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推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进一步落地与实施,破解体育课堂教学难题,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4年6月25—27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昆明市体育中心、昆明市学生体育协会协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在昆明市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区市的1700余名体育教师参加。为较为全面地呈现本次活动的情况,展示与共享有关地市课程改革成果,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提供课程改革范本和课堂教学样例,本期本刊邀请活动有关负责人、部分地市教研员、上课教师和观摩教师围绕“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教学方式改革、以评促学、以学生为中心等内容进行专题撰稿,与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交流。
2024年6月25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展示活动——十城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研究会(以下简称十城市体研会)年会”在春城昆明开幕。天津市滨海新区、沈阳、长春、太原、成都、重庆市南岸区、广州、郑州、兰州、石家庄、哈尔滨、合肥、厦门、呼和浩特、昆明共15个十城市体研会理事单位的领导与教研员出席。在简短精彩的开幕式后,15节优质体育课一一进行了展示。
为做好本次展示,十城市体研会在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为了确定展示什么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一线体育教师观摩的需要,2023年11月下旬,十城市体研会开展了广泛大量的调研,在调研基础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2024年展示主题为“破解体育课堂教学难题 服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了更好地扣住主题,十城市体研会团队经过研究,最终确定了15个研究专题,让每个城市选择1个专题进行深度研究,力求有所突破。具体专题及城市选题见表1。
经过7个月的研究,2024年5月下旬,所有研究专题如期结束,每个城市的结题材料也如期上交。其中每个城市上交材料中大单元设计及课时教学设计,汇集形成成果集,并作为大会材料下发给每一名到会的观摩教师,以便能帮助观摩教师了解每一节展示课的“前因后果”,从而满足每一名观摩教师的需要。
一、基于课程标准进行设计与展示,破解体育课堂教学难题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预示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化,如何破解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难题,让课程标准“落地”,成为当下发展中国学校体育的主题。本次活动通过专题研究,使每个城市都在实践中破解了不同的课堂教学难题,收获了可喜成果。
(一)新教学设计模型基本成型,破解了新时代体育教学如何设计的难题
教学设计是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的基础与前提,教学设计如果不能紧跟时代与课程标准同步,展示时代体育课堂就是一句空话。本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并在设计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理念,一切从育人角度出发,将基本技术与基础知识、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观赏与评价进行了整体化设计,并在课时设计中体现了教学目标可视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方式驱动化、教学组织情境化、教学要求育人化、教学评价贯穿化、运动负荷实效化。这样的设计回答了与会教师的疑问,破解了新时代教学如何设计的难题,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可行的参考,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范式与模版。
(二)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已经开启,破解了“只教不育”的难题
新时代体育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如何改变过去的单一、碎片化、注入式问题,特别是育人化不够的问题。这是课程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推进的难题,也是急需体育教师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次展示的15节优质课用具体、多元的形态回答了这个问题。每节课无论是设计还是呈现,都从学科核心素养3个主要方面整体考虑如何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在内容设计上,是从结构化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放在了首位。
如,郑州市展示的《足球局部战术——踢墙式二过一》一课,全课在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真实比赛的练习情境中,将真实比赛中踢墙式二过一技战术,从赛的角度进行了配合时机、合理突破方法、防守与突破等相关知识与技战术的整体设计与推进,引导学生从真实比赛中整体认知了踢墙式二过一技战术的全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引导的重点从惯性的知识与技能本位,有效地转移到利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和如何育人的层面上;在教学组织上,教师组织学生组成互助小组;在教学要求中,教师提示语的主题集中在安全、互助、配合、担当等方面;在评价上,教师表扬态度端正、积极参与、帮助他人等方面的优秀学生,将学生引向了素养发展方向上。
(三)“学为中心”理念得到了落实,破解了教学方式如何转变的难题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提出,注重教学方式改革,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教学建议”提出,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其内涵就是要从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双向交流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要从指导者向引导者、辅助者、助推者的角色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的学习活动真实发生。本次活动中,昆明、厦门、沈阳等城市的展示课在此方面都有所突破。
如,厦门市展示的二年级《移动性技能——发展有节奏的合作跳跃能力》一课,教师从课的开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各种激趣的方式引入不断走向复杂的自主学练的情境中,在学练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引导着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讨、互动学习的方式,不断丰富合作跳跃的方法,在最后阶段创新合作跳跃方式的环节,其中一组学生自主创新出11种之多,惊喜到教师的同时,让与会教师真正认识到了“学为中心”理念落地的力量,从而有效地引导了与会教师真正认知到教学方式转变后产生的教学效能。
(四)学练赛评一体化逐渐成型,破解了评价贯穿学练赛整体呈现的难题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提出,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评价建议”中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应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要通过学生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得如何、练得如何、赛得如何?通过教师评价,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教会的目标,学生自我评价结果是否正确等。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构建与推进,将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对运动项目的理解不断加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发展多个维度的素养。这是当前课程改革追求的“新模型”,是学生有效发展核心素养的优质载体。本次展示的15节优质课均完整呈现了学、练、赛一体化的新样态,落实了“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且效果良好。同时,厦门、兰州、天津、太原等城市的多节展示课将评价合理巧妙地与学、练、赛结合,有效破解了评价如何贯穿学、练、赛,并使其一体呈现的难题。如,天津市滨海新区展示的三年级《小篮球移动运球》一课的基本部分,教师以“如何将球运在每一个地贴上”(场地布置:7个相隔30cm的地贴直线排列)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破解难题,并要求各小组将破解的结果用关键词写在评价纸上,教师评价每一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关键词提炼出正确的移动运球的动作方法,提炼出动作要点,并提示小组中能提供正确解决问题关键词的学生自己在评价表上加1分,组长根据同伴表现,对表现积极的一个同伴加1分。而后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何与同伴手拉手将球往返运在每一个地贴上”,第三个问题“如何合作将对手的球打跑”,将学、练、赛用问题和难度进行由浅入深地串联。同时在练和赛的过程中,除了在技能掌握方面进行评价加分,还重点对合作、安全意识、团队精神、规则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加分。最后各组将评价纸集合在一起,得分最高小组进行得分过程分享,引导学生对安全、合作、交流、尊重规则等素养的价值认知,诱导学生关注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授课,合理巧妙地将评价贯穿在学、练、赛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练、赛的效果,在破解难题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结构化、情境化已有呈现,破解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支架如何建构的难题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提出,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加强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提高学生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读可以了解到,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真实情境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与内化的环境。二者结合形成了体育课堂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支架。如何构建这样的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并在逐渐复杂的学习情境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次展示活动中,成都、长春、重庆市南岸区、合肥等城市重点对这个难题进行了突破,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如,重庆市南岸区展示的初中《田径——下压式交接棒技术学习及接力跑》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2人传接、多人传接方法与规则认识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认知和掌握接力跑的基本技术与基础知识、技战术运用、比赛规则、评价方法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验了下压式接力跑知识与技能结构化的完整性。同时,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原地传接棒、慢跑传接棒、四人快速跑直线接力、小场地多组往返接力比赛等逐渐复杂的学习情境中,利用已有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各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六)教学手段创新亮点纷呈,破解了激趣手段不够丰富的难题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提出了感受运动乐趣、形成兴趣等水平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高参与、高认知、高表现的基础,是会学、会练、会赛、会评的内在支撑,更是当下体育课堂要抓的要点。多数情况下,学生兴趣的感受与形成,一般是通过多变的教学手段实现的。本次展示活动中,石家庄、广州、哈尔滨等城市在教学手段上有了诸多突破,几个城市的展示课通过改变角色、改变规则、改变场地、改变器材等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与会教师找到了激趣的新手段,破解了激趣手段不够丰富的难题,同时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到了新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教学设计问题与建议
本次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进行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并在设计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进行了结构化设计,同时在课时计划的设计中也有诸多新的突破。但在成果集中部分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如,多个大单元没有主题,忽视了主题就是大单元灵魂的价值;在单元纵向内容的设计上,有些设计的课时内容安排基本是单一技术呈现,形成了实际的碎片化累加;在横向设计上,有若干设计比较粗糙,不是按照学、练、赛一体化进行的设计;在课时计划设计上,有多个设计的格式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造成设计模板不能充分体现学为中心,不能充分将学、练、赛融入其中。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要加强学习,充分认知课程标准下教学设计的具体依据,形成设计的支架,从而让设计有理有据,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二)课堂教学问题与建议
本次展示的15节现场课,亮点纷呈,突破不断,但是在展示过程中仍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1.表演性问题
各级各类展示活动中,如是异地授课往往导致教师对学情不了解和想要更好展示自己的客观事实与需求,使展示教师反复进行练课,力求能够更好地诠释教学设计,展示自己的风采,其结果是一些展示课就像排练好的电影,在展示现场进行播放,由于排练得过于“认真”,导致一些过程性细节被自然抹去,而抹去的恰恰是观摩者最想看到的过程,导致展示的实际效能和效果大打折扣。本次活动也存在此类问题。因此,建议展示教师要学会分析教材,锤炼自身教学基本功,在通过渠道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加强教学设计的打磨,以真实授课的心态进行展示。要转变观念,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要有藏在背后助推学生发展的思想认知,将课堂聚焦在学生学、练、赛的表现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焦点。在这样的展示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瑕疵,但这样的展示一定是有价值的。
2.以教师为中心“大一统”问题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提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同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提出,要通过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要从指导者向引导者、辅助者、助推者的角色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现实中,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分层、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现象,这样“简单粗暴”式的教学,相对于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的要求要轻松,但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距离课程目标会ch6Wmt3daLgseju1SGWckA==越来越远。本次活动中,一些课的片段也存在上述问题。建议教师们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认真理解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材与新课堂的特征,在进行教学时要以学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材施教。教师要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助推学生发展的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恰当介入,合理闪出”,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让学习真实发生。
3.体能练习安排僵化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提出,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但没有规定体能练习在四段式或三段式课堂中具体在哪个部分进行,也没有规定体能练习的具体时间,而是提出1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10分钟的体能练习时间不是僵化的,而是弹性的。它的核心任务其一是调节运动强度,保障全课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强度水平;其二是发展专项体能,满足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要,为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打基础。也就是说,体能练习不是僵化地只安排在最后进行补偿性练习,可以与准备活动进行整合,可以与放松活动进行整合,也可以从为专项运动技能学习打基础的角度出发,安排在专项运动后,还可以在某项目学习运动强度不足时进行补偿性专项体能练习。也就是要从整体性的视角思考和安排体能练习,从而服务学生结构化学习本课内容并整体认知这一运动项目。本次活动中,多节展示课僵化地将体能练习安排在基本部分的最后,并且僵化地安排了10分钟的练习时间,此方式压缩了学、练、赛的时间,使之变得“蜻蜓点水”。建议要改变这种僵化的理解和认识,深度研读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让体能练习真正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而不是只有补偿性。
4.重视育体忽略育人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上一版课程标准相比有多处改变,其中核心的转变就是“育人为本,聚焦核心素养”。也就是说,课程是服务每一个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而不只是学习知识与技能,最终形成1~2项技能。其内涵是利用学习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会学、会练、会赛、会评,达到由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而本次活动中,一些展示课的部分环节只关注技能与体能的发展,背离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建议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强学习课程标准,深度理解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改变,让体育课堂成为育人的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