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再好,也不要帮儿媳这3种忙

2024-10-09 00:00:00瑾山月
好日子 2024年9期

随着思想的转变,也有一些婆婆“想开了”。她们不再瞎操心,反而营造出了和谐的婆媳关系。就像以下三件事,聪明的婆婆,再心急也不会帮。

一 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不插手小两口的生活

我家隔壁今年搬来了一对小夫妻。他们每天一起上下班,日子过得平淡又幸福。

几周前,小两口把男方父母从老家接来,计划让老两口多住段日子。起初,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碰不上这家的女主人了,只看到婆婆一个人忙里忙外。

婆婆说,自从她来了以后,儿媳动不动就生气,后来直接回了娘家。

听她这么说,我挺纳闷,仔细一问,才明白这事还真不怪这个儿媳。怪就怪这个做婆婆的,说得太多,管得太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尤其是成家后,年轻人的“主权意识”会更强烈。在自己的小家里,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长辈们的指手画脚。哪怕是以爱之名,哪怕是“为了你好”。

婆媳之间,最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煲好一碗汤送过去,近了太烫,远了太凉。

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能令温度刚刚好。

二 学会做“甩手掌柜”不干涉小两口做决定

我的闺密姗姗,去年考公上岸,入职体制内。这本是一件喜事,却差点导致她和丈夫离婚。

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22年年初,姗姗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给所有人降了薪。本就不喜欢财务的她,动了辞职的心思,就和家里商量,要不要脱产考公。

丈夫拿不定主意,她也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婆婆直接说:“不能辞职,万一失业了,可不是小事。”于是,姗姗就继续待在事务所,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

一年前,事务所倒闭了,姗姗暗自庆幸,这下总算可以备考了。然而,就在她宣布决定之际,婆婆又跳出来说:“别备考了,你这个年纪,得考虑要孩子了。”

还问她“要是考不上,你要耽误自己几年呢?”姗姗一听,很是沮丧,气呼呼地说:“考不上就不要孩子。”

这下,婆婆也生气了,觉得姗姗的想法幼稚,就给儿子施压,让他劝劝。结果劝说不成,小两口直接吵了起来,甚至闹到了分居的地步。

姗姗从家里搬了出来,租了间小屋复习备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她终于考上了,但具体岗位却在偏远的县城。

她找丈夫谈话,开诚布公地说:“你能接受,咱俩就继续,不能接受,就分开。”

好在这次,丈夫站在了她这一边,但姗姗和婆婆的关系,到现在都没有缓和。一提起婆婆,她就忍不住吐槽:“她凭什么左右我的人生!”

我宽慰姗姗说:“说到底,你婆婆还是怕你们的日子过不好。”怕你们工作出问题,怕你们养活不了自己,怕你们没孩子养老……她不懂‘儿孙自有儿孙福’,还一直把你们当成长不大的孩子。

什么是正确的序位呢?就是大家都只在自己的家里做当权者,不越位到别人家里去做主。尤其是婆婆,面对儿子儿媳,要学会当个甩手掌柜,该放手时就放手。你可以提供人生经验,可以指点迷津,但最终的决定权,还是要交到孩子手中。唯有如此,才能体面地退出,让孩子成为他们人生的主角。

三 做个“佛系奶奶”,不改变小两口的育儿方式

前几天,楼下遛娃,碰上了杨阿姨。杨阿姨今年65岁,三年前来看孙子。说起这几年的经历,她真是满心委屈。

孙子刚出生那会,肚脐愈合不好,她就按家乡的土办法,给孩子涂了点艾草灰。结果儿子看见后,就数落了她一顿,还明确要求她以后不能这么瞎弄,都不科学。

后来,儿子儿媳都换了工作,越来越忙,就把孩子直接扔给她。她是白天带,晚上带,还要负责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偶尔做家务腾不开手,她就让孩子自己看会儿电视。结果,儿媳又不高兴了,说她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视力。

杨阿姨问:“那实在没空咋整?”儿媳说:“实在不行,让孩子上早教班。”

她一听,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她觉得早教就是糊弄人,小孩子在家玩就行。于是,她把儿媳已经报了名的课,全都退了,搞得一家人很不满。

类似的事,还有很多。

但同样是来看孙子的赵阿姨,就不这样。赵阿姨心宽体胖,儿媳咋说她咋做,不仅操心少,也没啥婆媳矛盾。

其实说到底,奶奶们的困境,根源还是在“关心则乱”。然而,关爱孙辈的心再急,也别忘了,儿子儿媳才是他们的第一责任人。可以提意见,但别一意孤行;可以多帮衬,但别越俎代庖。与其事事插手,不如做个“佛系奶奶”,少操心,少干涉,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