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当前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出发点,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当前,教育改革深入人心,核心素养培养受到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其综合能力提升。在初中教学中,化学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是当前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思维、创新、实践等方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探究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路径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
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其中包括理论、计算、实验等各方面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晦涩枯燥的化学理论,还要利用理论知识解答计算各种问题,此外还要学习掌握相关化学实验操作,学习内容复杂且繁多,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化学是学习的难点,他们认为化学知识枯燥且难度较大,因此从内心深处排斥化学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而化学属于中考科目,在升学压力下,化学教学更加侧重成绩而缺乏趣味性,学生通常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背诵知识点或做练习题,再加上初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零散,知识掌握起来困难较多,因此不少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厌烦和排斥情绪,化学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也无从谈起。
2.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确定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中自上而下地给学生灌输式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背诵知识点、做练习题等,教学过程和方法都比较单调,学生机械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化学考试成绩,但是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不到发展。在当前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大多局限于单方面的讲解,课堂互动较少,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思考的意识不足,同时教师很少通过实验操作、实践教学等方式讲解知识,学生学习比较死板且不够深入,不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虽然当前很多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得到发展,但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不多,如信息技术、多媒体、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很多教师认为新的教学方法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他们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没有与时俱进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一直存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质量。
3.化学教学中对实验教学重视不足
实验是初中化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初中化学中大量的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等都是通过实验来呈现和推导的,通过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掌握化学知识,与此同时实验操作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大有助益,因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但是在目前的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的教师认为做实验需要准备各种器材、试剂,还要在课堂中花费很多时间,而化学课时有限,教师认为与其做实验不如利用课堂时间来学习知识和做练习题,因此很多教师仅仅通过书面讲解来开展实验教学,或者教师在讲台操作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动手实践锻炼的机会,化学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此外,有的教师会专门开展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但操作对象都是教材中的实验,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模仿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并不仅仅指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个人情感、态度、价值等,如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家国情怀等,是学生未来成长和长远发展必备的品格和能力[2]。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从这些品格的培养出发来设计教学环节,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1.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及认知,培养化学观念素养
化学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对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化学反应等的认识,以及在探索这些内容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学生学习、应用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3]。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素养,首要任务和前提是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具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化学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基于此,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改进创新,根据学生兴趣和心理需求设计与化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小实验、视频、动画等,为学生打造趣味性、生动性的化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学生如果在这一环节对教学知识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将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实验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用常见的紫甘蓝来制作紫甘蓝汁液并将其分为两份,然后拿出两瓶溶液,安排学生将两种溶液分别滴入紫甘蓝汁中,两份紫甘蓝汁分别变成了红色和蓝色,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入教学内容:你们想知道这两种溶液分别是什么吗?想知道紫甘蓝汁为什么变色吗?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完全激发。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一些较为抽象或微观的知识,例如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还可以展示一些不易操作的实验现象,给化学课堂增添生动、趣味的元素,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原理等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化学的全面认知,培养学生化学观念。在进行讲解时,教师要使用规范的化学语言、符号等,要保持严谨认真,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或其他素材来辅助学生理解,例如用动画的方式展示能量守恒定律,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化学观念。
2.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科学思维素养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强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思维在初中化学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科学思维是指学生具备思维的意识,能够在化学学习中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于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掌握各种化学知识和规律[4]。科学思维对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故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至关重要。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才能培养科学思维素养。
首先,科学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有的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思考意识,但是往往不能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和科学的思考方法,而通过课堂提问的引导,学生思考会更加科学、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堂提问,指引学生学习和思考,例如在学习“钢铁的腐蚀及防护”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生锈的钢铁制品?你认为是哪些因素导致了钢铁制品锈蚀?哪些方法可以减缓钢铁制品的锈蚀?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教师逐步引入并讲解相关内容,学生可以一边听课,一边按照问题的指引有目的地思考并寻找答案,在获得答案的同时掌握了知识,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其次,化抽象为直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知识点较为抽象,很多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阻碍科学思维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化抽象为直观,引导学生用具象事物来理解抽象知识,在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建立桥梁,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很多学生感觉原子、分子等概念较为抽象,理解困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区别等。
3.科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及实践,培养探究实践素养
探究实践素养是指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以及学生在实践中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体现的品格,探究实践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品质。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实现探究实践素养提升[5]。
首先,科学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要改变以往不重视实验教学的思想,也要改变口头讲解式或教师演示式的实验教学方法,而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来抓,不断完善实验设施、器材、试剂等,为学生开展实验做好充足准备,同时要安排专门的实验课程,使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操作和探究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此外,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实验,按照教材实验照搬操作,还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教师可以改变实验的条件或方法,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利用实验探究知识。例如在学习“制取氢氧化铜”的实验时,在学习了教材中用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用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氢氧化铜,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制备方案,可以先用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然后再加入氢氧化钠即可生成氢氧化铜,学生按照这一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原料,设计实验步骤、操作方法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到家里生锈的物品,如剪刀、螺丝、铁链等,然后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将物品上的铁锈除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得知铁锈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而三氧化二铁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硫酸铁或氯化铁,这样铁锈就可轻易除去,因此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去除铁锈,这样一来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实践应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素养。
4.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培养社会责任素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来促进社会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因此社会责任素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大有助益。化学知识与生活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联系社会生活,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社会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从而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感。基于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社会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单调枯燥的化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学好化学、积极探索的动力和激情,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和核心素养培养也就顺理成章。例如,在讲解“爱护水资源”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有哪些,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他们见过哪些水源污染和浪费的现象,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展示水源污染和浪费的情形,引导学生建立能源节约意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当前利用化学知识处理污水的技术,加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认可。通过各种实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
总之,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要随之进行转变,化学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和成绩提升,而要更加重视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开展课堂提问、实验探究、实践锻炼、生活实例教学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敏.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1).
[2]高丽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深度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3(30).
[3]崔波.基于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3(24).
[4]史耀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达成方法探析[J].新课程,2023(02).
[5]展宏兴.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