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家族的黑白小精灵

2024-10-09 00:00:00
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 2024年9期

在海洋中,生活着许多体分黑白二色的鲸豚。它们中大多数的个头不像虎鲸那么大,而是属于小巧可爱的类型,在水中游泳的姿态和身形更接近企鹅。其中有一些种类,甚至连一些观察动物多年的海洋学家第一眼看到它们时都会认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酷似企鹅的“黑白精灵”吧!

速度最快的海豚——白腰鼠海豚

白腰鼠海豚分布于北太平洋,和我们熟悉的江豚同属鼠海豚科,但体形要大得多,体重可达200 千克,几乎是江豚的3~4倍。

白腰鼠海豚身形壮硕,背部高隆,尾部有发达的龙骨脊,看起来有些胖乎乎的,但绝对不是吃素的。它们一身肌肉发达,爆发力惊人,游泳速度最高能够达到每小时55 千米,相当于江豚的4 倍,是普通海豚的2 倍,只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最高游速。

在北太平洋,人们常见到黑白相间的白腰鼠海豚成群结队,灵活、迂回地追逐小鱼与乌贼,时不时地掀起激烈的水花,场面蔚为壮观。有趣的是,人们还发现它们喜欢跟人类的快艇“比拼速度”——在快艇的船头或船尾乘浪而行,异常活跃。

不过,想看到它们高高跃起的矫健身姿可就难了,因为白腰鼠海豚与鼠海豚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都不怎么喜欢跃出水面。

背披“风帆”的海豚——黑眶鼠海豚

黑眶鼠海豚不仅身体呈黑白两色,眼睛四周还有非常鲜明的“黑眼圈”。

这是一种行踪神秘的鼠海豚,主要分布在人类鲜少涉足的高纬度亚南极海域,偶尔才会进入南美洲与澳大利亚的近海,所以关于它们的确切习性,动物学家还不太了解。

黑眶鼠海豚最鲜明的特征,当数它们夸张的背鳍,尤其雄性的背鳍长得极其宽大,好像背着一座风帆,搭配它们细小的身体,显得十分突兀。在整个鲸豚家族中,黑眶鼠海豚都可以算是背鳍比例最大的物种。这种极度夸张的背鳍究竟有什么用呢?动物学家猜测,它也许能帮助雄性海豚更好地吸引异性同伴。

迷你的海豚——康氏矮海豚

康氏矮海豚也叫“熊猫海豚”“黑白海豚”,成体体长只有1.2~1.5 米,比江豚还要略小一点。它们虽然个子小,长相却标致可爱,矮矮的背鳍看起来好像老鼠的耳朵,所以也有人给它们起了个昵称,叫作“海中的米老 鼠”。

虽然长得和鼠海豚相似,但康氏矮海豚是海豚科的成员。它们性格活泼顽皮,喜爱冲浪,常常高高地跃出海面,有时还会捉弄、吓唬在低空飞行的海 鸟。

过去,一些水族馆曾试图驯养从野外抓捕来的康氏矮海豚。这些海豚在被关进水箱后,不仅很快失去了活泼好动的个性,而且容易罹患肺炎等疾病,所以大多数的驯养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看来,大海才是这种“黑白精灵”最好的归宿。

露脊海豚是海豚科中唯一没有背鳍的类群,又可分为南、北半球两个物种,其中南露脊海豚因比例分明的黑白配色,比全身大部分呈黑色的北露脊海豚更具辨识度。不过,作为一种体形修长的海豚,缺乏背鳍这一特征使南露脊海豚看上去颇为古怪,显得“头秃”。

对于海豚而言,背鳍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在高速游泳时避免侧翻的作用。像江豚、白鲸这样缺失背鳍的类型,往往身形比较粗短,游速较慢,更适于在狭小的水体环境中灵活翻身转向。然而露脊海豚仍保持着普通海豚修长、呈流线型的身躯,且能快速游泳,游速可达每小时34 千米。

露脊海豚的背鳍之所以完全消失,可能是为了降低游泳时背鳍带来的阻力。同时,它们的身躯比普通海豚更加细长,且略为纵扁,这也许能够弥补背鳍缺失给平衡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迷你的海豚——康氏矮海豚

康氏矮海豚也叫“熊猫海豚”“黑白海豚”,成体体长只有1.2~1.5 米,比江豚还要略小一点。它们虽然个子小,长相却标致可爱,矮矮的背鳍看起来好像老鼠的耳朵,所以也有人给它们起了个昵称,叫作“海中的米老鼠”。

虽然长得和鼠海豚相似,但康氏矮海豚是海豚科的成员。它们性格活泼顽皮,喜爱冲浪,常常高高地跃出海面,有时还会捉弄、吓唬在低空飞行的海鸟。

过去,一些水族馆曾试图驯养从野外抓捕来的康氏矮海豚。这些海豚在被关进水箱后,不仅很快失去了活泼好动的个性,而且容易罹患肺炎等疾病,所以大多数的驯养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看来,大海才是这种“黑白精灵”最好的归宿。

苗条的海豚——南露脊海豚

露脊海豚是海豚科中唯一没有背鳍的类群,又可分为南、北半球两个物种,其中南露脊海豚因比例分明的黑白配色,比全身大部分呈黑色的北露脊海豚更具辨识度。不过,作为一种体形修长的海豚,缺乏背鳍这一特征使南露脊海豚看上去颇为古怪,显得“头秃”。

对于海豚而言,背鳍起到保持身体平衡,在高速游泳时避免侧翻的作用。像江豚、白鲸这样缺失背鳍的类型,往往身形比较粗短,游速较慢,更适于在狭小的水体环境中灵活翻身转向。然而露脊海豚仍保持着普通海豚修长、呈流线型的身躯,且能快速游泳,游速可达每小时34千米。

露脊海豚的背鳍之所以完全消失,可能是为了降低游泳时背鳍带来的阻力。同时,它们的身躯比普通海豚更加细长,且略为纵扁,这也许能够弥补背鳍缺失给平衡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画中走出来的海豚——沙漏斑纹海豚

斑纹海豚属下的物种,如太平洋斑纹海豚、暗色斑纹海豚等,普遍具有黑白配色,但是黑白对比最强烈的,则是分布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域的沙漏斑纹海豚。由于配色和臭鼬有几分相似,这种海豚又有个不太雅的外号——海臭鼬。

1824年,两名法国医生从一张绘制得并不标准的图画上发现了这种与众不同的海豚。画中的海豚拥有一个类似十字形的斑块,因此,他们将其命名为“携带十字架的海豚”。后来,人们采集到这种海豚的标本,才发现它身上的斑纹更像一个沙漏,就将其改称为沙漏斑纹海豚。

沙漏斑纹海豚和黑眶鼠海豚一样,眼周都有黑眼圈,吻部均呈黑色,同时雄性海豚也具有更大的背鳍,呈弯曲的镰刀状,只是规模没有黑眶鼠海豚那么夸张。奇怪的是,尽管有这么多共同点,两种海豚却毫无亲缘关系。会不会是近似的生存区域造就了它们相似的外表呢?这个问题还有待动物学家进一步探索。

长有獠牙的怪鲸——长齿中喙鲸

在黑白色的鲸豚中,长齿中喙鲸绝对是最奇异的一种,其特异的外形给每个接触过它标本的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长齿中喙鲸是齿鲸家族中喙鲸科的成员。这类鲸行踪隐秘,长相普遍古怪,而长齿中喙鲸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口里的牙齿高度退化,雄鲸的下颌处则伸出两颗大獠牙,向上生长并呈45 度弯曲,最后往往会在上颌的上方相交在一起,导致雄鲸的嘴被獠牙锁住,只能张开一点来。

长出如此别扭的结构,雄鲸该如何张嘴进食呢?原来,长齿中喙鲸的主要食物是乌贼,它们只需把嘴稍微张开,借助吸力和水流,就能把乌贼一口嗍进嘴里,而且也不咀嚼,直接就把乌贼吞下肚。

由于雌鲸的嘴是可以自由开闭的,动物学家猜测雄鲸的这对獠牙很可能是供打架示威、争夺配偶用的。看来,长齿中喙鲸可真是“为了爱情,抛弃自由”的好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