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2024-10-14 00:00周子越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4年33期

“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语出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意思是在文章创作过程中,需要援引有关的事例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代的事例或观点以证明今言今事。在议论文写作中,通过援引事例、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即例证法、引证法)是常用的方法,能够体现出作者对于论点的把握,使论述更加深入、具体,展现出作者广博的学识修养。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理解,避免引喻失义

议论文写作中,援引事例、引用名人名言时,一定要注意对人、事、言的理解准确无误,否则不但收不到论证观点的效果,反而会引喻失义、贻笑大方。这里的“准确”,既是指不要把人物、事件与名言张冠李戴,也是指对于人、事、言的分析要符合题旨,切忌驴唇不对马嘴。同时还要注意,所举之事、所引之言要尽量来自于信史,是现实生活中有据可查、为人所熟知的素材。

【示例】

爱因斯坦曾说:“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从侧面说明了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折柳寄情”、以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勾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世界高峰;舞蹈《洛神水赋》《只此青绿》分别以《洛神赋图》《千里江山图》为创作依据,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令人称赞不绝。可见,唯有创新才能将中华文化更好地展现给世界。

(选自刘思言《基传统,勇创新》,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

作者援引爱因斯坦的名言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折柳寄情”以及舞蹈《洛神水赋》《只此青绿》等例子来论证如何把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符合文意,且令人耳目一新。

二、博学约取,切忌随意堆砌

议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平时的积累,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广泛阅读,有意识地分类归纳,才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例可举。但是在援引事例、观点时,一定要注意事例、观点选取的典型性,能够切合题旨、支撑作文观点。素材在精不在多,如果随意堆砌素材,反而不利于议论说理。

【示例】

传统的火炬之所以燃烧不熄,是因为创新的薪柴不断添续;新生的火苗数不胜数,是因为传统的火炬慷慨借火。古往今来,我们高擎着传统的火炬,在黑暗中一步一步探索远方。苏州绣娘陈英华把目光转向头顶的星空,以传统针法绣出无数星河,引得世界瞩目;非遗竹编传人李年根将竹编与新时代二次元形象融合,“万物皆可编”的传统手艺大受欢迎。传统正是因为做到了与时代相结合,才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选自姜力丹《稳筑传统之基石,助推创新之引擎》,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

作者借助苏州绣娘陈英华和非遗竹编传人李年根的事例,论证了传统与创新的交织使得传统事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所选事例具有典型性,并且对事例的阐述恰到好处,说理清楚。

三、用人若己,避免生搬硬套

《文心雕龙·事类》云:“凡用旧合机,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谬,虽千载而为瑕。”意思是大凡引用事例得当,就像自己说的话一样;如果所引之事和自己讲的内容不吻合,就成了千年抹不掉的污点。所谓“用人若己”,就是吃透素材,灵活运用,切忌将死记硬背的素材生搬硬套到作文中,使作文趋向模式化、程序化。

【示例】

墨守成规谱写不了新的篇章,勇敢突破才能铸就烂漫辉煌。我们踩着巨人的肩膀,得以窥见光明的远方,可若是永远依靠巨人的臂膀,何以走向那浩渺的未来?唯有前进,踏出新的一步,才能开创新局面。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秦孝公力排众议,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使得秦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向左偏轴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发起挑战,以燃烧自我的意志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突破意味着向未知发起挑战,其中必然会有千难万险,但踏过重重泥泞和坎坷后,我们定能收获美好的回响。

(选自姜力丹《稳筑传统之基石,助推创新之引擎》,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

作者列举秦孝公变法、谷爱凌弦挑战高难度动作的例子论证只有勇敢突破才能铸就烂漫辉煌的观点,举例灵活、恰当,切合文意。

四、符合逻辑,避免混乱无章

议论文写作中,往往会援引多个事例进行综合论证,形成群例,这时就要注意事例之间需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可以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来罗列,也可以按照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来组合。总而言之,事例的运用要能体现议论文的逻辑性。

【示例】

翻开历史的书页,那些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为了理想、信念,为了民族和国家美好的明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如一座座丰碑展现在我们眼前。他们不惜以身入局,只为解救国家、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面向屠刀,绝不下跪。”陈延年遭遇国民党的逮捕,以钢铁般的意志严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向敌人低头。“我逐渐不安于这黑暗的时日;我渴望着光明;我开始为光明奋斗。”方志敏在降满大雪的怀玉山中不幸被捕,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在敌人威胁面前不屈服,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华章。正是有了这些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前仆后继地战斗,撑起了国家的脊梁,守护了国家的安宁,才有如今的盛世。

(选自董裕琪《躬身入局,担当作为》,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列举陈延年、方志敏、刘胡兰三位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来论证躬身入局守护国家安宁的重要意义,将“入局”的历程和意义具象化,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