讲述词人登京口北固亭。

3.暗示表达技巧。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词,常用的表达手法是借古讽今;《归园田居》和《登高》都写景,常用的手法就是借景抒情。

4.暗示感情基调。如歌行体,适合低回微吟,多表达忧伤之情;《声声慢》词牌多写愁苦忧思。

二、细读正文

古诗词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古诗词的关键所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结构。结构即思路,梳理古诗词的结构,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对于近体诗来说,有一类结构特点要予以关注:起承转合。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承”句是对“起”句的拓展、延伸,主要作用是承上启下或铺垫下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转折;“合”句是结句,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如《登高》就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将悲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串译诗文。在把握结构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串译诗文,只有理解了诗文大意才能准确把握诗文情感,从而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评价。先是疏通字面意,理解言内意(翻译),然后理解深层意,领悟弦外音(体悟)。如杜甫《登高》一诗着一“悲”字,理解了诗文大意,不难得出悲景、悲己之情,悲国之情则需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及诗人经历作深层次的理解。

3.抓关键词句。古诗词的关键词句,如结句、诗眼,往往直接透露了全文的主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诗眼是“归”,诗歌围绕“归心”“归景”“归情”来展开;《琵琶行》的关键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声声慢》的关键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整首词都是在写“愁”。

三、挖掘其他信息

1.知人论世。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如李白的诗风豪放飘逸(变化万千、雄伟瑰丽),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语意的顿挫)。体味和把握诗词风格是提高古诗词阅读鉴赏水平的关键。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风格就不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咏史怀古诗,北宋与南宋就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景,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豪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情。

2.析注释信息。注释往往会对疑难字词、典故进行解释,或对作者、诗作背景进行介绍,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诗句,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或所蕴含的情理。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篇用典,课文注释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作了详细介绍:“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跑到魏国,后来赵王想重新起用他,派人去探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颇的仇人郭开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召。”诗人用此典故,自比廉颇,廉颇尚且有人去问一问,而自己竟无人相问,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和感伤,也告诫统治者要善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