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父母养成就医的好习惯

2024-10-10 00:00:00刘文静刘美春
保健与生活 2024年20期

老人的就医意识关乎每个家庭的稳定,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帮助父母养成良好的就医习惯。

老人就医存在哪些误区?

1.很多老人害怕看病花钱。老一辈普遍非常节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习惯于“凑合”。因此,他们往往认为不应该看病而花费太多的钱。

2.有些老人认为小病不可怕,自己吃点自己觉得对症的药,在家休养几天就可以了,认为去医院排队看病很折腾。

3.很多老人觉得自己得了很重的病,治疗也是受罪,与其花钱看病,不如把省下来的钱留给子女,自己选择听天由命。

4.很多老年患者由于患慢性病,认为自己已经久病成医,可以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擅自吃药。

5.生活中,老年抑郁症患者不在少数,而很多老年人及家属认为心理问题不是病,很少去看医生,认为自己想开一点,散散心就好了。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以上老人们对待疾病的处理方式都是不正确的,都可能会耽误病情,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让父母形成良好的就医意识?

1.增进身心健康,丰富晚年生活。鼓励老人积极面对衰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同时,老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老人的脑部活动,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强化其社交支持网络,减少孤独感。参与体育活动还能提高老人的身体功能,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2.不要自行吃药治疗。非专业人士对药理的理解往往有限,即使依赖药品说明书也难以全面理解。特别是处方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因此,在用药方面,务必谨慎并遵循专业指导。

3.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建议老人定期自我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定期体检是了解身体状况的重要途径,因为有些疾病在早期阶段可能并无明显症状,但通过健康检查,我们可以及早发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处理疾病的关键,有助于老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

4.关注老人身心健康,引导合理就医。老年心理健康问题与慢性病多学科交叉,良好的就医诊治能帮助老人早期发现并预警冠心病、脑卒中、抑郁症、肿瘤等疾病的风险,从而有效避免延误病情及自行用药错误,提高老人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