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

2024-10-11 00:00:00雷春华
新教育·科研 2024年9期

【摘要】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深入探讨了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的策略。首先强调了对教材进行宏观解构和学情特点分析的重要性,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接着阐述了深挖核心内容和巧设教学任务的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并提升学习效果;此外还提出了创设实验探究和组织实践学习的策略,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实验教学

初中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教师需从宏观角度解构教材,把握整体结构和内容布局,深入分析学情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深挖核心内容,巧设教学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验教学与实践学习作为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宏观解构教材,细探学情特点

1.深入研究单元内容

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时,首先要全面把握课标的要求,深刻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明确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单元内各章节的衔接与过渡。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方案既符合教学实际,又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以“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为例,教材在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八个单元中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这些单元既独立完整,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在这一框架下,教师应详细研究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理解各单元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教学的核心内容聚焦于生物体各个结构层次的介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全面展开。此单元内容与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紧密相连。第一单元介绍了生物和生物圈的基本概念,为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提供了基础。基于这一基础,第二单元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使学生能够从更深的层面探索生物体的复杂性。

在设计第二单元的教学策略时,应遵循一系列结构化的步骤。首先,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温第一单元的关键概念,巩固生物与生物圈的基本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接着,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生物体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以直观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体层次结构的感知,并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地,教师需讲解细胞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组成、能量转换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等,注重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学生能够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实验操作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如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来观察细胞结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观察力。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如探讨生物体结构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或分析特定生物结构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整合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大单元教学方案需要教师全面把握课标、教材和单元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2.全面掌握学生情况

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知识基础等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它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仍以“人与生物圈”主题为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情分析:首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知晓程度和兴趣点。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圈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生物圈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同时,学生对生物圈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可以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如,针对学生对生物圈中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了解不足,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生物圈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同时,针对学生在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方面的不足,可以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宏观解构教材与细探学情特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制定教学方案的基础。只有充分把握教材的核心要义,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才能设计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深挖核心内容,巧设教学任务

1.挖掘单元教材内容

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准备和执行课程计划时,超越传统的逐章节授课模式,转而采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审视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对整个学科阶段知识的全面覆盖和深入解析,目的是构建一个连贯且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及其应用。

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大单元为例,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了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等多种学习方式。具体到每个模块,如绿色植物的生物结构、功能及其生态环境中的角色,都被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点,以确保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中理解绿色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态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比较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如何影响其光合作用效率。如,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学生可以理解光照如何影响植物的能量转换过程。这种互动式和实验式的学习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关于绿色植物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大单元教学通过整体化和系统性的知识传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

2.分层设置学习任务

分层设置学习任务的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差异,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不同层次、逐步深入的学习任务。通过分层设计,不仅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例,教师面对的是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要求不能仅仅通过几个简单的教学目标来总结整个单元的教学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学生认知的水平,逐步分层次、分阶段地设定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如,“人体的营养”这一章节,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造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场景。通过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日常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营养素的概念。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深入探讨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其功能,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而在“人体的呼吸”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则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呼吸的过程。通过展示肺部呼吸生物模型、播放呼吸过程短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呼吸系统的直观认识。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身体变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呼吸过程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不同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梯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同时,还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需求。如,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记忆和理解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知识要素;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合作讨论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在生物学科上的发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通过深挖核心内容和巧设教学任务,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实验探究,组织实践学习

1.设计单元实验探索

实验教学的形式至关重要,能显著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在筹备大单元教学时,应将实验教学置于前沿,策划并执行一系列有鲜明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实验项目。此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学生动用自身的多样感官来协同参与,通过实践操作增深其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与认知。

以“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这一单元为例,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动物类群的结构特征,必须设计一系列的观测和操作实验。在准备和执行这些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整合可用的生物实验教学资源,利用日常生活中可获取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与操作机会。

教师可以选择诸如水母、蚯蚓、蜗牛、蝗虫、牛蛙以及常见鱼类和鸟类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动物不仅常见且易于获取,而且它们的结构和生活方式涵盖了多样的生物适应性原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形态特征,并讨论其结构如何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需求。通过这样的互动和指导,教师激发学生运用进化和适应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和理解问题。

初中生对生物实验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情绪,通常愿意主动参与实验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寻找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设计直观且易于操作的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专注力。

2.安排实践学习活动

在组织生物学科的实践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独特性,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直观、真实地感受生物知识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场景,从而深化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尽管课时紧凑且知识点集中,教师仍能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教学重点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向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作为教学起点,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分类的重要性。随后,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进行细致的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分类方法和见解。最后,通过成果展示和分享,以及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分类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在单元后续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如,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面临的威胁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信息,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报告或倡议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撰写报告或倡议书,学生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在课中、课下设置富有启发性的实践学习任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实践学习机会,还能够改善学生生物学科学习思维的有序性,拓宽他们的生物学习知识面。实验教学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通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探讨,深刻认识到这一策略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宏观解构教材、深挖核心内容以及创设实验探究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期待更多教师能够积极探索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丁远毅,吴庆华.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新”在哪里[J].湖北教育,2022(18).

[2]王子君,彭博.基于初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实施及研究[J].科技风,2022(31).

[3]张丽.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生物大单元课堂教学[J].黑河教育,2022(09).

[4]胡臣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学习进阶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0.

[5]伍雪辉.大单元教学的内生逻辑与实践立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