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模型

2024-10-10 00:00李德东王玉往张会琼解洪晶陈昱龙灵利张志超
黄金 2024年9期

摘要:水银洞金矿床是黔西南地区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由于多年的开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保有资源量越来越少,亟须综合研究成矿规律和分析成矿潜力。在综合分析以往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认为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地质体为深部隐伏岩浆岩体,成矿构造为灰家堡背斜与其两侧的逆冲断裂,成矿结构面为浅部三叠系地层裂隙面、龙潭组地层层间裂隙面和切层裂隙面、龙潭组地层与茅口组地层不整合接触面,成矿具有明显垂向分带特征。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构建找矿预测模型,圈定5处找矿潜力区,即控制边界区(包括已知矿体或矿权边界的北部和南部)、新矿化样式/新矿种找矿区(簸箕田矿段以东地区)、新类型/新空间找矿区(水银洞矿权范围隆起区的深部)、新找矿方向区(矿区西南部背斜,如矮煤洞背斜)和探索找矿区(灰家堡背斜水银洞矿权边界以西至回龙断裂之间的区域),为进一步找矿预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灰家堡背斜;成矿结构面;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模型;水银洞金矿床;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TD11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9-0057-10

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912

引 言

黔西南地区的金矿床集中位于滇黔桂三省接壤处,该地区被称为“金三角”,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卡林型金矿集中区之一,大地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复合部位,即处于扬子古陆、江南地块与越北地块夹持的构造三角区。该地区探明2个超大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床、烂泥沟金矿床)、3个特大型金矿床(泥堡金矿床、紫木凼金矿床、架底金矿床)、4个大型金矿床(戈塘金矿床、丫他金矿床、金牙金矿床、老寨湾金矿床)及数十个中小型金矿床,累计获得金资源量900余t[1-2]。从成矿年龄统计结果来看,该地区存在着印支期和燕山期成矿作用[3],且主要集中在燕山期[4]。

水银洞金矿床自发现以来,前人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两层楼”成矿模式[5-8],即“楼上断控型”和“楼下层控型”。这种“两层楼”成矿模式主要集合了紫木凼金矿床和水银洞金矿床的矿体产出特征进行构建[5-6],紫木函金矿床明显具有“两层楼”的成矿模式[9],目前水银洞金矿床本身没有“两层楼”成矿模式的报道,可能归因于水银洞金矿床浅部大量裂隙脉状矿剥蚀量较大[10]。近几年,经过大量的钻探工程投入,特别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入后,投入大量探矿工程探获大量资源/储量,使水银洞金矿床达到超大型规模,同时随着开采工程的拓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发现簸箕田矿段浅部断裂脉状矿保存完整且规模巨大[11],结合龙潭组煤系地层内裂隙矿脉与层状矿复合叠加,以及深部龙潭组与茅口组不整合面(构造蚀变体(SBT))层状矿。因此,水银洞金矿床可以建立“三层楼”成矿模式。本文在以往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鉴定,对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充分归纳和总结,构建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提出找矿预测方向,为水银洞金矿床及其他类似矿床找矿提供参考。

1 成矿地质背景

从整个滇黔桂“金三角”构造纲要图(见图1-A)来看,由于3个古陆区的分裂与聚合,导致了三角区裂隙盆地的构造形迹基本平行古陆边缘展布,形成北东向、北西向与东西向相交互的三角形网络构造格架[12],主要由弥勒—师宗断裂、紫云—垭都断裂和个旧—宾阳断裂构成的“三角区”。古地块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期发生明显聚合作用,形成复杂的断裂、褶皱变形体系。前人将盆地内构造划分为3个构造域[12]:南盘江构造域、北盘江构造域和普安—安龙构造域。南盘江构造域以一系列东西向—北西西向延伸的复式褶皱为特征,伴生一系列东西向断裂,主要由个旧—宾阳断裂、开远—平塘断裂和晴隆—册亨断裂构成的区域;北盘江构造域以一系列北西向褶皱与断裂伴生为主,主要由晴隆—册亨断裂和南丹—昆仑关断裂限定;普安—安龙构造域以穹窿状褶皱与北东向断裂伴生,局部有北西向褶皱分布,主要由师宗—弥勒断裂、开远—平塘断裂和晴隆—册亨断裂构成,该区域内构造形迹略晚于前2个构造域,导致了北东向断裂切割北西向或北东向构造,局部保留北西向或东西向褶皱形迹,水银洞金矿床位于该构造域内(见图1-B)。这些构造形迹可能属于大型多层次席状逆冲—推覆构造系统,形成于燕山期[13-14]。

滇黔桂“金三角”赋金层位主要集中在上二叠统和三叠统地层中,前人把不同地区的赋金层序分为龙头山层序和赖子山层序[15]。龙头山层序是指平行不整合(假整合)于下二叠统茅口组石灰岩之上、下伏于上三叠统赖石科组沉积面之间的一套连续的海相沉积序列,这个序列自下而上由硅质岩→含煤陆源细碎屑岩→陆源细碎屑岩与石灰岩→石灰岩→颗粒灰岩/隐藻白云岩→泥质灰岩、灰岩→含锰灰岩、泥晶灰岩组成,构成海进→海退→海进的沉积序列,分布在扬子古陆西南边缘,以贵州兴仁、安龙和贞丰三县交界龙头山一带发育完整,在其周围分布着几个金矿床,可能延至云南的富源等地[15]。据此,水银洞金矿床所在的地层应归属于龙头山层序。其中,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是金矿的重要赋矿层位[16]。然而,赖子山层序的中三叠统中、下部细屑沉积岩(含细屑浊积岩)在赖子山背斜地区是金矿的重要赋矿层位[17-18]。

滇黔桂“金三角”岩浆岩不太发育,是一个岩浆活动微弱地域,边部断裂分布有一系列小规模花岗质岩体,如南丹—昆仑关断裂和个旧—宾阳断裂,地表出露的基性—超基性火成岩主要为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小规模岩墙状辉绿岩、偏碱性辉绿岩和偏碱性超基性岩,国内外一些卡林型金矿床往往与基性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19-21],因此,前人也曾利用基性—超基性岩脉的年龄来限定水银洞金矿床成矿年龄[22]。

滇黔桂“金三角”矿产资源主要有金、汞、锑、砷、铊等,它们常常在空间上密切共生或伴生,金作为最重要矿产资源,主要有2个超大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床、烂泥沟金矿床)、3个特大型金矿床(泥堡金矿床、紫木凼金矿床、架底金矿床)、4个大型金矿床(戈塘金矿床、丫他金矿床、金牙金矿床、老寨湾金矿床),及数十个中小型金矿床(大麦地金矿床、雄武金矿床、老万场金矿床、砂锅厂金矿床、板其金矿床、央友金矿床、那郎金矿床、百地金矿床、大观金矿床、隆或金矿床、高龙金矿床、马雄金矿床、巴平金矿床、浪全金矿床、金龙山金矿床、岩旦金矿床、明山金矿床、鸡公崖金矿床、林旺金矿床、龙塘金矿床、革档金矿床、堂上金矿床、下格乍金矿床、者桑金矿床、桥头金矿床和那能金矿床等)[1]。这些金矿床大部分位于区域断裂和褶皱隆起区附近,说明断裂+褶皱对成矿起了很重要的控制作用。

2 矿区地质特征

水银洞金矿床目前主要有2个探矿权证,分别为水银洞矿段探矿权和簸箕田矿段2探矿权;2个采矿权证,分别是水银洞矿段采矿权和簸箕田矿段1采矿权(见图2)。

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近东西向灰家堡背斜和背斜轴两侧逆冲断裂F101和F105。灰家堡背斜为区域性构造,控制了紫木凼金矿床、太平洞金矿床和水银洞金矿床的产出。背斜东起者相,西止老王箐附近,全长约20 km,宽约6 km,岩层倾角5°~20°,为两翼基本对称的近东西向宽缓短轴背斜[6]。在灰家堡背斜轴部南侧还分布有近平行的矮煤洞—赵家坪背斜,这条背斜在赵家坪附近可能向西南转向(转为北东向),北东向褶皱由一系列背、向斜组成。其中,烂木厂背斜控制着大型烂木厂汞铊金矿床的产出[23]。最新勘探资料显示,平行于烂木厂背斜的矮煤洞背斜深部也发现了构造蚀变体(SBT)(龙潭组地层与茅口组地层接触界面)中的层状矿体,说明北东向背斜+断裂也是重要的控矿构造。

控矿断裂主要为背斜轴部两侧近平行的逆冲断裂,如灰家堡背斜轴部两侧的F101断裂和F105断裂。F101断裂位于灰家堡背斜北翼近轴部,倾向北,倾角60°~65°,垂直断距100~220 m,破碎带宽5~20 m,为逆冲断裂,上盘变形强,下盘变形较弱,具有多期活动特点,主要蚀变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硅化;F105断裂位于灰家堡背斜南翼近轴部,倾向南,倾角45°~55°,垂直断距10~50 m,破碎带宽2~25 m,为逆冲断裂,上盘地层牵引成背斜(赵家坪背斜可能是该断裂牵引所致)。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雄黄化、方解石化、毒砂化、硅化、褐铁矿化等[24]。野外证实了这2条逆冲断裂具有明显导矿控矿作用,断裂上下盘均具有明显的矿化蚀变现象,特别是F101断裂的下盘和F105断裂的下盘尤为明显,这比较符合构造泵吸成矿作用特征[25]。F101断裂的下盘次级断裂明显发育(见图3-a),镜下也可明显看到大量方解石网脉发育(见图3-b),灰岩具有明显浸染状细粒黄铁矿分布(见图3-c);F105断裂下盘的泥质灰岩矿化蚀变强烈(见图3-d),并且镜下可以看到方解石-黄铁矿脉(见图3-e),还可发现大量的毒砂呈环状交代黄铁矿颗粒(见图3-f)。除了这2条规模较大的逆冲断裂外,控矿断裂还有一些近平行背斜轴的北东向断裂,如呈近平行北东向烂木厂背斜轴部的F225和F227断裂、近平行北东向矮煤洞背斜轴部的F215和F213断裂。野外发现北东向和近南北向的断裂附近均具有较强的热液蚀变现象,如F215断裂西侧夜郎组地层具有明显的氧化蚀变,主要为赤铁矿化和褐铁矿化(见图3-g),近南北向F109断裂东侧夜郎组灰岩地层具有明显的方解石-白云石热液活动现象,热液中含有围岩灰岩角砾(见图3-h),镜下可看到灰岩为生物碎屑灰岩,并且有方解石脉贯入(见图3-i),说明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可能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是否与汞(铊)成矿有关且晚于金成矿[26]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水银洞金矿床为深部隐伏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中,该地层可分为3段(见图4),从上至下为第三段(P3l3)、第二段(P3l2)和第一段(P3l1)[27]:第三段,顶部为灰黑色薄层黏土质粉砂岩夹0.2~1.2 m煤层,上部为灰色、深灰色中层粉砂质或碳质黏土岩,粉砂岩与浅灰色中层灰岩不等厚互层,最上一层灰岩含燧石条带或团块,下部为深灰色中层细砂岩、黏土质粉砂岩夹碳质黏土岩、煤线,底部为2~3 m灰色中层生物碎屑灰岩,自下而上主要产出Ⅳ号矿体(Ⅳa、Ⅳb、Ⅳc、Ⅳd、Ⅳe、Ⅳf);第二段,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粉砂质黏土岩、黏土质粉砂岩夹灰色中层粉砂岩、灰黑色薄层碳质黏土岩及煤线和2~2.5 m厚深灰色中层硅化生物碎屑灰岩,自下而上主要产出Ⅲ号矿体(Ⅲa、Ⅲb、Ⅲb+1、Ⅲc、Ⅲc+1、Ⅲd、Ⅲe);第一段,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层条带状细砂岩夹深灰色薄层黏土质粉砂岩及数层生物碎屑砂屑灰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粉砂质黏土岩、黏土岩呈不等厚互层,主要产出Ⅱ号矿体(Ⅱz4、Ⅱz3、Ⅱz2、Ⅱz1、Ⅱe、Ⅱf)。除了龙潭组地层是重要的赋矿层位之外,龙潭组与茅口组之间的不整合面也是重要的赋矿层位,这个不整合面前人称为构造蚀变体(SBT)[1],Ⅰ号大规模层状矿体位于此构造不整合面中,如Ⅰa矿体,该成矿结构面是水银洞金矿区甚至是整个黔西南地区最重要的赋矿层位[1,28]。在主要(层状矿)赋矿层位之上,还有二叠系长兴组和大隆组地层,往上还有三叠系夜郎组地层,这些地层在水银洞金矿区已经剥蚀殆尽,并不是主要的赋矿层位,但在其东部簸箕田矿段特别是三叠系夜郎组地层中发现大规模裂隙脉状矿[11]是值得关注的。

3 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有3种产出形态,一种为隐伏于矿床深部,产于背斜轴部或近轴部的层间破碎带中的层间层状、似层状矿体,矿体大致顺层产出,往往发育多层(见图5),远离背斜轴部矿体尖灭,主要赋存在龙潭组煤

系地层中,该地层在整个灰家堡背斜构造区域内是连续的,波状起伏,向东倾没;一种为产于龙潭组地层与茅口组地层之间不整合接触面中的层状矿体,也称之为构造蚀变体(SBT)层状矿[1],这类矿体规模大,在整个灰家堡背斜构造区域中,波状起伏,向东倾没,是矿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层;最后一种为出露地表受背斜近轴部低角度逆冲断裂控制的断裂脉状矿体,矿体呈似板状、透镜状沿断裂破碎带产出,产状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常有分支复合现象,规模受断裂发育程度限制,深部随断裂尖灭而尖灭。这类矿体主要赋存在夜郎组和大隆组、长兴组地层中[12]。水银洞矿段由于构造隆升作用,夜郎组、大隆组和长兴组地层已经剥蚀殆尽,但在构造活动较弱的东部矿段(簸箕田矿段),这些地层保存完好,是裂隙脉状矿重要的赋存层位,最新探矿工程已揭露了簸箕田矿段中的该类矿体,已经引起矿山的重视[11]。

值得一提的是爆破角砾岩型矿体,这类矿体目前仅有邱小平等[29]进行过报道,并且认为这是一类重要的矿化类型,角砾岩显著富集金、稀土、亲地幔过渡元素Ti、Cr、Ni、Co、V及Zr、Hf等,具有重要的深部找矿前景,但目前矿山生产探矿过程中,并未发现其具有明显的矿化信息,也没有发现深部的矿化线索,可能与簸箕田构造角砾岩类同[30],但戈塘矿区内万人洞断裂控制的大脉状矿体主要是强硅化茅口组灰岩角砾,并且也类似隐爆角砾岩金矿特征[31],这些矿床的角砾型矿化特征还需要继续研究。

通过以上矿体产出特征可以看出,水银洞金矿床在矿区东部矿化样式应该同时具有“三层楼”结构特征,即“浅部裂隙脉状矿、中部裂隙脉状矿+层状/似层状矿、底部构造蚀变体(SBT)层状矿”,甚至还可能有“地下室”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中的裂隙脉状矿。目前,该矿床生产和勘探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探矿工程(包括钻孔)拓进到二叠系茅口组灰岩就终孔,认为构造蚀变体(SBT)是矿化的最底层,但从野外观察发现茅口组灰岩具有大量热液蚀变现象。例如:方解石脉、石英、灰岩晶洞发育,尽管没有发现大量硫化物,但也代表了深部热液流体的活动迹象。矿区由于抬升剥蚀量较大,浅部裂隙脉状矿残留较少,经多年开采的中部裂隙脉状矿+层状/似层状矿和底部构造蚀变体(SBT)层状矿,剩余资源量不多,需要加强边部找矿空间和深部“地下室”矿化空间的研究和探索。

4 构建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

卡林型矿床往往与岩浆岩体(岩浆流体)有密切的成因关系[32-33],水银洞地区尚未发现大规模出露的这类岩浆岩体,但发现大范围的碱性超基性岩脉[34],也可能存在大量的隐伏花岗岩体[35],成矿地质体可能是这些隐伏的中酸性—中基性岩体,这些隐伏岩体主要是物探资料解译成果,其深度目前尚未有钻孔证实,通常隐爆角砾岩筒型金矿可能与隐伏的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有关[36],含金角砾岩筒具有亲铁元素和亲碱性元素富集特征[29],可能代表深部构造-热穹隆深部/旁侧岩体的浅部响应。

滑脱构造与黔西南地区的金矿化有密切关系[2,37-38],对于水银洞金矿床来说,这种滑脱构造主要表现为东西向灰家堡复背斜和背斜轴两侧逆冲断裂,也是矿区的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主要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与茅口组厚层灰岩之间的不整合接触界面,其次为二叠系龙潭组煤系地层和三叠系夜郎组的层间破碎带、不同方向切层和顺层裂隙或节理面。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矿体的矿化样式主要有层状、似层状、裂隙脉状、筒状等,并且这些不同矿化样式具有叠置特征。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白云石化等,水平分带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上部以硅化、黄铁矿化为主;中部主要为强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等;下部以硅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为主。成矿元素在垂向上也具有分带性,上部为Ag-Pb-Sb-As组合;中部为Sb-As-Tl组合;下部为Cu-As-Au组合[39]。

重磁资料解译成果显示,金矿床主要受断裂控制,视电阻率垂向上变化明显,具有“高阻-低阻-高阻”特征,夜郎组显示高阻,龙潭组显示低阻,茅口组显示高阻,构造蚀变体(SBT)显示明显的高低阻界面,F101断裂上下盘视电阻率差异明显,表现为上盘相对高阻、下盘相对低阻的组合特征[40-41]。Au-As-Hg-Sb水系沉积物异常强,与矿床对应性好。

水银洞金矿床的关键控矿要素和标志为:①含金角砾岩筒具有亲铁元素和亲碱性元素富集特征[29],代表深部构造-热穹隆深部/旁侧岩体的浅部响应;②矿床主要受背斜轴部及压剪性断裂控制,形成“脉-(层+脉)-层-筒”四位一体式矿化:脉——褶皱浅部产生的张剪性裂隙,层+脉——褶皱产生的层间滑脱带及张剪性断裂,层——龙潭组与茅口组不同岩性构造不整合面,筒——沿断裂交会部上升的热液角砾岩;③矿化蚀变具有垂向分带性,上部主要为辉锑矿、毒砂、辰砂、石英、雄黄-雌黄等,下部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石英,化探元素表现为上部Ag-Pb-Sb-As、中部Sb-As-Tl、下部Cu-As-Au[39]。

根据以上控矿要素,构建水银洞金矿床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结果见图6。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浅部可寻找裂隙脉状矿,特别是簸箕田矿段三叠系地层中裂隙脉状矿,同时这也是电性高阻层;在中部电性低阻层内主要寻找层状、DHHgAJ+iFerV8KH0KsELIfsMwCAPfo7M+d1h8lOBq8Y=似层状矿,同时也存在裂隙脉状矿,特别要注意背斜隆起部位的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深部勘查工作;深部构造蚀变体(SBT)是比较稳定的矿化层,可根据构造引起的起伏变化进行不整合结构面的找矿预测;最下部(地下室)的高阻层(茅口组灰岩),是寻找新的矿化类型和新的矿化空间的重要岩层。

5 找矿预测方向分析

综合大量的探矿工程资料和大量系统研究成果,结合找矿预测模型,推测水银洞金矿区找矿方向,主要有北东向背斜+轴两侧断裂、近东西向灰家堡复背斜+轴两侧断裂向东西两方向延伸、F105和F101逆冲推覆断裂两侧深部延伸及其平行断裂区域、深部二叠系茅口组灰岩的裂隙空间。据此,将水银洞金矿区找矿潜力区划分为5个(见图7):控制边界区(包括已知矿体或矿权边界的北部和南部)、新矿化样式/新矿种找矿区(簸箕田矿段以东地区)、新类型/新空间找矿区(水银洞矿权范围隆起区的深部)、新找矿方向区(矿区西南部背斜,如矮煤洞背斜)和探索找矿区(灰家堡背斜水银洞矿权边界以西至回龙断裂之间的区域)。

北东向背斜+轴两侧断裂区域。主要指水银洞矿床西南部,平行于烂木厂背斜的几条北东向背斜及轴两侧断裂系统,烂木厂背斜及轴两侧断裂控制着烂木厂大型Tl-Hg-Au矿床,而烂木厂背斜东侧与之平行的矮煤洞背斜及其轴两侧断裂也控制着一些矿体,现有钻探工程已经发现了深部构造蚀变体(SBT)中的矿体,但钻探工程量较少,需要加密控制。此外,还有一些近平行的北东向背斜,如胡家坡背斜、竹山凼背斜等,也是潜在的找矿远景区。

近东西向灰家堡复背斜+轴两侧断裂向东延伸区域。在水银洞金矿区(包括簸箕田矿段),灰家堡背斜与近东西向矮煤洞—赵家坪背斜是复合在一起的,而在水银洞金矿区西南部有近东西向的向斜(茶林堡向斜)和背斜(河坝头背斜)也是平行于灰家堡背斜,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从已有资料可以看出,这条近东西向复背斜及轴两侧断裂向东具有较大的延伸,构造蚀变体(SBT)向东也具有较大延伸,并且是向东倾没,特别是在簸箕田矿段,钻孔资料显示三叠系地层厚大,脆性裂隙发育,充填大量矿体,是成矿潜力巨大区,是找矿预测最重要区,也是寻找新矿化样式(浅部裂隙脉状、深部层状)的地区,同时也是探索背斜轴两侧断裂深部与构造蚀变体(SBT)交会的潜在区域,也是可尝试Hg、Sb、As、Tl元素综合利用区,发现新矿种的重要地段。

F105和F101断裂两侧深部延伸及其平行断裂区域。F105和F101断裂是灰家堡复背斜轴两侧大型逆冲断裂。F105断裂向南倾斜,在深部逐渐消失于龙潭组(P3l)地层中,但从钻孔资料发现深部一些近平行F105断裂的一些断裂,如F161、F162、F163、F164、F165、F780断裂,这些断裂都是含矿的。F101断裂向北倾斜,现有钻探工程并未控制住F101断裂的深部延伸,希望在水银洞金矿区0勘探线26801钻孔北侧或24勘探线30001钻孔北侧进行揭露F101断裂与茅口组灰岩交切关系及探索深部矿化信息,或者在簸箕田矿段2内279勘探线和287勘探线的北部追加钻孔以探索深部F101断裂与构造蚀变体(SBT)交会部位及切入茅口组地层的情况,同时也发现深部一些近平行F101断裂的断裂,如F301、F304、F303、F267断裂,这些断裂也是含矿的[11]。因此,需要梳理平行于F105和F101断裂的断裂系统,并且密切关注这两个方向断裂的交会处可能是成矿集中区。同时,这些深部裂隙有的切穿构造蚀变体(SBT)向茅口组地层延伸,是探索深部茅口组成矿的重要预测区。

同时,需要探索水银洞金矿区边界至回龙断裂之间区域(回龙断裂F107以东)的成矿潜力,现有一些探索性钻孔资料显示没有探获矿体,需要进一步精确厘定含矿和无矿的界线。再者,在水银洞金矿区特别是隆升幅度较高地段(复背斜的轴部),可以探索构造蚀变体(SBT)之下茅口组灰岩中的裂隙发育和蚀变矿化情况,探索深部新矿化样式成矿潜力。此外,还需要关注纳秧矿段东部灰家堡复背斜及轴两侧断裂的延伸情况,可作为找矿远景区。此外,构造蚀变体(SBT)具有区域性控矿特征[1],需要注意的是在黔西南其他地区构造蚀变体(SBT)上下层可能具有不同的岩性特征[44]。

6 结 论

1)水银洞金矿床的矿化类型主要分为3层结构,即浅部裂隙脉状矿、中部裂隙脉状矿+层状/似层状矿、深部构造蚀变体(SBT)层状矿,此外可能还存在“地下室”茅口组灰岩中裂隙脉状矿(需要探索)。

2)水银洞金矿床的找矿潜力主要有5个区域,即控制边界区(F101和F105断裂上下盘)、新矿化样式/新矿种找矿区(浅部裂隙脉状矿、深部层状矿、探索As-Hg-Sb-Tl新矿种)、新找矿方向区(北东向背斜+断裂)、新类型/新空间找矿区(探索水银洞矿权隆起区深部茅口组灰岩中的裂隙脉状矿)、探索找矿区(水银洞矿权与回龙断裂之间区域)。

致谢:区域及矿区资料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质勘查研究院提供,野外得到贵州紫金股份有限公司谭代卫总工、陈明总工、赵维主任、杜王庆处长、杨康副处长、张超副处长、赵涛工程师和司机师傅们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中,王泽鹏,杨成富,等.中国滇黔桂及周邻区卡林型金矿构造蚀变体判别指标及其意义[J].黄金科学技术,2022,30(4):532-539.

[2] 刘建中,王泽鹏,宋威方,等.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构建和找矿实践[J].地质论评,2023,69(2):513-525.

[3] 高伟,胡瑞忠,李秋立,等.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J].地学前缘,2024,31(1):267-283.

[4] 陈懋弘,毛景文,吴六灵,等.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新进展——兼论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成矿时代和动力学背景[J].矿床地质,2006,25(增刊1):7-10.

[5] 刘建中,刘川勤.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模式[J].贵州地质,2005,22(1):9-13,49.

[6] 刘建中,邓一明,刘川勤,等.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层控特大型金矿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J].中国地质,2006,33(1):169-177.

[7] 郭振春,周忠赋.黔西南灰家堡背斜金矿勘查实践及“两层楼”模式的建立[J].贵州地质,2006,23(3):176-181,186.

[8] 张蕾,杜定全,张晗彬,等.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的构造控矿模式研究——“两层楼”模式的构造意义[J].黄金,2012,33(9):13-18.

[9] 黄永志,邹妞妞,田丰,等.黔西南紫木凼金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分析[J].矿床地质,2023,42(5):927-944.

[10] 骆地伟,姚书振,王成相,等.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剥蚀程度评价[J].地球科学,2016,41(2):199-217.

[11] 杜王庆,祁连素,林珊珊.黔西南簸箕田1金矿段断控型矿体控矿作用[J].贵州地质,2021,38(1):8-14.

[12] 夏勇.贵州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特征和金的超常富集机制研究[D].贵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

[13] 索书田,侯光久,张明发,等.黔西南盘江大型多层次席状逆冲—推覆构造[J].中国区域地质,1993,12(3):239-247.

[14] 肖荣阁,陈卉泉,范军.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控矿地质条件分析[J].矿物学报,1998,18(3):344-349.

[15] 王砚耕.试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区域成矿模式[J].贵州地质,1994,11(1):1-7.

[16] 黄建国,郝家栩,张敏,等.二叠系龙潭煤系与黔西南金矿的关系研究[J].黄金,2008,29(8):10-14.

[17] 王砚耕.黔西南及邻区两类赋金层序与沉积环境[J].岩相古地理,1990,10(6):8-13.

[18] 赵明峰,罗建均,陆建宝,等.黔西南赖子山背斜地区金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J].黄金,2023,44(4):63-68,74.

[19] GROVES D I,GOLDFARB R J,GEBRE-MARIAM M,et al.Orogenic gold deposits: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crustal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 to other gold deposit types[J].Ore Geology Reviews,1998,13(1):7-27.

[20] YAN Y T,ZHANG N,Li S R,et al.Mineral chemistry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pyrite from the Heilangou Gold Deposit,Jiaodong Peninsula,Eastern China[J].Geoscience Frontiers,2014,5(2):205-213.

[21] 李松涛,刘建中,夏勇,等.黔西南泥堡—包谷地卡林型金矿田热液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22,68(2):551-570.

[22] 于会冬,皮桥辉,杨雄,等.黔西南贞丰水银洞基性岩锆石U-Pb测年及金矿成矿[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1):4 216-4 223.

[23] 李松涛,周光红,刘建中,等.贵州滥木厂金汞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勘探,2022,58(3):475-488.

[24] 陈发恩,刘建中,杨成富,等.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分析[J].贵州地质,2019,36(1):18-27.

[25] 李德东,解洪晶,孙燕,等.泵吸成矿作用:一种流体运移动力学机制[J].黄金,2023,44(10):71-78.

[26] 陈本金.黔西南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机制及大陆动力学背景[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27] 杨康,霍大圣,程祝祥,等.贵州水银洞金矿P3l1中金矿体特征新认识及找矿方向探讨[J].贵州地质,2018,35(1):1-6.

[28] 宋威方,刘建中,吴攀,等.黔西南SBT容矿金、锑矿床矿相学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J].黄金,2021,42(11):14-21.

[29] 邱小平,刘世川,魏密.黔西南水银洞爆破角砾岩筒与金元素超常富集[J].地球学报,2021,42(6):849-858.

[30] 邰文星,周琦,杨成富,等.黔西南簸箕田金矿床皂矾山构造角砾岩特征及成矿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3,53(1):106-119.

[31] 刘文,季国松,张钟华,等.黔西南戈塘—海子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分析与成矿模式探讨[J].矿产与地质,2022,36(2):290-298,309.

[32] 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详查地质报告[R].兴义: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

[33] HOFSTRA A H,CLINE J S.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s for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J].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 Reviews,2000,13:163-220.

[34] 冯光英,刘燊,苏文超,等.黔西南碱性超基性脉岩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J].矿物学报,2010,30(2):207-214.

[35] 靳晓野.黔西南泥堡、水银洞和丫他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7.

[36] 艾霞.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构造类型及找矿标志[J].矿床地质,2002,21(增刊1):569-572.

[37] 毛健全,杜定全,潘年勋,等.滑脱构造与黔西南地区金矿浅析[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0,19(3):44-49.

[38] 吴松洋,丁俊,陈明,等.贵州戈塘金矿滑脱构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金属矿山,2014(7):106-109.

[39] 写熹.黔西南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垂直分带规律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40] 杨炳南,王家俊,何彦南,等.黔西南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电性结构特征——水银洞剖面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研究[J].贵州地质,2016,33(1):1-7,13.

[41] 张西君,刘俊,李家斌,等.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电性结构特征及物探找矿标志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22,19(3):285-295.

[43] 张伟,曾昭光,周军,等.宽频大地电磁法寻找“界面型”隐伏金矿床:以黔西南戈塘地区深部找矿为例[J].中国地质,2023,50(2):359-375.

[44] 李俊海,吴攀,刘建中,等.黔西南两类容矿围岩金矿对比及对深部找矿勘查的指示[J].黄金,2023,44(7):29-36.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model of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in Guizhou

Li Dedong,Wang Yuwang,Zhang Huiqiong,Xie Hongjing,Chen Yu,Long Lingli,Zhang Zhichao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for Mineral Resources Co.,Ltd.)

Abstract:Shuiyindong Gold Geposit is one of the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Guizhou.Due to years of mining an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the remaining resour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carce,necessitating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an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potential.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evious d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ody of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is a deep concealed magmatic body.The metallogenic structure is the Huijiapu anticline and the thrust faults on both sides,while the metallogenic structural surfaces include the shallow Triassic strata fracture surfaces,the interlayer fracture surfaces within the Longtan Formation,and the unconformity contact surfaces between the Longtan and Maokou formations.The mineralization exhibits a distinct vertical zonation.By integrating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information,a prospecting predic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identifying 5 potential prospecting areas: the controlled boundary area (includi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boundaries of known orebodies or mining rights),the area for new mineralization styles or new mineral types (east of Bojitian ore section),the area for new types/spatial prospecting (deep in the uplifted area within the Shuiyindong mining rights),the area for new prospecting directions (the southwestern anticline of the mining area,such as the Aimeidong anticline),and the exploratory prospecting area (the area from west Shuiyindong mining right boundary in Huijiapu anticline to Huilong fault),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prospecting predictions.

Keywords:Huijiapu anticline;metallogenic structural surface;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ody;prospecting prediction model;Shuiyindong Gold Deposit;Guizho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