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推崇。俗话说“黄金有价书无价”“积财千万无过读书”,说明读书能陶冶情操、价值无穷。其实读书不只是使人丰富知识,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读书是退休老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
读书能够使人延年益寿
首先,读书能抵制损害身心健康的生活习惯。一旦徜徉书海,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便会远离酒桌,无意于歌舞池、名利场,这为身心健康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环境。
第二,读书动脑筋,能使人的脑细胞新陈代谢加快,延缓大脑的衰老。大脑是人体的指挥部,指挥部健康,人体这部机器也就能较长时间地运转。特别是人到老年,其读书的心境,与年少时是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已没有世俗的功利目的,只是爱读书,所以老来读书乃是人生之“大乐”,是健脑之良方。
第三,读书能获趣致雅。一本好书往往使人心旷神怡,远离尘嚣,甚至达到超越时空、如痴如醉的境地。这种境界就像“入定”一样,能使人体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人体各部分的功能达到高度的协调,从而延长寿命。
第四,读书能提高生命质量。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是受周围环境和各种信息媒体的影响而形成的。而一本好书常常能使人洞明世事、悟透人生,从而提升生活境界,使人豁达快乐。
第五,读书能治病。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现代科学发现,书不仅可以医治“精神贫乏症”,而且对很多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有大益处。如德国已经建立了不少患者图书馆,引导患者,尤其是一些神经系统和心理方面的患者,有的放矢地阅读不同感情色彩的书籍,使患者得到较快的康复;在意大利,用诗歌来治病已经不算是新闻,在那里的一些书店和药店,可以买到与普通药品一样包装的药盒。但盒内装的并非药物,而是印制精美的诗篇。
读书益寿的例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诗人陆游活到了85岁,药王孙思邈活到一百多岁,文学巨匠冰心老人活到了99岁,巴金活过了100岁。还有一位爱书成医、爱书长寿的医学家阿维森纳,他从小就喜爱读书。一天,国王把他请去治病,对他说:“要是能治好我的病,我一定厚礼重谢你。”阿维森纳为国王治好病后,说:“我什么礼物都不要,您若能允许我随意翻阅皇家图书馆的书,我就心满意足了。”有人说他傻,不爱黄金、爱书籍,他说书籍就是时间,就是医药,就是寿命,寸金难买寸光阴!他一面悬壶济世,一面遨游书海,活过了一个世纪,医寿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