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目前,媒体融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闻采编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规律、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和编辑要加强和运用综合能力,对新闻写作和采访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完善。要强化对社会热点的独到视角,保证新闻采编的质量,提高记者的写作水平、媒体应用能力、受众吸引力和整合能力,让新闻内容凸显出自己的特色,独树一帜。
【关键词】新闻记者 复合能力 新闻编辑 融媒体
在融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对新闻的口味、审美方式、获取需求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对记者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时期,新闻记者和编辑要注意运用多种采编方式,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更好地完成新闻采编工作。
一、融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复合能力建设的功能
新闻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主要体现在自身的专业素质、思维能力、对新闻质量评价、品牌打造、采写与整合、受众引导、素材创新等方面。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复合能力的构建,不仅能对新闻语言进行规范化,提高其逻辑性,强化新闻的质量,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还能让新闻的内容更加立体化,让更多的受众所接受,形成长期的黏性。
在实现新闻的采集、采访、编辑与报道互相协调融合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良好的复合能力,将对新闻内容的展现和对于新闻观点、事件本质的分析论证都提供更多的渠道,提升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社会性,用客观的新闻事实反映普通大众的心声,反馈群众意见,通过舆论监督,揭露真相、传播正能量。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之处来展现社会热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让新闻报道更好地达到规模化传播,产生好的舆论宣传效果,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这也能让记者编辑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1]另一方面,记者编辑的综合能力能够很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增强有效的沟通,这也是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进而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且能够把客观规律与记者编辑的主观创造力、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更多的人文关怀,极大地提高新闻报道的自身价值。
二、新闻采编人员复合能力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有些新闻工作者的思想僵化,创造力与适应性不强
在构建自己的复合能力时,一些记者编辑因为长期固定的工作内容,有着不愿意脱离舒适区的思想和心态,所以比较排斥在工作之余下功夫去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只追求短期效果,不喜欢对自己进行复合能力建设和gxLUeHxfSCcTRpwSyKJA3A==自我反思,这样就很容易陷进了经验主义的泥潭,妨碍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部分记者编辑适应性不强,不能顺应新的情况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不能接受融媒体时代出现的新的新闻传播方式,也不愿意学习新事物、新技术和新知识,这就造成了新时期网络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记者编辑创造力不强,创新意识也不强,墨守成规,这不利于他们将综合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的改进过程中,也不利于记者编辑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对新闻采编人员复合能力的考评反馈缺乏实效
目前,各大新闻媒体对记者和编辑的考核和评价标准,通常都是将新闻工作效果的总体观感、新闻收视率、稿件文笔与内容架构、新闻稿的整体价值等作为衡量标准,并未对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及相关能力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具体的考核,并且通常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这样的做法在传统新闻媒体的常规考核中是正确的,但是与目前的新闻和媒体的发展现状并不相符。在当前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短视频、信息技术、数字智能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对记者编辑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没有科学的依据,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综合能力不强的记者编辑就会更加不能适应新的新闻编辑工作,这就会造成记者编辑不能适应自己的岗位,工作效率低下,前途一片黯淡。如果记者编辑的综合能力考核和评估结果不能及时向记者编辑反馈,或者反馈无效,也会影响记者编辑的事业发展。
(三)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复合能力不高,自身修养较差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与复合能力同等重要。有些记者编辑,因为在实习和成长时期,都没有经过比较系统和专业的训练,所以他们的专业素质比较差,不知道如何去挖掘新闻主题,去打造一个新闻品牌,而且,在对新闻采编形式的优化上,也不是很专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自己的综合能力比较差,在能力建设上也比较困难。有的记者和编辑学历高,成长快,专业素质强,但在复合能力上却不够强,在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型新闻工作内容时,他们不能灵活应对,或者不知道如何将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不知道如何利用新媒体渠道,不知道如何用最恰当的新闻语言对观众进行引导,这也不利于实现其复合能力建设的目的。[2]部分新闻记者编辑盲目自负,对于自我综合能力评估过高,缺少自我建设、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不能平衡和掌控感性和理性,这就会给记者编辑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带来很多困惑,也会给自己的复合能力建设带来更大的障碍。
三、融媒体环境下提高采编人员复合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新闻采写形式,转变思维模式
在融媒体时代,大多数的新闻受众都倾向于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看新闻和信息,这个时候,新闻的主题能否满足用户的感知判断,以及是否能让用户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新闻上,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所以,记者编辑要注意培养与时俱进的能力,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要让新闻的采编形式持续地发生变化,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用一种为公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采集和编写新闻内容。[3]应当提升短新闻的比重,提高对时间敏感类受众的停留时间;要恰当地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吸引那些对趣味资讯比较敏感的读者;要运用规范的语言,建立起新闻传媒的良好信誉,维护其长久的用户信任度。在新闻采编中,要始终注重融合网络思维与融媒体思维,以视听结合元素的和谐,以深度延伸的立意,将一条正常的新闻延伸出更多的相关内容,从而吸引一大批原本对此关注度不足的受众来进行观看或阅读,扩大新闻的受众范围。新闻工作者应当学习整体应用思维和局部推动整体思维,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多项主体能力,把文字编辑和摄影摄像结合起来,把新老媒体进行融合,交换资源,取长补短,最后摸索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新闻采编发展之路,让新闻工作更有意义。
(二)突出独特性,提升新闻工作者品牌打造能力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变化,所以在报道的时候,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会重复别人已经报道过的内容和主题。所以,在新时期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内容独树一帜,用生动形象却有辨识度的语言来组织文字,同时还要对当前的流行文化进行调研和应用,让新闻采写更多地体现出时代精神的特点与内涵。记者和编辑要加强自身培育新闻品牌的意识,注重挖掘并追踪新闻事件中的个性化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撰写已经存在于媒体平台但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新闻事件,既能凸显所写新闻的个性,又能独树一帜,树立自己的新闻品牌,吸引更多的受众。新闻工作者应当提升自己对于新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将具有深度表现形式且存在感强的新闻通过具有逻辑序列的方式展现出来,并进行进一步延展,发挥个人的主动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排除无关因素,集中力量展现新闻当中的要点和关键词,并通过良好的文笔渲染出媒体的公正态度和求实的新闻工作者精神。
(三)加强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均衡控制,提高记者编辑的新闻素养
新闻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等各方面职业素养,乃是提升新闻稿件质量的关键所在。故而,作为新闻记者编辑,强化自身专业素养的学习并巩固,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各项复合能力至关重要。应多向优秀的记者编辑学习,借鉴其工作方法,定期依据自身状况和单位工作内容提出并践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反思总结、自我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实施针对性改进。要完善新闻写作语言,实现新闻事件材料、新闻点评、新闻反馈事件本质的全面融合,精心凝练主题和标题,在编辑新闻前充分做好采访、收集、整理、分析等预备工作,将自身体会感悟中具有社会价值的观点和思想融入新闻写作全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需遵循先进行实证而后成文的原则,不可仅凭主观判断和经验甄别事件,以防出现错误报道内容。要重视事件还原、推理、判断三大环节的划分与融合,以基本新闻事件事实为基础,认定所有结论均应以事件本身、法律条文、道德准则等既有事实为依据,以常规的理性推理、符合大众普遍认知的结论为支撑,加强共情与理性的综合平衡。不能以个人好恶为准,要以事件旁观者的视角,更优地向公众呈现新闻的第一现场,同时适当调动同理心,从受众视角出发提出问题、探究详情。如此,新闻记者编写的新闻方能更贴近民众内心,反映民众心声。
(四)提升记者编辑的受众引导能力
新闻记者和编辑应当积极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优势充分地利用起来,最大限度地解决传播渠道上的问题。在新闻播发方式和采编模式上下更大的功夫,加强与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借鉴他们的经验,通过自营官方号的形式进行宣传,并在拓展传播渠道的过程中创新新闻报道形式,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去增加新的新闻元素,并融入原有的经典元素进行整合,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要持续提高记者和编辑对受众的引导能力,利用新闻中的典型案例和有价值的话题,来打开更多的流量,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应当打破原有的规定和模式进行全面引导,在保证新闻内容不失真的情况下,大力发掘新闻的内涵以及相关新闻的延展。可以综合采用电视、广播、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开通用户的提问和回访流程,帮助受众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增强其与新闻媒体的互动性。[4]
(五)加强对新闻选题内容和形式的研究
记者编辑要提高综合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对新闻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主题的选择上下更多的功夫,对各种有代表性的民生新闻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全面的对比,取长补短,同时要既报喜也报忧,把社会新闻的真实性表现出来,打造一个被大众所接受的新闻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传播的回流效应。要在新闻形式上进行创新,既要有纯粹的正面报道式的、线性的、实践导向的新闻,也要有暗访类的新闻和纠纷解决类的民生新闻,并且可以把多个方面进行融合。应该把新闻中略微抽象的内容,转变成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的、生动的例子和比喻,在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大标题和小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概括和相关点评也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创新改进,多使用合适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在特定的条件下,设置悬念,然后揭开谜底,或者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系列新闻,让受众有足够的耐性,锁定有关的新闻栏目,进行追剧式的体验。[5]要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去挖掘社会新闻,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转变视角,从平凡的事情中找出有价值的亮点,这样才能让新闻选题更贴近群众的内心,对记者编辑复合能力的构建也大有裨益。
四、结语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强势冲击给传统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新闻采编工作过程中,记者编辑将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到极致,才能够更好地总结和归纳新闻事件的要点、主旨和本质,提升新闻稿件和新闻报道的质量,以此来全面提升新闻工作的效能。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者的复合能力对于提升新闻内容真实性和社会性、反映公众心声、揭露真相和传播正能量至关重要。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理性和感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新闻受众进行有效的引导,并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的采编和传播方法,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进行全面的创新,构建起自身的复合能力,从而积极地引导社会舆论,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提升新闻工作的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笠芯,刘双喜,程学水.融媒体时代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分析[J].东西南北,2023(05):82-84.
[2]姜海洋.融媒体时代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构建路径探究[J].传播力研究,2023,7(14):129-131.
[3]杨欢.融媒体时代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构建[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3):151-153.
[4]王静伟.简析融媒体时代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培养策略[J].记者观察:中,2022(08):67-69.
[5]黄瑶.融媒体时代下构建记者编辑复合能力的路径[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1):125-127.
作者简介:李建国,内蒙古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新闻宣传部部长
编辑:徐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