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胀显著放缓以及9月美联储的政策会议即将召开,美国将进行降息似乎已成为普遍预期。虽然市场情绪乐观,但降息幅度还将取决于未来的经济数据,特别是就业市场的表现。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近期表示,通胀数据表明最近的价格压力有所缓解,但仍需进一步监测经济情况,特别是就业市场的变化。美国劳工统计局9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14.2万,失业率为4.2%,这些数据表明就业市场仍然健康。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相比2023年年初的3.4%,失业率上升不少。
一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认为近几个月就业市场降温是经济“软着陆”的表现。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如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比尔·达德利在媒体上表示,失业率的上升已经为降息提供充分理由。
众所周知,美联储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和促进最大化就业,加息和降息是美联储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通过加息对抗高通胀,试图抑制由于供应链中断和地缘政治紧张导致的价格上涨。近期数据显示年通胀率降至3%以下,接近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随之增强。
另外一种市场观点认为,美联储不会轻易作出降息决定,因为降息意味着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过度借贷和资产泡沫。
正如前文所述,降息的前提之一是通胀回落至2%,这一目标是美联储长期以来的基准。尽管通胀率已接近目标,但鲍威尔此前明确表示,仍需密切监测经济数据,特别是核心通胀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以确保降息不会过早或过快。
降息的另一前提是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劳动力市场疲软。近期失业率从2023年年初的3.4%上升至4.2%,这表明劳动力需求减弱和经济增长趋缓,此时较为适合使用降息这一调控手段。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此前表示,美联储官员更关注就业市场的下行风险,不过对抗通胀的工作也未结束。
然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并非降息的唯一考虑因素。通胀数据仍然是美联储决策中的核心变量。尽管消费价格增长放缓,但服务业通胀(如医疗、住房等非商品类服务)依然顽固。这意味着通胀的结构性问题未彻底解决,可能影响美联储对降息的信心。
多重信息表明,美联储在2024年9月降息的概率很高。首先,通胀数据持续回落,失业率上升显示经济放缓,这些迹象支持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以避免经济衰退。其次,全球市场的反应也为美联储降息提供了理由。投资者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降息至少25个基点,以应对内外部经济压力,这一预期得到多方肯定。
但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和分析人士持谨慎态度,认为美联储不应过早降息。过快放松货币政策可能引发新的通胀风险,尤其是在能源价格上涨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经验表明,提前降息可能导致通胀卷土重来,迫使美联储再度加息,从而加剧经济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影响美国国内经济,还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利率变化将对国际市场、贸易、资本流动以及全球金融体系产生重要的连锁反应。
美联储降息会降低美国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促使资本流出美国,流向利率更高的新兴市场或欧洲等地区。这种资本流动可能导致新兴市场货币升值,资本流入增加,从而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也可能加剧这些市场的金融风险。
此外,降息通常会导致美元贬值,进而影响全球贸易。对于依赖美元的国家来说,美元走弱可能减轻进口成本,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然而,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国家而言,债务负担将会加重,尤其是那些以美元借贷的国家,可能面临更高的还款压力。
美元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交易货币。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走软时,大宗商品价格往往会攀升。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可能对全球生产和消费产生广泛影响,尤其是在能源价格波动的背景下,能源进口国可能面临成本上升压力。
美联储降息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本币过度升值影响出口竞争力。例如,欧洲央行或日本央行可能会推迟加息或实施宽松政策。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联动效应将增加全球经济的复杂性。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美联储降息既带来机会,也伴随挑战。一方面,低利率环境可以减轻这些国家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若美元贬值过快,新兴市场的出口可能因货币升值而受到影响。这种双重因素将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降息可能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但过快降息的风险同样显著。美联储在考虑降息时需谨慎评估长期的通胀风险和资产价格波动的可能性。历史经验表明,提前或过度降息往往会导致资产泡沫、债务积累,并加剧未来的经济危机。
总的来看,美国2024年9月的降息几乎已成定局。全球经济将在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过程中面临新一轮调整,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然而面对美国科技行业调整、大选后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降息给予的短期利好可能掩盖长期风险,美联储需要在政策调整过程中保持谨慎似乎已成共识。
责编:郭霁瑶 guojiyao@ceweekly.cn 美编:孙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