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帮扶路 一朝扭乾坤

2024-10-12 00:00:00陈欣曈
今古传奇·少年文学 2024年9期

十年前,我还是个七岁的小女孩,第一次“狼狈”地踏上来凤的土地。从武汉出发,火车漫长的转运加上从恩施到来凤近四个小时的盘山公路,几乎耗费了我们一整天的时间。这让坐惯了飞机、动车的我震惊于世上还有如此漫长而崎岖的路。而一路上开阔的视野、雄伟的山川、清澈的河流……这童话般色彩斑斓的世界又令我心旷神怡。爸爸告诉我,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去来凤山区助学,懵懂的我既兴奋又好奇:接下来几天要见到的孩子与我或我的同学究竟会有何不同?

第二天一早,还没见到帮扶的对象,我就在路上累得筋疲力尽。山路崎岖,车开到一半便没法再往下走了,帮扶团队只能下车步行。我手脚并用,近乎爬行着翻山越岭一段路程后,一处略显古老的、当地特有的破旧木头宅院映入眼帘。我终于见到了此次帮扶的第一户孩子:一对失去父亲、母亲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大的十岁,小的和我同岁。

刚见到我们,这对姐妹还有些拘谨,但相仿的年龄使我们很快熟络起来。通过交谈,我了解到,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每天天不亮便得徒步翻过一座座山去上学,放学后再原路返回,天黑了才能回到家。我环顾四周,这里可以说家徒四壁,一个灶台,一把柴,桌上只有一碟酸豆角、一碗西红柿。询问方知,这就是一家人一天的伙食。看到这些,我既新奇又怜悯,这是我完全想象不到,也忍受不了的生活。

更震撼的是,通过和她们聊天,我发现她们都很自信,从不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朴实纯洁的心灵像山间流淌的小溪般清澈。她们有着淳朴的底色,也有着熊熊烈焰般的内心。她们渴望乡村振兴,眷恋着熟悉的故乡,又盼望着踏入大城市,渴望走出来,去更宽广的“外面”看一看。

我与她们相谈甚欢,相互分享着学习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命运把看似无法产生交集的两类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对姐妹后来成了我们每年必去拜访的一户,我们也成了好朋友,互相关注着彼此成长的点点滴滴。姐姐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步入了理想的医科大学;妹妹成绩优异,明年也将成为一名大学生。

那天我们又陆陆续续走访了几家,相似的宅子,相似的生活,相似的梦想……我惊讶于这里匮乏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震撼于他们的乐观、成熟与自信。对于我而言,小学——中学——大学,似乎是一种既定的“流程”;而对于他们,则是一种梦想,是要越过一道道分数线,关注每一次排行榜,凭借薄弱的师资力量,付出辛苦的努力,和城市里享有更优越条件的同龄人竞争,只为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梦想!

我与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直保持着联系,有的成了好朋友,有的成了我的榜样。甚至这之后的数年间,我时常会想,是我们帮扶了他们,还是他们感染了我?

这十年间,每年不管学业多么忙,我都会坚持带着这份情怀去来凤三胡乡,即便今年我已经升入高三。

这十年间,我也开心地见证了来凤的巨大变化。高速公路蜿蜒于群山之中,村村通取代了泥泞的乡间小路,村民们粗制的衣衫也换成了冬天保暖的羽绒服、夏天色彩绚丽的棉T恤。

十年间,被资助的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我们助学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帮扶的对象也日益增多。每走访一个家庭,对我都是一种触动,放在孩子或老人手里的只是一个个鲜艳的红包,而我们带走的,是一份份感动、一份份力量。

山河未改,情愫未变,在时光与城乡间穿行的人们却早已不复当年模样,但无论如何,我会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但愿未来世上再无贫穷,人间充满爱与善,相信我和山区的那些小伙伴们长大后,都能为家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责编/袁园 责校/李希萌)

投稿邮箱:m6702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