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随便去安慰别人

2024-10-09 00:00:00子不语
好日子 2024年9期

化解别人心中的困难,是一件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事情。千万不要随便去安慰别人,方式不对,好心全费。

1自以为是的安慰是无用的善意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非常社死的帖子:我有一位朋友是二十年前的老同学,一次偶然学车遇见就彼此互加了好友。平时和这位朋友聊天不多,但每次我发朋友圈,对方都会点赞。

有一天,很少发朋友圈的老同学更新了一条动态。出于还他曾经点赞的情谊,我也马上给他点了赞。但是点完一看,发现不太对劲,他的朋友圈发了句深夜感叹:梦里花落,梦醒成空。

我一细读,感觉自己做得有点不地道,想来人家肯定遭受挫折了,我这还点赞呢。于是我点开聊天框,给他发去信息:兄弟,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他隔了好一会儿,回了我:“???可能我没表达好。”我当场也是满脑子问号,顿时觉得好尴尬,但还是故作坚强,回了句“尴尬,假装撤回”。他虽然回复说“没事”,但很快就把那条朋友圈删除了,这下更尴尬了。

后来这位网友反省道:“是我太自信了,都是我的错,我为什么要自以为是地去安慰这位朋友?我飘了,人家做场梦怎么了?我还管人家做啥梦吗?我真是好大的胆子……”

那些对于别人来说流于表面的理解,只是自以为是的善良。

为什么亲密好友的安慰比别人更有用?因为彼此有相似的经历,他能共情你的情绪。他们不会让你排斥偶尔浮现的悲伤和痛楚,即便它们像遮住了阳光的乌云。他们会耐心地听你说,让你的情绪自然流淌。不对痛苦中的你空谈人生,也不对你的决定指手画脚。此时无声胜有声,安慰有时不需要多余的语言,只需要默默陪对方度过艰难时刻。

2无关痛痒的安慰是廉价的同情

在一档明星旅行真人秀节目中,一位女演员曾向同行的友人说:自己产后复出压力很大。不再被视为“少女”,陷入无戏可演的尴尬……话音未落,另一位演员就反问道:“那又怎么样呢?人生就是这样,你在哪一个行业,都是这样子的。”女演员听后试图讲清楚自己的状态,不断重复“我知道”,但都被对方的高音量给打断了。

每个成年人都在负重前行,但压力也有轻重之分。这种无关痛痒的说教不但不会安慰到别人,反而会让对方感到不快。

听完别人的诉说,脱口而出的“我懂”,更多是“条件反射”地输出同情。说教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听教者,事只关己不该倾诉。

安慰,它本身不能修复什么,也不能改变现状。安慰针对的不是引起痛苦的逆境而是痛苦之人,安慰是对内心而非外在的帮助。

寻求安慰的人,只是想要一丝希望,无论这份希望多么渺茫,它都能缓解痛苦。他想要从外界获得一种信心,去抵抗生活中的各种糟心事。

如果你看到身边人很累、很不好,不要去问发生了什么,也别问还好吗。如果可以,你只需要给一个拥抱。不是所有的难过都需要语言的安慰,有时候我们的沉默可能对别人而言是最好的保护。

3最好的安慰是释放负面情绪

《请回答1988》中的阿泽,一直是围棋比赛中的常胜将军,但在一次比赛中却遭人生滑铁卢,输给了一位新秀。整个胡同的大人都陷入紧张氛围,他们用一种掩耳盗铃的方式故意假装不知道阿泽比赛失利。还一遍遍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打扰阿泽,不要提阿泽输了比赛的事情。

但了解他的小伙伴们,并没有装作若无其事,而是成群结队跑到阿泽家,把暗自生闷气的阿泽从低落的心情里拉出来。

好友“娃娃鱼”见面就说:“别说什么失误,天才围棋骑士怎么能失误呢?”他们故意使用激将法,目的是想让阿泽发泄情绪。果然阿泽听完回怼道:“我还得天天都赢吗?”娃娃鱼接着说:“你就得天天都赢,不能输,不能倒霉,也不能陷入低谷。”

虽然听着很让人不爽,但阿泽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笑出声来。他们都是在告诉他,他不一定要一直赢,他也可以输。

他那压抑的情绪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了。

成年人的生活里,往往有数不清的脆弱瞬间,迷茫无助的时刻。那些不会说话的人,总是让好心变成伤害,让关系更加疏远。而那些擅长安慰他人的人,几句话就能赶走别人头上的乌云。

具体怎么做,我有如下建议:

1.先疏导情绪,再解决问题

安慰别人的技巧就在于让对方发泄出来,不要总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我理解你”纯属胡扯,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们其实是很难理解别人的痛苦的。”“你应该吸取教训”,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让诉苦者的追悔加深。”“我比你更惨”,把关注点从对方转移到关注自己,会让人感到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视。”

在安慰别人时,无声的拥抱和陪伴,或许会比你强劲的语言更加温暖。

2.倾听往往比所谓的“好建议”有用

当有人需要安慰时,放慢性子,先不要想怎么说,而是听对方说完,可以让对方好过一点。很多事情,只要说出来,伤口就已经好了一半。

其实大部分人想要的并不是什么一针见血能解决一切的建议,而是想要一份“认可”。闭上嘴巴倾听,在大多数情况下比理性的建议更能安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