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只知道九江市柴桑区岷山乡的岷山村,却不知道柴桑区新塘乡同样有个岷山村,这里的岷山村所处的位置与德安、瑞昌相接,同大岷山山脉相连,也是人们眼中的小岷山。这个岷山村距离新塘乡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村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曾是九江县仙南区苏维埃临时政府所在地,无数革命先辈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给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九江县县志》中记载了李明恕、李明清、李光汉、李火光、李光佑等一大批革命先辈。这里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李海光烈士,有被绑在大樟树上活活烧死的游击队副队长李全昌烈士。如今那个绑着烈士燃烧的大樟树依然挺立在村头,那破烂的树洞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青春热血,践行伟大的建党精神,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红色岷山之歌。
星星之火 燃起革命热潮
寒冬的一天,身为九江市柴桑区政协委员的笔者,前往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新塘乡岷山村走访。车子经过岷山水库时,同车的原岷山村书记李广辞告诉笔者,李全昌烈士墓就坐落在这里。看到烈士墓四周修建起了新的围墙,青石铺地,墓体粉刷一新,墓地侧方增设一块黑色大理石镌刻了烈士墓简介,一问才知道是九江爱心企业家刘锡凤重新修建的。烈士墓重新修建后,将会成为他们企业党支部的学习基地,让后人铭记烈士的故事。
据笔者了解,1921年秋,新塘乡岷山村进步青年李昌益、李全昌、李元昌、李明正、车贤昌和新塘乡青山烂泥垅刘村村民刘瑾、刘厂、刘卓于在九江同文中学读书期间结识方志敏同志,后在其影响下参加革命。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昌益、李全昌和刘瑾等人受命返乡开展工作,组建农民赤卫队,刘瑾为赤卫队队长,李全昌为副队长。因为杨梅洼地形隐秘,拥有可守可退的地理优势,且同大岷山根据地山脉相连,所以根据地建在杨梅洼。
1927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当时被赤卫队打得狼狈不堪的亲绅地主武装“靖卫团”卷土重来,纠集九江市国民党军300多人,把刘瑾﹑刘厂﹑刘卓﹑刘乐安﹑刘德俊﹑刘德高﹑宋为兴7位赤卫队员及杨梅洼20多位村民围困在杨梅洼的一栋石屋内。为掩护村民转移,赤卫队员除刘瑾在大家的掩护下突围以外,其余6人全部遇难。岷山村赤卫队遭此劫难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坚持斗争。
1928年,刘为泗游击队在岷山村建立联络站。村里人积极为他们提供食宿、筹措钱粮、传递情报。许多年轻人参加游击队,奔赴杀敌战场。哪怕妇女小孩,也乐意为游击队做力所能及的事,诸如望风放哨、烧茶煮饭之类。
1929年底,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杨振林由九江来德安山湾,在山湾刘村召开各县党政军联席会议,传达省委关于扩大红军和改编赣北红军游击队的指示。德安、九江、瑞昌、星子(今庐山市)等县的赣北红军游击队和各地赤卫队陆续来到德安山湾田家河,驻扎在田家河及张塘畈各村,遵照上级指示开始创建苏维埃,进行土地革命。
1930年2月,九江县仙南区苏维埃政府在新塘乡岷山村郭家冲成立,几千农民参加成立大会,孙传荣任主席。仅仅500多人的岷山村就有男女青年120余人积极参加赤卫队。
热血洒大地,树洞见英雄
1932年,为配合赣北游击队攻打国民党顽固派位于新合李家河的据点,岷山村革命力量在李全昌带领下全体参加行动。赤卫队在靠近敌驻地时发现除哨兵外都在酣睡,李全昌派李海光等两名队员切断敌军电话线,留下一部分队员埋伏据点周围,占领有利地形以配合行动。李全昌自己亲自带领一部分队员靠近敌据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哨兵后快速冲进敌住处,收缴了据点内排放着的枪支。睡眼蒙眬的国民党兵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懵了,一个个束手就擒。此次胜利,对盘踞在九江的国民党震动很大。
随后,国民党从九江调来部队对新合李家河据点进行大规模反攻。此时,留守李家河的赤卫队员只有两个小分队20余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的疯狂进攻,赤卫队员个个英勇顽强,誓死抵抗,战斗非常惨烈。眼看阵地守不住了,队长李全昌吩咐:李海光带领一分队队员突围,保存革命火种,自己领着二分队余下人员作掩护。可是,李海光坚持要留下作掩护,让队长李全昌带领大家突围。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力将队长推出后门,用剩下不多的子弹射向涌上来的敌人。
不一会,子弹打光了,李海光也身负重伤,看到身边倒下的战友,李海光用尽全身力气站了起来,推开门冲向敌人,用枪托砸向敌人,在砸倒一个敌人后,自己也倒在地上,围上来的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将他杀害。
李全昌带领队员突围,迅速冲向屋后的竹林,见敌人从后方追上来了,他果断留下断后,不幸右腿中弹被捕。
敌人抓到李全昌后如获至宝,以为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其他队员下落,便派出大队人马押着李全昌到岷山村,挨家挨户搜查突围出来的队员和革命同志。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面前,岷山村人民万众一心,无一人出卖我们的同志。
敌人搜查了半天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端着枪将全村百姓赶到村头的大樟树下,把李全昌绑在大樟树上严刑拷打,逼他说出游击队藏身地点。面对敌人的酷刑,李全昌宁死不屈。敌人见问不出结果,便找来干柴堆在大樟树下,残忍地点燃干柴。烈火中,李全昌昂首挺胸高呼革命口号壮烈牺牲。村民们看着被大火活活烧死的李全昌,眼中满是泪水……
李全昌烈士牺牲的那场大火把大樟树烧出一个树洞,但并没能将树烧死,而那棵大樟树也许是有灵性吧,第二年慢慢长出新的枝叶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那棵古老的樟树仍然活着,并被后人称为“烈士树”。虽然粗大的树干上留下了一大块烧伤的“疤痕”,但这是英雄的勋章,革命的火种一直在岷山村传承。如今,烈士的尸骨已与大地为伴,但英雄的事迹却永远在人间流传。
红色耀岷山,精神传万代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献英灵。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参加革命可查到名字的84人,从江西省民政局烈士名单记载中可查到李氏就有32人,还有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上,可以说岷山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红色烈士村!
蓦然回首,新塘的革命传统必须传承,展望未来,新塘的明天大有可期。岷山村积极挖掘红色故事,岷山村的杨梅洼旧址、仙南区苏维埃临时政府旧址、烈士墓、簸箕峰漫山遍野的战壕等,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岷山水库两岸,高山绿树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特别适合乡村旅游。岷山水库的下游,便是村民们种植的火龙果园地、草莓采摘园和葡萄采摘园。
岷山村人民加强同赣北革命根据地岷山红色文化的联动,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连片建设,充分挖掘本土红色故事;找准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最佳连接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引领作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利用赣北游击队起始地的革命历史优势,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让后人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把赣北红色文化传统更好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蒋维锬. 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闽中地方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2]重修李全昌烈士墓 [N]. 浔阳晚报,2018-3-29(005)
[3]中共九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中国共产党九江地方简史 (1919-1949)[M] .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2.
作者单位:九江孝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