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 探长, 快来!”上个案子刚刚结束,C探长就接到了电话。
“我们这儿的大河一夜之间竟成了血河!要不了多久,下游自然保护区的河流也会受到污染。有人开始传言,说是河水被投毒了。”
如果事情真如电话中所言,那么这个投毒的人可真够坏的,给一条河流下毒,相当于残害了沿岸的所有生灵!科学侦探三人组立即动身,前往事发地点。
血红色的河流
好在这一次的涉案河流距离他们所在的地方不远,三人组很快就抵达了目的地。
出事的这条河流经好几个县市,滋养了两岸无数生灵。为了及时止损,当地部门紧急采取措施,设置了好几处拦截坝,并往河水中投放消毒药品,防止被污染的河水顺流而下,波及更多流域的生态。
抵达上游河段时,三人果然看到了红色的河流。变了色的河水在河道里奔腾,令人不寒而栗。奇怪的是,水体并不混浊,水面上也没有漂浮着鱼一类的水生生物。
“有水产养殖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水塘中混入了某种红色的藻类,一旦光照和温度条件适宜,藻类就会大量繁殖,形成大片红色的水华。”当地工作人员为大家介绍案情,“一开始,我们也怀疑河水变红跟藻类有关。但是我们很快否定了这个推断,因为河水中没有出现任何外来的藻类。”
“八成是人投毒!”苏苏忿忿不平地说。
“虽然有不少居民也是这么想的,”工作人员接着说,“但是我们不能随便下这个结论。再说,投毒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有没有可能跟河道附近的土壤有关?”C 探长问。
他的猜测不无道理。著名的赤水河便因为沿岸有大量紫红色岩石,每到雨季,水流通过河岸的土层时,裹挟着红色的物质流入赤水河,使得河水呈现紫红色。可是,工作人员表示,这条河的沿岸并没有红色的岩石。
血雨
C探长提议抽样检测河水的成分。如果河水真的有毒,检测的结果一定会有异常。然而奇怪的是,在对各个点位的河水检测之后,结果一致显示:水中的毒性、重金属等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也就是说,河水虽然呈现出诡异的红色,但水本身没有毒性。
保险起见,环保部门发出通告,在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沿河居民暂时不要使用河水,尤其不能饮用。
“真是蹊跷啊,这么红的河水,不可能一点问题也没有。究竟会是什么原因呢?”苏苏越来越疑惑。
“有没有可能……跟雨水有关?”小黑大胆猜测。
“你是说‘血雨’?”苏苏问。
小黑和苏苏所说的血雨,名字听起来十分恐怖,成因却很容易解释。在历史上,德国、英国、印度等多个国家都曾下过“血雨”,雨水降临时,血液一般的物质也随之降落,看起来十分诡异。但科学家经过调查得知,血雨的成因有三:或者是气旋席卷了附近沙漠里的赤红色沙土,形成特殊的雨水;或者是一种红色的小虫被气流卷到空中,随雨落下;还有一种原因是红色的真菌孢子弥漫在空气之中,随雨水降下,形成“血雨”。
“之前的检测一定漏掉了什么!我们应该重新抽样检测河水。”苏苏激动地提议。然而,她的兴奋劲儿很快被C探长泼了凉水。
“如果跟血雨有关,最近一定下过雨吧?”说着,C探长拿出手机,给大家展示最近半个月以来的天气。手机屏幕上清楚地显示,这里连日来一直都是晴天,别说下雨了,连大风都没有刮过。
染色
生物污染、矿物质沉积、雨水中掺有杂质……怀疑一一被排除,调查陷入僵局。下午,C 探长让苏苏和小黑去其他地方看看。两人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城市的边缘转来转去,苦苦寻找新的线索。突然,手机铃响起,是C 探长打来的。苏苏接通电话:“嗯,好的,我们这就来。”
原来,有热心市民报料,称亲眼看到郊区的香料厂偷偷往河里排污,污水鲜红。环保工作人员怀疑,制香污水正是河水泛红的原因。
三人立即驱车前往城郊的香料厂。工作人员已先一步抵达,他们身边摆放着几个大桶,里面盛满了深红色的液体。
“辛苦三位了!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制香厂正是河水变红的罪魁祸首。”工作人员向大家展示桶里的污水。
接着,他们又赶往排污点,果然在河畔看到了沉淀有大量红色染料的水泥桶。
苏苏又有了新的疑问:“我有个疑惑,先前的抽样检测怎么没查出是染料污染呢?”
工作人员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们这儿的制香厂使用的染料是植物染料,所以排污后,染料虽然染红了河水,却不会产生有害的化学污染。不过,我们已给予警告,以后不许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真相大白,小黑在探案笔记里记下了这样一句话:红波荡漾,原是染料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