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索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点数法(RBRVS)在医院绩效分配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梳理诊疗项目、确定评分原则、组织专家访谈构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包含5 800项诊疗项目和520项护理项目的采集量表,确定了RBRVS绩效管理体系。结论:评价体系科学地反映医务人员劳务价值,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院各项运营数据趋势向好。
关键词 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点数法 绩效评价 公立医院 医务人员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15-0053-05
引用本文 贺钰瑞, 顾骏, 吴克明. 公立医院基于RBRVS理念的绩效评价体系探索研究[J]. 上海医药, 2024, 45(15): 53-57.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public hospitals based on RBRVS concept
HE Yurui, GU Jun, WU Keming
(Office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Xuhui Dahua Hospital,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 (RBRVS) in hospital performance allocation. Methods: A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sorting out th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items, determining the scoring principles and organizing expert interviews, and the application ef2KPzn+gMl+N839B7pIb4Xg==fect was evaluated us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A collection scale including 5 800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items and 520 nursing items was constructed, and a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BRVS was determined.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system can scientifically reflect the labor value of medical staff and mobilize their enthusiasm, and the trend of various operational data in this hospital is improving.
KEY WORDS 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ublic hospital; medical staff
随着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以收支结余为主的绩效评价方式不再能适应医院发展。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中明确要求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本研究结合某二级综合性医院实行绩效分配改革的具体案例,对如何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进行探讨。
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 RBRVS)的理念发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主要是为了调控当时美国国内失控的医疗市场和持续上涨的医疗费用[2]。RBRVS评估体系通过比较各项医疗服务中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执业成本、执业风险来确定诊疗项目的相对价值,确定每个医疗服务项目非货币单位表示的相对价值比率,即相对价值单位(relative value unit, RVU),并结合服务量和医院总绩效预算,计算出RVU的货币转换系数(conversion factor, CF),通过CF系数与每项服务RVU乘积推算出该项服务的价格,以此来支付医务人员劳务费[3-4],RBRVS传统计量模型为:RBRVS=Total RVU×CF[5]。本研究就如何构建适用于公立医院的基于RBRVS理念的绩效分配评价体系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依托某医院数据信息平台,确保采集的数据口径统一、准确完整。将某医院所有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收集和分类,包含收费诊疗项目和不收费诊疗项目,扣除耗材和药品,仅涵盖手术、检查、治疗等诊疗项目。参考借鉴国际疾病分类9(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9, ICD-9)病种编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原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11版)对相关疾病种类和手术操作进行分级、分组的归类处理,其中共计梳理分类一级手术83项、二级手术178项、三级手术219项、四级手术112项。
1.2 RBRVS价值点数的评分原则
1)耗材、药品收入不纳入考核。
2)依据医务人员在每一项诊疗服务中投入的资源要素以及产出的贡献量多少进行绩效评价。
3)绩效分配比例应当向危险性高、技术性强的项目予以适当的倾斜。
4)对于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其他评价维度相同的诊疗项目,消耗资源相对较少的项目应获得更高的分配比例。
5)为扶持传统中医医学,给予中医适宜技术一定比例倾斜。
1.3 组织专家访谈评估
为了掌握医院诊疗项目操作风险程度及技术难度、涉及资源、人员消耗、耗时等信息,对临床医技、财务绩效、后勤保障科室中经验丰富的院内外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访谈了解。
借鉴《全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2012版)》中的基本人力及耗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等核算要素,剔除药品、耗材等项目,创新采用费率法对某医院的诊疗项目赋予相对价值点数。本研究中参与评分的专家,包括临床医务人员、绩效办、财务科、信息科、院领导、院外专家等,共计73人,发放RBRVS费率评分表73份,回收73份。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绩效评价体系应用前后的相关数据,门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次数、三四级手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率等,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可以为其他医院选择和推行该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2 评价体系构建
2.1 构建RBRVS价值点数费率评分表
构建RBRVS费率评价指标体系(表1),分为“技术难度”“风险程度”“人力投入”“劳动付出”4个维度,每个维度设置明细指标及评分尺度。
2.2 确定RBRVS价值点数公式
整理汇总所有专家的评分意见,计算每一个诊疗项目的RBRVS价值点数。计算公式如下:
3)RBRVS价值点数=(每诊疗项目RBRVS费率系数/RBRVS费率平均系数)×医疗价格。
依据上述核算方法,最终某医院共计测算得出5 800项诊疗项目和520项护理项目的RBRVS价值点数。
2.3 RBRVS价值点数的设置举例
根据上述RBRVS点数核定方法,某医院研究编制RBRVS价值点数设置表,部分项目的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RBRVS价值点数的设置一方面以收费价格为基础,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了医务人员实际的劳动付出、技术难度和风险压力,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量水平,体现出其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所需的技术和风险要素,也体现出不同医疗服务的价值含量。
2.4 RBRVS价值点数与专项成本、社会责任指标相结合
由于考虑到RBRVS理念着重于评价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负荷,对于医院的成本管理和公益性属性的评价有所不足,某医院在绩效评价方案中加入相关指标予以完善。
2.4.1 专项成本
本研究设定专项成本的范围是各个科室(成本责任中心)可以计量和控制调节的成本。包括人员工资、社保、固定资产折旧、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成本等,将专项成本纳入绩效考核中,旨在引导科室主动管控成本。
2.4.2 社会责任指标
公立医院绩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组织绩效,更应该关注患者利益以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6-7]。社会责任考核通常从患者满意度评价、“4S”服务评价等方面分别设置分值质控,部分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
2.5 确定基于RBRVS理念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2)项目单价:是指各诊疗项目的收费标准。
3)RVS:即绩效费率,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所占的价值比例。
4)工作量:是指医务人员参与完成的诊疗项目数量。
3 效果分析
3.1 绩效改革前后社会效益对比
根据RBRVS绩效点数法实施前后共计24个月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门急诊、住院、手术业务量和医院业务收入均较上一年有所提高(表4)。
3.2 绩效改革前后服务能力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体现医院服务质量和收治病种难度的指标,如医疗服务占比和三四级手术比例,在绩效改革后均有所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耗占比和药占比呈下降趋势,说明以往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开方较多的收费卫生材料和药品比例有所下降,医疗服务向高质量、高技术方向倾斜。
3.3 绩效改革前后运营效率对比
从表6可以看出,2019年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率均较上一年有显著变化,说明绩效改革后医院的运营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4 讨论
4.1 构建的RBRVS综合绩效评价模式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构建基于RBRVS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该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哈佛大学William C. Hsiao教授提出的RBRVS理念为基础,结合某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创新设计工作量点数评估指标,并辅以专项成本考核和社会责任等指标。
通过将某医院所有诊疗项目编码梳理和分类,初步构建了包含5 800项诊疗项目和520项护理项目的RBRVS价值点数的采集量表;设置各项专项成本分类明细、建立了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将绩效评价指标定量数据化,最终确立了基于RBRVS理念的综合绩效管理分配体系。
4.2 RBRVS综合绩效评价模式可以科学地反映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RBRVS相对价值点数法是一种较为符合医院业务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能直观地反映每一项医疗项目的工作量、工作强度和工作风险;药品、耗材等费用不再与医务人员的薪酬挂钩,而是在绩效评价时重视岗位工作和分配要素,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资源、人力、脑力投入[8-9],引导个人绩效目标与成本管控和服务公益性的目标相符合。
4.3 顺应国家实行新医改的趋势,优化薪酬结构、推进绩效改革
公立医院原有的绩效评价体系多以财务核算为导向,然而在绩效评价中过分依赖财务指标容易引起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趋利性,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和用药进一步加剧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10]。对RBRVS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在医院内部构建了一个合理、科学、有效的绩效分配管理体系。将科室、个人绩效考核目标与医院发展目标有机融合,推动医院绩效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效益。
4.4 结合综合性医疗机构运营实际,拓展RBRVS绩效评价体系
RBRVS方法着重于医务人员工作量和诊疗服务项目内涵的比较,但是对工作完成的质量缺乏有效的评价[11]。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应当将RBRVS与DIP(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目标管理及全面预算管理等相结合,拓展多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综合性医院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EB/OL]. (2015-05-06)[2023-07-02].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68467. htm.
[2] Bendix J. RVUs: a valuable tool for aiding practice management. Understanding the basics of the RVU can assist physicians and practice managers in a wide variety of finance and management-related tasks[J]. Med Econ, 2014, 91(4): 48-51.
[3] 李业昆, 韩帅, 海勤. 公立医院综合绩效奖金计量模型研究: 基于RBRVS的本土化应用[J]. 卫生经济研究, 2021, 38(1): 62-66.
[4] 黄山, 向前, 王冬, 等. 基于量化的绩效考核模式可行性分析与本土化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 2017, 37(8): 39-41.
[5] 温美林, 颜涛, 徐飞, 等. 基于RBRVS理论的绩效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国医院管理, 2021, 41(12): 84-87.
[6] 孙志霞. 新医改形势下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研究[J]. 现代医院管理, 2018, 16(5): 57-59.
[7] 杨蕾, 马先莹. 公立医院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薪酬制度本土化应用进展[J]. 中国医院统计, 2020, 27(2): 188-192.
[8] 张瑞迪, 王虎, 张丽华, 等. 基于RBRVS的某公立医院外科绩效工资改革路径解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20, 40(6): 76-78; 82.
[9] 凌凤霞, 戴文娟, 丁一芸. 基于RBRVS的全工作量绩效考核模式探讨[J]. 中国卫生经济, 2018, 37(8): 84-85.
[10] 孙文. 新医疗模式下公立医院精细化绩效管理改革实践[J]. 卫生经济研究, 2019, 36(8): 66-68; 71.
[11] 高广峰. RBRVS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应用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 中国医院, 2015, 19(11): 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