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上过庐山的人,怕是很难想象在风景秀美的庐山风景区,海拔1100多米的山上还有一个居民近两万人的小镇。小镇名叫牯岭镇,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负责这个小镇治安的公安派出所就叫“云中派出所”。
云中派出所辖区内居民虽然不算太多,但年均游客多达千万人次,又有各类旅游经营场所1000余家,名人别墅600多栋,工作压力并不小。目前全所仅有民警17人,辅警14人,好在全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其中还有10人是中共党员。
云中派出所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优秀基层所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为统领,近年来又以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抓手,牢固树立主防理念,积极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倾力打造“云系列工作法”,为庐山打造“大气大雅、精致精美、国际旅游名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云中力量”。因成绩突出,云中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先进集体、全省人民满意派出所、全省优秀基层所队等50多项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个人二等功12次,2021年被团中央、公安部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2002年至今连续被公安部评为一级公安派出所。2023年又获评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深入云中派出所,你会发现这里有太多太多生动感人的“警民故事”。
庐山自古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即使是在酷热的夏天,山上的温度也总是维持在22℃到26℃之间,完全不用开空调。因而每年夏天,特别是暑假期间,来庐山旅游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山上的治安压力倍增。
云中派出所的警力有限,仅靠这有限的30多名民辅警,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呢?这是摆在云中派出所所长陈椿胺面前的一道难题。思来想去,只能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同时创新工作方法,以求事半功倍。能够依靠的主要是辖区居民,云中派出所辖区共有常住居民12000多人,暂住人口5000多人,考虑到大多数人都在白天忙于工作,傍晚习惯于聚在一起纳凉聊天,云中派出所决定对自己的工作时间作出相应调整,利用居民们纳凉聊天的机会将他们围拢在一起,由社区民警借机开展警民恳谈、反诈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各项基础警务工作。
他们给这种工作方式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围“庐”夜话。
“居民朋友们晚上好,我是云中派出所社区民警李伟。虽然大家已经和我很熟悉了,但还是想借着本次围‘庐’夜话的机会,和各位聊一聊最近的治安动态,一起学点儿防诈骗知识,顺便也想听听大家对派出所工作以及对我本人的建议……”
这是牯岭镇胜利社区民警李伟在一次围“庐”夜话中的开场白。在胜利社区的一处空地,李伟坐在塑料小板凳上,和一二十名社区群众围坐成一个圆圈,开始了一场情真意切的“夜话”。
想到是在美丽的庐山上,这样的场景还颇具些诗意呢。
开场白后,居民们开始议论纷纷。针对李伟提到的几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新型诈骗手段,居民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着评论并予以补充。
“我看电视上说,有一些人专门针对咱们老年人进行电信网络诈骗,咱们可得多留点儿心……”
“听说前段时间山上有居民被人骗了40多万元,李警官还专门在社区群里发了防诈骗提醒,你们都看了没有……”
看到大家伙的热情参与,李伟欣慰地笑了,他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接着群众的话茬儿,把前不久发生在庐山上的这起诈骗案的来龙去脉又讲了一遍。原来是有诈骗分子谎称暑期来临,自己想在庐山上租一套房子,先诱骗受害人添加了自己的微信,进而透露自己在某某互联网交易中心工作,可以帮受害人投资赚钱。受害人相信了,不断往诈骗者推荐的网站投钱,结果等到钱全部被掏光,微信被诈骗嫌疑人拉黑,受害人这才发现上当受骗。
“唉——”群众中一片叹息,又是气愤骗子,又是同情受害人。
“这就是典型的‘杀猪盘’……”李伟解释道,同时提醒居民,暑期来临,租房量增多,出租房屋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网上与租客沟通时,要紧绷网络安全这根弦,避免上当受骗。
具体该怎么做到不被骗呢?李伟趁机又上了一堂“反诈攻略课”,教给居民们三个反诈“法宝”:一是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二是遇到拿不准的事,一定要和亲人们商量;三是遇到可疑情况主动给辖区民警打电话,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
“做到以上三点,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了。”李伟说。
讲完反诈,李伟又讲了一节防溺水课。主要是暑期天气炎热,庐山上的湖泊、水塘也跟着热闹起来,玩水的人明显多了。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不擅自下水施救。”
李伟一口气说了“六个不”。
看到有的居民没记住,李伟又放慢语速重复了好几遍,直到大家都点头表示记住了。
“不仅要你们自己记住,还要告诉身边的人,包括那些租客、游客。”李伟又殷切地叮嘱。
这样的“夜话”几乎每晚都在云中派出所辖区轮番上演。
效果是惊人的。
“自从民警晚上开设了安全课,讲了很多防范常识和案例,大家伙防范诈骗的意识明显增强,平时遇到一些陌生电话和短信,拒绝的态度也更加坚定了。”胜利社区居民邓玉芳如是说。
确实,自从开展了围“庐”夜话,加强了日常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连之前因房屋修缮等原因呈上升趋势的邻里纠纷也明显下降了。
在围“庐”夜话中,时不时会有些暖人心的小故事上演。比如下面这个“当完‘调解员’又当‘搬运工’”的小故事。
正是在围“庐”夜话过程中,橄榄社区民警谭一品排查了解到,辖区居民应先生与邻居王先生因为公共区域堆放杂物问题,存在长达五年之久的“积怨”,其间甚至因此发生过冲突,相关部门也曾上门调解,但一直未能彻底化解两家的矛盾。
民警上门查看后发现,应先生在公共区域堆放了大量杂物,并用护栏围了起来。王先生认为,应先生的行为影响了他家的采光权和隐私权,而应先生却说,他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与旁人无关。双方互不相让,争执不下。王先生气急之下将护栏拆除,和杂物一起堆放在应先生家门口。双方随即发生了更加激烈的争吵。
通过深入了解,民警得知,这件事一直是双方多年来的心病,一日不除,两家的关系就一日不会和解。处理这样的矛盾纠纷,仅靠“动动嘴皮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要彻底化解,必须从根子上入手。
云中派出所为此专门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会商会,邀请双方当事人参加,详细了解双方矛盾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其进行认真把脉分析,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化解方案。民警确认了纠纷的根源在于应先生想通过堆放杂物的方式,实现对该公共区域的事实占有,并进而违规搭建房子。谭警官首先向应先生解读有关法律法规,打破他不切实际的幻想,继而推心置腹地予以劝导,使之明晰“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进行协商,当着民警的面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为避免夜长梦多,谭警官主动帮忙将堆放在公共区域的杂物全部搬走,还协助应先生把庭院彻底打扫干净才离开。民警此举彻底感动了双方当事人,他们连称:“没想到这么一点儿小事,你们会如此重视,前前后后跑了那么多次,还帮忙清理杂物、打扫庭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云中派出所副所长杨井对围“庐”夜话的成效深有感触,他说:“围‘庐’夜话调动了社区民警融入百姓、服务百姓的积极性,使他们掌握与老百姓沟通的技巧,也让老百姓乐在其中,彼此间架起了一座警民‘连心桥’。”
是的,围“庐”夜话,可谓是“围”起了民心,“话”出了民意。
当2024年夏季来临的时候,云中派出所结合上级公安机关部署的夏夜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依托围“庐”夜话这一举措,将庐山夏夜的“警灯”彻底点亮。
肩上警灯齐闪,脚下步伐不停。云中派出所聚焦庐山夏夜治安特点,深化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强化巡逻防控、做实隐患排查,以实际行动当好人民群众的平安“守夜人”,全力以赴绘就一幅庐山“夏夜平安图”。
云中派出所结合牯岭街特点,采取“步巡+车巡”、“定点巡+流动巡”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夜间旅游区、繁华商业区等重点路段及人员密集场所,侧重在重点时段加大巡逻密度和频次。云中派出所在整个街区共设置3处治安卡点、8条巡逻线路、1处便民服务岗,切实做到“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有效提升游客安全感。
此外,云中派出所还积极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扩大巡控面,实时掌控客流变化,并发动义警、志愿者等力量,全面提升街面管控率。
“这里每天晚上都有警察徒步巡逻,路边还有警车停靠,根本不担心有人闹事!”位于牯岭街的音乐餐厅老板桂女士深有感触。
为了做到治安防范“无小事”、“无死角”,云中派出所按照“检查、清查”全覆盖、“防范、管控”全时空、“打击、整治”全方位的总体要求,以涉黄涉赌、治安乱点等场所检查整治为重点,将巡防夜查与查处打击相结合,对出租房屋、酒吧摊贩、酒店宾馆等治安复杂区域起底清查,深入摸排治安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将清查发现的风险隐患清理在萌芽状态,彻底清除治安死角盲区。
此外,云中派出所还坚持“一盘棋”谋划、“一股劲”推进,牢固树立“群众游客到哪里,安全宣防就覆盖到哪里”的理念,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形式开展防盗、防骗、防矛盾纠纷、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安全知识宣传,并针对性开展防溺水、反邪教、拒酒驾、暑期安全等宣传和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广大游客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奏响庐山夏夜“平安曲”。
云中派出所作为一个景区派出所,有景区派出所共有的特点,那就是案件少、纠纷多。而且,这些纠纷主要发生在游客之间,以及游客与商家之间。游客多是外地人,时间宝贵,万一发生纠纷不能很快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行程,也会影响他们对庐山的印象。
因而“小事”不“小”,必须认真对待。云中派出所基于这种纠纷的特点,一是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先行赔付机制,针对常见的酒店退订房、食品价格、车费争议等纠纷,积极推动旅游主管部门出台旅游先行赔付机制,对短时间难以调处的纠纷由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先行赔付,事后再做调查处理,以确保每一名游客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二是针对游客之间发生的“小纠纷”、“小摩擦”,推行“云闪调”快速调解机制,全力做到“矛盾不出山”。
所谓“云闪调”,顾名思义,即以闪电之势迅速化解游客之间的矛盾纠纷,强调的就是一个“快”字。为了实现早发现、早调解,云中派出所对近五年的纠纷类警情进行了汇总分析,结合分析出的警情主要发生地、纠纷类型等特点,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换乘中心、观光车站点、街心公园等13个“警格”,指定责任民警在警格区域内进行巡逻,及时处理报警求助,进行纠纷化解。
云中派出所的“云闪调”究竟可以快到什么程度呢?
2023年2月2日,一名来自福建泉州的游客陈先生因车费问题与司机方先生在街心公园处发生纠纷。接警后,负责街心公园警格的民警仅用了1分钟就赶到现场,不到5分钟就化解了这起车资纠纷,可谓闪电般的速度。
即使这样,遇到一些有难度的纠纷,还真不容易短时间内协调下来,这就很考验民警的调解“智慧”了。比如下面这起纠纷,民警的做法可谓“无声胜有声”的典范。
2023年10月,云中派出所民警突然接到美庐别墅景区的工作人员报警,原来,别墅旁的观光车站处,有两队游客因为排队等车发生了纠纷。
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这些游客都是特殊人群,一方来自香港,是聋哑人旅游团;另一方则是年龄在七十岁上下的“夕阳红”老年观光团。经了解,起因源于聋哑人只有两三人在排队,其他十几人则都站在附近用哑语聊天。这时,“夕阳红”观光团的老年游客也过来排队,他们一齐直接排在了那两三名排队的聋哑人身后。正在聊天的聋哑人误以为老人们要插队,就跟他们发生了争执,因为双方交流不畅,争执变得越来越激烈,甚至开始互相推搡。
因为涉及特殊群体,敏感因素多,双方情绪又比较激动,民警只得把他们都带回派出所。
云中派出所副所长杨井对这起纠纷十分重视,当他看到那些老年游客情绪激动,经了解又有多人患高血压、心脏病,担心出现什么意外,就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安排民警给他们倒上热水。从老年人的口中,杨井与同事们渐渐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似乎责任主要在聋哑人群体。杨井知道,这事不能忙着下结论,还得“听听”聋哑人朋友们怎么说。
这时,问题来了,民警中没人懂手语,山上也一时难以找到懂手语的志愿者,怎么跟这些情绪激动的聋哑人交流呢?
杨井急中生智,决定用“笨办法”——笔谈。他找来纸张,把想问的问题都写在纸上。聋哑人很快明白了民警的用意,马上安静下来,推选出一位代表用笔谈的方式进行回答。很快,杨井了解到了这个旅行团人员的构成、基本信息、旅程安排,以及事情发生的原因。
当得知纯属误会时,杨井放心了,他把老年人的误解“说”给了这群聋哑人“听”。聋哑人明白之后气都消了,也开始为自己刚才的冲动后悔。聋哑人代表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不起,刚才我们也是一时冲动,影响大家出来玩了。我代表团队对这件事表示歉意,向你们道歉,希望你们谅解。”
杨井把满满三页纸的“聊天记录”分享给老人们看,当看到聋哑人的解释和歉意后,老人们也都谅解了他们。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云闪调”任务,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被云中派出所的民警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巧妙解决了。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2023年9月6日晚,云中派出所“围‘庐’夜话”恳谈会正在室外举行。会上,一名熊姓居民反映,自己家跟附近一家民宿存在柴屋纠纷,长达八年的协商都没能解决,希望民警帮助化解。社区民警李伟闻言一惊,如果不是这位居民主动反映,自己竟不知道辖区内有这事。他一边自责工作做得还不到位,一边深感围“庐”夜话确实起到了作用,忙一口承诺,会尽快帮助其解决纠纷。
经过走访,李伟了解到,2016年,商人文先生来到庐山,想开一家民宿,于是租赁了某企业驻庐山疗养院的两栋别墅。通过洽谈,文先生与该疗养院签订了15年租用合同,划定了别墅的使用范围。但在装修过程中,熊女士却告诉他,别墅内有一间柴屋归自己所有,不属于租赁的范围,而这一情况文姓商人从未听疗养院说过。双方沟通时对柴屋的所有权说法不一,几经协商也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文先生的民宿经营由此受到影响,熊女士为此苦恼不已,不知该向哪个部门求助。事情就这样搁置下来,其间双方纠纷不断,矛盾一直未能解决。
副所长杨井、社区民警李伟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迅速启动“云闪调”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调解进度。在知道熊女士最关心的其实是柴屋在租赁到期后的归属权,以及希望文先生支付民宿这些年在柴屋内堆放大量东西的费用后,杨井和李伟的心里都是一亮,感觉看到了调解成功的希望。于是,民警多次上门,反复、耐心、细致地进行沟通,双方当事人终于冰释前嫌,长达8年之久的矛盾也用合法合规的方式得到了妥善解决,既了了熊女士多年的心病,也消除了治安隐患。事后,熊女士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向云中派出所民警表示感谢。
云中派出所日常工作的另外一个重心是服务群众、救助游客。作为身处景区的派出所,这一点不难想象。
杨井副所长记忆深刻的一次求助来自两位八旬老人。那是2023年5月20日,老人来到云中派出所,称他们已经在山间小路兜兜转转了近4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却始终找不到松门别墅。作为辖区的“老居民”,杨井自然对松门别墅格外熟悉,知道它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父亲陈三立在庐山的故居,位于河南路602号。从交谈中,杨井了解到,其中一位老人是陈寅恪先生的学生,名叫林雅杰,是著名的文史学者、书法家,此次他从广东专程赶来,就是为了瞻仰恩师陈寅恪父亲的故居松门别墅,以了却多年来的心愿。可是山路崎岖,峰回路转,明知道就在附近,却愣是没有找到,只得上门求助。当时正值午饭时间,杨井和民警们听说后当即丢下饭碗,马上带领两位老人步行前往别墅。因为距离较远,且均为山间小道,一行人用了足足20来分钟,才将两位老人带到松门别墅前。
“你们要是早点儿找我们就不用绕那么久了。”临分别时,杨井笑着说。
“我们也是没想到‘有困难找警察’真的管用,”两位老人激动不已,“下次一定直接找你们。”
可是,也有些求助帮起来并不那么顺利,甚至会引发投诉。民警闵雪洋就遇到过这样一件让他颇受了些“委屈”的事。好在这样的委屈对于民警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了。
今年4月,北京游客崔女士因为疏忽大意,将一台价值15000多元的相机遗失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接到报警后,闵雪洋立即出警帮忙寻找,可短时间内没能找到。虽然他一再表示会继续寻找,但崔女士并不满意,口口声声说要投诉。崔女士下山后,闵雪洋仍没有放弃寻找线索,经过多方打探,终于将相机找回,并给崔女士邮寄了回去。
崔女士收到相机后很是感动,连称“谢谢你们”,主动表示要撤回投诉。
更多的救助发生在那些在山中迷路的游客身上。2024年8月4日上午9时,云中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众求助,称其未满18岁的孩子独自来到庐山旅游,已经一天多没有任何消息,电话也联系不上,希望民警帮助寻找。民警立即开始分析研判,根据所掌握的线索,一边安排警力通过视频监控进行寻找,一边在辖区内沿着小孩儿可能走过的道路进行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午12时许,民警们在五老峰景点附近发现孩子的踪迹。他们立即驱车赶往五老峰,到达后兵分两路,分别从两个出口向上寻找,最后在抵达五老峰的最高峰时,找到了这名失联的孩子。
有时走失的是患病的老人。
“还好找到了!”2024年7月14日13时许,在云中派出所的大厅里,来自江西赣州的一家人相拥而泣。站在一旁的民警们看到这一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原来,这天凌晨5时许,云中派出所民警接到游客白先生的求助报警,称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于凌晨从宾馆外出后一直未归,身上也没有携带任何通讯设备。
警情就是命令,特别是失踪的还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民警立刻兵分两路,一路排查宾馆附近的监控,一路沿着宾馆周边线路搜寻,同时将老人的体貌特征等信息发到“景区雷锋志警工作群”里,让附近的居民、观光车站点职工、导游、一线执勤交警共同帮忙寻找。但是,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寻找,没有任何发现。随后,民警进一步扩大搜寻范围,在各个景点沿线展开寻找。
“那个老人好像是她。”正午时分,正在观光车芦林站点附近搜寻的云中派出所民警有了新发现。他立刻通过视频通话与报警人确认,果然正是他要寻找的老人。终于见到平安无事的母亲,白先生紧紧地握住民警的手,连连道谢:“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你们真是人民的好警察!”
无独有偶,半个多月后,云中派出所民警再次找回一名走失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那是8月6日晚上7点左右,游客黄先生来到云中派出所求助,称其外婆走失,需要民警帮助。了解到老人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症且不熟悉景区道路后,民警一边安抚家属的情绪,一边详细询问老人的衣着和外貌特征,随即开启地毯式摸排寻找。同时,民警们将老人的照片发到警民联系群,发动景区有关人员共同寻找。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过去,直到晚上11时许,走失近4个小时的老人依旧不见踪影。眼见山上的气温越来越低,民警一再扩大搜寻范围,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在一石凳处找到了走失的老人。看到老人安然无恙,黄先生落下激动的泪水,在感谢信中写道:“你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让我们敬佩。”
夏天寻人虽然辛苦,但跟冬日雪山中寻人完全两个难度级。云中派出所所长陈椿胺对2021年元旦那天的“深山寻人”仍然记忆犹新。
有些人可能还不知道,上庐山的缆车是近几年才开通的,之前上山只能开车。一到冬天,山上就会下大雪,积雪很厚,有时甚至会埋住小腿。到那时庐山就会封山。近年来,随着上山缆车的开通,冰雪旅游逐渐成为庐山新兴的特色产业,大量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牯岭镇的“南国北韵”。有些喜欢冒险的游客会抱着侥幸心理攀爬登山,往往因为不熟悉地形而迷失在山谷里,如果救助不及时,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2021年元旦12时30分,市公安局接到庐山消防救援大队的转警,称一名河北籍游客在雪山中迷路,急需救援。那天刚好是陈椿胺所长带班,当时大家都正在吃午饭,接到指令后立即与消防救援大队组成七人救援小组,紧急展开行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被困游客李先生的位置。李先生在电话里称,他从好汉坡一路走到了剪刀峡,是在剪刀峡瀑布附近迷的路。救援队迅速赶往剪刀峡瀑布。因为刚下过几场雪,山路已全部被冰雪覆盖,行走起来特别艰难。他们从中午12点多出发,直到下午3点才抵达剪刀峡瀑布。
再联系李先生时,他却说不清自己的方位,只知道所在位置是一处悬崖,还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救援队。可山上的悬崖太多了,李先生拍的位置救援队员们都不知道在哪里。他们让李先生发了个定位,告诉他不要乱走动,就在定位处等候。可是,等他们又赶了两个多小时山路抵达定位地点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李先生的身影。
更糟糕的是,李先生的手机还关机了,无奈之下,救援队只好以定位点为中心向四周寻找,终于在雪地里发现一串脚印。他们猜测应该是李先生的,便循着脚印找去,又发现一处断崖,跟视频中的完全一样,角度、位置都吻合,可是仍然不见李先生的身影。他们大声呼喊李先生的名字,也9g4bfATskUSa+t9MRcUyzA==一点儿回音都没有。
眼看天色越来越暗,山里渐渐变得漆黑一片。经过连续多个小时的搜寻,救援队员的体力透支,而他们也没有足够的夜间搜寻装备。考虑到这一情况,局里联系了蓝天救援队,一支30多人的救援队伍前来支援,继续开展搜救。当队员们装备上头灯和钉鞋,带上热水和干粮,再次回到那处断崖,继续往下方搜寻时,又在一处雪地里发现了脚印。顺着脚印的方向他们艰难地行走了一二十分钟,终于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蓝色口罩。他们分析,李先生应该就在附近,于是边搜寻边大声呼喊。终于,他们在悬崖下方的一处山坳里,发现了极度虚弱的李先生,此时他正坐在雪地里,被冻得瑟瑟发抖。
救援队员给李先生披上大衣,递上热水和面包。等补给充足,准备搀他起身时,李先生才说他的盆骨摔伤了,已无法走动。
这才是真正的困难!说实话,有了蓝天救援队的支持,找到李先生还不算费劲,真正费劲的是如何把他救出去。
用担架抬!可是这谈何容易,山路陡峭不说,光是抬着他走都不现实,更别说李先生长得壮实,体重不轻,就算抬得动,也上不了悬崖。经过探路,救援队发现往下走一公里开外有条山路通向公路,于是决定沿着它绕到公路上。
前面几名队员拿着镰刀开路,其他人用绳索将李先生固定到担架上,抬着他往山下走。因为山路过于陡峭,按照常规方法抬着走,担架很容易翻倒,救援队决定搭绳索桥将他运下去。这绳索桥是怎么搭的呢?就是每隔几米在树上绑一根绳子,将担架固定在绳子上,队员们在四周保护。这样做大大增加了安全系数,也避免了对李先生造成二次伤害。
他们就这样一点点、一步步地慢慢挪到了山下。不在现场,你根本无法体会当时的艰难。庐山的冬夜特别冷,救援队员们却累得浑身上下直冒汗。1公里多的山路,他们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
可是他们不敢停下,因为后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路况好了很多,可大家都没了力气,平时2个人就能抬得动的担架,此时4个人抬都感觉非常吃力。他们就这样几步一轮换,相互打气,好不容易才将李先生送到等候多时的救护车里。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
后来才了解到,李先生是来九江参加同学婚礼的,婚礼在第二天,他当天闲着没事,就想上庐山看看。仗着自己年轻、体力好,在问明可以从东林寺附近上山后,他就只身一人进山了,直到发现迷路后,才惊慌起来。一开始他还不想报警,后来看实在走不出去了,才打电话求助。因为受伤,他没能参加同学的婚礼,临走时他说,自己还会再来庐山。
没想到第二年夏天,他真来了,专门到云中派出所表达谢意,还送上了一面锦旗。
云中派出所的墙上挂着群众们送来的锦旗,还有一幅大大的牌匾,上书四个大字——警察楷模。这块牌匾是20多年前庐山居民崔云峰带领上百户居民自发敲锣打鼓送到派出所的。警察楷模,不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真诚谢警的心意吗,不正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以警为荣、爱警崇警的心声吗?
(图片由江西省庐山市公安局云中派出所提供)
责任编辑/谢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