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成果正在持续开花结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共建国家以互联互通为主线,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跟随2024年“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参访调研团实地采访调研了多家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看在当前全球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下,共建“一带一路”如何成为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增长率提升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个百分点。
其中,有832家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布局境外市场,境外收入合计超过8100亿元,两者均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塞尔维亚天然产物与药物发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国—葡萄牙星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联合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7月11日,商务部发布《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1301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11.4%,连续 11 年稳居世界前三。对外投资存量 2.8 万亿美元,遍布全球 19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 6 年保持世界前三。全球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新目标。
五粮液近年来一直在开拓海外市场。五粮液进出口亚太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五粮液海外销量最好的区域集中在日韩,为了迎合年轻受众,五粮液还专门开发了只在韩国市场销售的气泡酒。该负责人透露,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五粮液也在积极拓展东南亚市场。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产品开始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布局全球市场。
自贡市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彩灯串联起自贡多个支柱性产业,是自贡的一张对外展示名片。1990年自贡灯会首次赴新加坡展出,至今,自贡灯会足迹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海外92%的灯展市场份额,帮助中国文化“借灯出海”。
8月31日,一盏盏形象各异、五彩斑斓的彩灯吸引着拉丁美洲媒体采访团不断拍照。面对彩灯展示出的中国文化,采访团无不驻足。
乌拉圭《脸孔与面具》周刊社长马特奥·格里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他很喜欢这种彩灯,但这种技艺在其他地方非常少见,这样的产品对传播中国文化很有帮助。
“毫不夸张地说,全球有彩灯展的地方,背后一定有自贡人。”该负责人说,自贡在彩灯产业方面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坐落在自贡的四川轻化工大学专门开设有彩灯学院,自贡职业技术学院也有彩灯方向的艺术设计专业。
他还表示,自贡拥有制灯、售灯、策展、办会等彩灯相关企业上千家,相关企业年产值约60亿元,国内灯展市场占有率达85%,2023年全年彩灯企业开展境外彩灯项目90个、文化出口达5061万美元。
未有海外业务的企业也在摩拳擦掌,广州谷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美妆产品生产企业,其总裁林雨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尽管谷雨的产品还未出口海外,但未来有机会一定会落地合适的海外市场。他还表示,谷雨在光甘草定方面的研究,正使该成分广泛应用于全球的美妆产品,这也为以后出海做好了铺垫。
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4年1—6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26.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4.6亿美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553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159.7亿元人民币,增长19.5%。
海外布局企业数量与投资数据的双增长也证明,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抢占海外市场的浪潮。
《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23》中显示,截至 2023 年底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 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超 3000 亿美元,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近 2 万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八成。
8月28日,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博扬·拉利奇参加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时讲了自己的故事:“我在贝尔格莱德工作,但我的家在诺维萨德,现在我每天乘坐中国建设的高铁上班。这是‘匈塞铁路’的一部分,是东欧地区唯一的高铁项目。”
中国建设的高铁不仅行驶飞快,建设也迅速。博扬·拉利奇称,预计今年11月,“匈塞铁路”将提前完成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到苏博蒂察铁路线的全部建设。
这些项目为当地居民带来便利。中国能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在秘鲁中部海拔3000多米的胡宁省首府万卡约市,有一条全长77公里沿着安第斯山脉盘旋向东的公路,该公路延伸至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帕里亚万卡镇,成为连接秘鲁安第斯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重要交通线。这条公路便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秘鲁分公司承建。
中国能建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去年10月,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秘鲁分公司已完成5条公路建设,还有医院、大学、公路等多个项目在建,直接或间接为当地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今年4月份,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又与墨西哥Complex能源公司签署总包合同,建设位于墨西哥普埃布拉州拉卡萨德索尔和艾尔西埃罗的两个光伏电站项目。
中国企业为何能频频拿到这些海外大型项目?从能源领域项目的建设情况便可发现,技术与理念是重要因素。
洪都拉斯记者协会主席奥斯曼·莱奥内尔·雷耶斯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我看到中国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为减少人类面临的风险隐患提供了技术保障。技术进步对于推动电力能源领域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此得到了生动体现。”
同样位于拉丁美洲,大洋彼岸的智利正大力推进能源转型,智利甚至提出2030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南方电网在此找到了机会,南方电网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孙丽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数字电网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通过对多种能源的实时感知、综合分析和在线决策,实现风光水火储互补,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消纳和终端能源消费低碳化。
基于这样的技术,南方电网参与建设了智利KILO项目。孙丽表示:“南方电网公司运营着世界上较为复杂和技术较为先进的电网之一,对于提供高质量配电服务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广州和深圳2023年年平均停电时间均低于13.5分钟/户。我们希望与拉美能源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和管理经验。南方电网公司还将通过丰富的高压直流建设运营管理经验促进智利能源可持续发展、服务智利‘脱碳’目标。”
“拉美和中国的绿色能源项目合作空间还很大,期待双方共同携手,为全球降碳减排作出更大贡献。”巴西Plurale杂志总编辑索尼娅·阿拉里皮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翻转、腾挪、倒退……一只机械狗精准地根据指令做出相应反应。这并不是花里胡哨的炫技,而是南方电网自动巡检机器人在展示工作状态。
9月4日下午,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拉美媒体采访团在看到如此智能的机器人后,纷纷发出赞叹。加之此前刚参观了完全实现数字化的广州LNG电厂二期骨干支撑调峰电源项目,一位来自厄瓜多尔的外宾当即询问,这样智能化的供电项目是否也能在他的国家建设。
“这样的前沿技术成果,是中国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智能化程度如此高的机器狗在我眼前行动自如,这样的画面就好像科幻电影一样。”秘鲁《秘鲁人报》社长费利克斯·阿尔贝托·帕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希望能通过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推动更多以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来自中国的前沿技术成果来到拉美地区。
用技术惊艳世界的场景不仅发生在东部的广东,也发生在我国西部的四川。
一排排机械手准确地抓住流水线上的包装,包装好后运送到下一个工序。这里是科伦药业的四川制药工厂,机械手臂完美配合的场景再次让来自拉丁美洲的采访团感到吃惊。更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成品看似简单的包装,竟能完全承受一人重量的踩踏。看着装有药液的产品承受住了一个白人男性的体重压力,采访团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样的无人工厂在四川成都并不少见,同样坐落在成都的微网优联科技是一家聚焦于WiFi技术深度开发的生产型企业,其无人工厂同样非常成熟。其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通过部署多项5G智慧应用,深度融合自动化产线,实现了生产到交付从45天到7天的突破。
智能与高效再次引得采访团连连赞叹,并探讨起这样的工厂是否可以复制到他们的国家。实际上,这样的设想与赞叹已持续了多日,对于来自拉丁美洲的采访团来说,中国炫目的技术一定能为他们国家提高生产水平。这些高效的生产技术也让他们了解到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的连通,更是技术与应用上的交流。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在科技方面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这离不开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共建。
成都天府新区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今年4月,从兴隆湖出发,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带领5家企业共同前往土耳其,开展为期7天的新能源企业合作考察;今年5月,中心又携4家科技企业前往泰国曼谷,与泰国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与交流。
该负责人表示,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以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积极带领企业“走出去”、把国际技术“引进来”,目前已与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链接海外企业超200家,签约国际科技合作协议22个。
去年10月份,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提出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推动科技创新便是其中一项。
10余年来,在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下,中国已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成立53家联合实验室,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扩大到100家,共建联合实验室已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的重要方式。
去年在重庆举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再次提出《国际科技合作倡议》,倡导践行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国际科技合作理念,坚持“科学无国界、惠及全人类”,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我国也正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合作潜能,让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古巴《格拉玛报》第一副总编辑迪尔伯特·雷耶斯·罗德里格斯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迈出的每一步都会让世界为之震撼,也知道了中国能够如此快速发展壮大的原因。我看到了中国企业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更看到了中国在发展中兼顾速度与质量。”
迪尔伯特·雷耶斯·罗德里格斯认为,这次共建“一带一路”走访最大的收获是,他发现中国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中国通过技术发展可持续性生产的思路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责编:杨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