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类果子被收录在《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卷。平常普遍称为柑橘的其实包括芸香科柑橘属多种果实,这个属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柑橘属的小乔木成员有比较好剥皮的橘、不好剥皮的柑,以及橙子、柚子、柠檬、香橼、佛手等。
柑橘故乡
中国是柑橘的故乡。历史中有许多文人写下了与柑橘有关的诗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战国时期屈原的《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橘保持美德,没有私欲,品行高尚,可与天地相比。我愿与你同生同死,长为朋友永不离。
“南橘北枳”出自战国时期《晏子使楚》的一个典故。晏子对楚王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一植物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以此借喻同一个人在社会风气不好的地方也会学坏。但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讲,晏子的“南橘北枳”似有误导之嫌,因为橘与枳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一橘多药
橘皮、橘肉、橘核、橘络、橘叶都是常用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皮在处方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说明橘皮合作能力很强,能与其他药物精诚协作。
橘皮入药以陈久者良,所以被称为陈皮。有一个燥湿化痰的名方二陈汤,君药橘皮、半夏都是陈者更佳,从而得名“二陈”。
中药用的陈皮可分为两种,陈皮和广陈皮。橘有许多的栽培变种,中药常用的温州蜜柑、福橘等的成熟果皮干燥后都是陈皮。橘子的栽培变种茶枝柑的成熟果皮干燥后是广陈皮,又叫作新会陈皮。茶枝柑主产地在广东新会。
我也是到了新会才知道,当地人收柑橘的时候只要皮不要瓤。橘子的果肉剥出来以后就随意堆放在果摊前。我一开始看到人家连橘子都剥好了,还感叹服务真到位,并开口问人家,剥好了的橘子多少钱一斤。卖橘皮的人看了看我,笑着说,你拿去吧,这个不要钱,我们只留橘子皮。那次我从新会回来,除了带回些陈皮,还装了一口袋免费的橘子肉。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个简便的方子——橘皮汤,用于治疗呕吐、干哕。使用方法简单,将橘皮、生姜一起煎煮,趁热慢慢饮下,症状即可缓解。
橘皮也是食品工业香料来源之一,可制成盐渍的果子蜜饯。如果在屋里点燃干橘皮,会散发出扑鼻的清香,能清除异味。为了防止晕车、晕船,可把一小块新鲜的橘皮卷成卷,塞入鼻孔内或者带在身上不时闻一闻。
橘红,即橘皮外层的红色薄皮。《本草纲目》记载橘红乃佳品,利气、化痰、止咳之功倍于他药。
橘络是附着在橘子瓣上的白色筋络,有行气止痛、活血通络、化痰的功效。橘核为橘的干燥成熟种子,有理气、止痛、散结的功效。
橘叶可以行气、解郁、散结,它有一段传说。那就是橘井的故事。西汉时,湖南有一位叫苏耽的道人,身怀绝技,且对母亲极为孝顺,后得道成仙。在他离开凡间之前叮嘱母亲,明年在咱们这个地方将有瘟疫流行,到时候把院子里橘子树上的叶子摘下来,丢入井中,喝井水就可以防止瘟疫。果不其然,第二年发生了大瘟疫,他的母亲便按照他说的方法喝了橘叶井水,还分给邻里乡亲喝,平安躲过瘟疫。自此橘井被传为佳话。
青皮为橘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皮,因颜色发青而得名。它具有疏肝破气、散结化滞的功效。
柚子与化橘红
柚子在柑橘属中个头最大,辨识度最高,而且柚子皮和柚子肉不像橘子那样易剥离,剥起来要费点儿力气。柚子是秋季的时令佳果,外形也很好看,赏心悦目。
要说和中药密切相关的柚子,首推化橘红。化橘红和前文的橘红并不是一种药。
化橘红来自广东化州产的化州柚的干燥外层果皮,被誉为“化痰圣药”。化州柚的特点是其果皮上长着又细又密的茸毛,而且这个特征是化州当地化州柚独有的。假如把化州柚移栽到化州以外的地方,结出的果实表面的茸毛会一年比一年少,直至最后完全消失,化痰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道地药材的特性也体现于此。
化州柚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切开后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外层果皮会被切成五瓣或七瓣,通常称为“五爪”或“七爪”。
普通的柚子除了能当水果吃,还可以作为蜂蜜柚子茶这类饮品的原料,另外也可以入菜,烹调成佳肴。
水手与柠檬
柠檬,一般容易和柑橘类的香橼混为一谈,它们的亲缘关系确实很近。
15世纪,人类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对船员威胁很大的是长期的海上生活,吃不到新鲜果蔬容易患维生素C缺乏症,即坏血病,又叫“水手病”。
到了18世纪中叶,有人发现,柠檬如仙丹妙药一样对坏血病有奇效,可以赶走病魔,让水手们恢复健康。后来,凡海员出海期间,每天每人都必须饮用柠檬水。从那以后,海员们不再担心维生素C缺乏症了。
直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柠檬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的奥秘,原来是因为柠檬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