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的不是菜,而是情商

2024-10-09 00:00:00小贝
好日子 2024年9期

吃饭人数在两人以上的饭局,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点菜就是一场对“食商”与情商的双重考验。

会点菜的人,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能游刃有余,以利他之心,真正获得他人的信任。

1. 会点菜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令人心动的offer》里,刘律带着两位实习生吃火锅。

其中一位实习生王艺妍妤点菜的能力,获得了无数网友的赞美。她首选“不容易出错”的猪肚鸡锅底,问了刘律和另一位实习生胡明昊的意见,得到肯定后,不拖泥带水,立马下单。接下来她问大家有没有忌口的,刘律说自己不吃香菜,王艺妍妤正好避开。

为了避免大家难以抉择,她直接给出了一道选择题:你们想要带骨头的,还是不带骨头的?在得到“都可以”的回答后,王艺妍妤干脆利落地点好了带骨头的。最后,她还追问了大家有没有特别想吃的菜。整个点餐过程,高效又合理。

而王艺妍妤的这种统筹能力,在商务谈判抑或团队合作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连一向挑剔的刘律,都感慨王艺妍妤不是来成长的,而是来展示自己能力的。

点菜是一个技术活,劳心劳力,能把菜点好的人,往往都有大本领。

这样的人有魄力,敢于担责,能够敏锐地捕捉到他人的需求,能够换位思考,为他人排忧解难,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赏识和重视。

2. 点菜的方式,藏着一个人的诚意

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诚意,都弥足珍贵。

朋友小峪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点菜小能手”,无论是请亲朋好友吃饭,还是商务宴请,他都能处理得恰到好处。每逢他请朋友、亲戚吃饭,看大家都不好意思点菜,他会主动挑几个高档的、稍微贵点的大菜。然后再让大家轮番点几个自己爱吃的菜,最后自己再增添,菜色有荤、有素,有硬菜、有小吃,分量也刚刚好。总之,甭管男女老少,他都能照顾妥帖。年轻人爱吃肉,他就会点诸如烤鸭、蒜香排骨、牛肉等;中年人爱喝一点小酒,他就会点一些诸如花生米、五香牛肚等下酒菜;老年人爱吃松软清淡的,他会点诸如小米瘦肉粥、刺少的鲜鱼等。

他熟悉大家的口味,即使不熟悉,也会提前去了解,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虽然众口难调,但他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大家吃得欢心,通过舌尖上的美味获得满足。

他经常说:“既然要请客,就要拿出百分百的诚意。”在商务宴请中,他会提前做足功课,打听好客户的饮食偏好,在饭桌上察言观色,确保客户吃得欢心。一顿饭下来,他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又良好的印象。

场所的选择上,他一般会选那些自己熟悉的地方,以确保万无一失。在催菜、添茶倒水、换碗筷、催促服务人员服务等方面,他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小峪对各种食材更是了如指掌,常以此为话题破冰或者炒热气氛,还借机展示了一拨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点菜展示诚意,不仅能联络彼此之间的感情,还能促成商务合作,可谓一箭双雕。

3. 你点的不是菜,而是情商

写到这儿,我想起我的一位同事。

这位同事情商低出了名,在点菜时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点菜,压根不顾他人的想法,只一味点自己爱吃的食物。她爱吃辣,部门聚餐时她会特意和服务员强调多加点辣,让其他不爱吃辣的同事苦不堪言。

而别人点的菜,她则要大费口舌嫌弃一番——“多难吃啊,现在谁还吃这种菜?”“难怪你那么胖,这种太油腻的就别点了。”“这海鲜又贵又难吃,饭店宰客你看不出来?”后来,但凡她约饭局,基本没有同事愿意去。

有句话说得好:“人类自我实现的意识很强,因此要有接纳他人的雅量,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高情商背后,其实是尊重,既让自己体面舒服,也让他人如沐春风。高情商也是一种软实力,可以带给人生更多可能。

点菜的学问,其实并不难。

有句顺口溜说得好:“有菜有肉有水产,烹饪方式各不同,清炒、清蒸多两盘,煎炸、干锅、铁板、炖焖煲烤不重样,相似食材躲着走。”

点菜的数量略微大于够吃的菜,一般来说菜色比人数多两个即可。

点菜前先问是否有忌口,在菜品选择上尽量多样化,荤素搭配,优先选择有文化特色的、有本地特色的、是该店特色的美食。

遇到别人请客,让你点菜,不要推三阻四,不妨落落大方地点一两个自己喜欢且价格适中的菜。

如果嘴里说着“随便”,任由别人点菜,那么等菜端上来了,就不要随意抱怨菜品不可口。

总之,点菜是一门学问,但只要用心去学,总能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