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满了,如果你不清理,就腾不出地方放新衣服;磁盘满了,你不删除垃圾文件,就没有空间再存入新文件。
同样的道理,你的人际关系网也需要经常清理、调整。
年轻时,我们交友的准则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中年以后,看透世态炎凉,终于领悟,关系越多,活得越累。
“父亲后来告诉我,像武功这样的人,还真是不好对付,惹上了他,一辈子都纠缠不清。”
这话是莫言的小说《晚熟的人:斗士》里“父亲”对武功的总结。
武功,看似没什么本事,但村里人没人惹得起他。
为了一口闲气将他自己的一副皇宫里的象牙棋子扔进了河里;和王魁打架,打不过就揭人家的伤疤,把人家逼得离开村庄,房子成了废墟;和黄耗子打架败了下风,用镰刀拦腰割断人家一亩长势喜人的玉米。
正应了那句,“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什么事他都干得出来。
小说中,家人提醒“我”不要去招惹武功,谁惹上他谁就会倒霉,这辈子都会不得安宁,我一直铭记在心。
有一天我回乡,坐在车里看到拄着拐杖苍老的武功,当车子行驶到他跟前时,他竟然朝着车顶吐了一口痰,司机暴怒正要下车收拾他时,我连忙阻止了。
生活中,像武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与其和他置气,争个高低,不如“拉黑”了之。
遇到“垃圾人”,年轻时,我们不服气就怼回去;经历生活的洗礼之后,你会发现:跟这样的人斗法,输赢都没有意义,只会给自己添堵。
剪不断,理还乱,是亲情。相处各怀鬼胎,说话阴阳怪气,时常道德绑架,偶尔气到爆炸,这样的“有毒”亲戚,早断交早受益。
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家的“吸血虫”舅舅告诉我们:有些亲戚不如不要!
苏家舅舅几乎完全依赖于姐姐的救济过活:建房子要姐姐出钱,迁户口由姐姐操办,甚至小孩上学都要由姐姐承担费用!
当姐姐离世之后,这种救助的义务似乎就要下一代来接棒。
“我们都是亲戚啊,你不能见死不救吧!”这是苏家舅舅经常挂在嘴上的“道理”,似乎“亲戚”这个词就是圣旨。
因为我们是亲戚,我没工作了你要帮我找工作,我没钱了你要借给我,你不帮忙就是六亲不认、忘恩负义。
这样荒唐的剧情,生活中也在不断上演。
遇到人品不好,贪便宜没够,嫌你穷怕你富,攀比心还贼重的“毒”亲戚,断交才是最好的选择。
曾经以为多条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想尽办法结交他人,努力融进各种圈子,加了各种群。然后,就少不了有这样的烦恼:每天一睁眼,就有几百条群消息等着你翻牌子;打开查看,大多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加入他人的圈子,没有9H/3wMsla0y4E7q6L1fIrgWZcAEX2I0O0sHhYaGWnRE=带来更多资源,反而为了刷存在感,耗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后来,为了不被过多干扰,把很多鸡肋群设置为免打扰,进而又设折叠该群聊。但总舍不得退掉,想着万一哪天有用呢,实际上并没用。就像你舍不得扔掉的各种闲置物,放在角落里平白占了空间,最后搬家再全部舍弃。
成年人的社交更需要断舍离,精简生活,从退出无用的群开始。
“退群真的很爽”,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自己退群的心情。
他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群里没啥存在感,说话常常冷场,融不进去的圈子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情商太低。于是经常搜索“为什么我一说话就冷场”的词条,内耗自己。
情商低的表现并没有占一个,但就是会出现“讲笑话,没人理”的尴尬情况。
后来,他才意识到,并不是自己的情商有问题,而是和对方不是一路人,没有共同语言,就无沟通可言。与其在群里当个小透明,勉强维持关系,不如干脆利落地退群,皆大欢喜。
拉黑给自己添堵的人,断绝无用的关系,告别无聊的群聊,你会发现,人生中90%的人都只是过客罢了。
去芜存菁,留下的才是值得你来往的人,需要用心维护的关系。
电脑清除了垃圾文件,系统运行自然就快;阻挡你前进的人际关系没有了,你成功的脚步也会变得轻松、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