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毕业典礼莫忽视

2024-10-08 00:00梁书新
师道 2024年9期

早上打开手机,看到本区一则教育新闻,是关于城区某中学“隆重举行毕业典礼”的报道,忍不住读了几遍。文章不长,配着相关场景照片,整个典礼过程也很简单:毕业生代表发言,感谢学校、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全体毕业生向老师献花、鞠躬致谢;教师代表讲话,对毕业生提出要求和期望,希望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搏击风浪、勇往直前;校长讲话,寄语毕业的同学,勿忘母校、努力为母校增光添彩;典礼结束,同学们手持毕业证书,全体教师和低年级同学夹道欢送……

准确地说,这则新闻报道本身没有多少新意,学校也不是当地的名校,但却给了我一种久违的“感动”。作为一名从教20多年的教师,我送过好多届毕业生,细细想来,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次数少之又少。印象中只有刚出来工作的那几年里参加过几届学生的毕业典礼,现在距离上一个毕业典礼多长时间都很难数得清了,甚至脑海中也模糊了关于初中毕业典礼的记忆。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重复着不变的“模式”:中考结束后,学生回家,毕业班教师休息;学生成绩出来后开个志愿填报大会,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志愿填报(后来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学生在家即可操作完成);之后便是被高中或中职学校录取的学生到校领取通知书。学生就这样告别了初中生活,开启了新一轮的求学生活。

我们都清楚,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中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学生由懵懂的儿童成长为青春少年,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的切身经历如同他们受到的教育一样,都会助力他们品德的形成、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是走完了一段极不平凡的人生路程。初中学生脱离了小学的懵懂无知,升学压力又没有高中阶段那么大,思想单纯,可以尽情地玩、开心地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班级组织的每一项活动,可以因参加一次文艺演出或运动会而激动得彻夜不眠……由此结下的同学谊、师生情也是纯粹、珍贵而持久的。当这一切的美好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完全有必要给他们做个回顾、总结,为他们未来的走向做出指引,让他们在新的路途上面带微笑、积蓄力量、铿锵而行。

可惜,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竟被我们很多学校忽视了。个中原因,想来应该包括这样几个因素。

其一,初中毕业证的“分量”越来越轻。就实际用途而言,初中毕业证不能说完全无用,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各级各类学校扩招后,别说初中、高中毕业证,即使是正规的大学毕业证书都贬值得厉害。可以说,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证书,它是我们众多证书中分量最轻,最受忽视的一个。记得有一次学校整理档案,竟然在抽屉里发现了很多往届学生的毕业证书,负责档案管理的老师说几乎每届都有毕业生不到校领取毕业证的现象,很多学生甚至家长都认为初中毕业证没有价值,只是作为一个纪念品而已,可有可无,即使以后需要用到,如参军或者是招工,开个毕业证明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样的。这种观念和认识或多或少影响了学校对举办毕业典礼的决策。

其二,上级教育部门没有相关要求。当前,学校的一切行为几乎都与上级的要求相关,大到作息时间、课程开设、学生考试,小到开个家长会,举办运动会、艺术节,都要上报审批,因为上级有相关制度规定和检查考核标准。多年来,教育管理部门把开学典礼纳入对学校德育的考评范围之内,对于举办毕业典礼则没有相关要求。况且毕业季也是招生季,又逢酷暑放假,学校的事务太多:其他年级要进行期末复习和考试;教师要完成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学期总结,还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学校要迎接上级的各种验收检查,完成新生招生任务,进行暑期工作安排,完成学生的各种安全教育,利用假期进行校舍维修改

造……各项工作林林总总、琐碎繁杂。至于毕业学生的典礼,既然上级部门没有相关规定和要求,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举行也罢。

其三,学校过度功利的教育管理方式导致师生之间情感淡漠。毕业班往往背负着学校的荣辱,中考成绩会直接影响上级、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及学校的招生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学校领导会格外重视对毕业班级的管理,举全校之力狠抓教学质量。为了追求好的升学率,为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学校会选派最值得信任的教师任教毕业班级。在本地的相当一部分学校,有的老师只能在初一、初二徘徊,有的老师长期带毕业班,只有极少数老师能够完成初中教学的大循环。一些低年级教师意识到自己不可能“跟上去”,教学中就不再考虑长远,师生关系也变得较为淡漠。更为麻烦的是,很多学校还采取“频繁分班”的管理措施,以促进班级、教师、学生之间的竞争,就像打扑克,一局结束后重新洗一次牌。这种做法对提高升学率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教师要频繁地重新认识和了解学生,而了解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如此,师生之间就会频繁地面临磨合期,教育也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了应对竞争,千方百计地追求“短平快”,各种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由于能立竿见影而被广泛应用,师生关系日趋冷漠。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 师生相处久了,才会产生深厚的感情。一年洗一次牌,师生关系就容易变得单薄,那种曾经的依依不舍、洒泪分别的场面自然也就一去不复返了。毕业典礼的可有可无,也就见怪不怪了。

其四,受网络信息化便捷畅通的影响。学校是网络发展的一个前沿阵地,每一次网络的更新换代都会即刻在教育领域展现出来。现在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师都接受了二至三次信息化培训,都熟悉了很多网络功能的灵活操作,多数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号,都装备有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每个班级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微信群、QQ群。这些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在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同时也极大地便利了家校沟通,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随时性交流。当前学校的很多活动,特别是家长层面参与的活动,都由“线下”变成“线上”。教师与学生、家长都互加微信、QQ好友,教师只要点击鼠标或打开手机,学校的通知、布置的工作任务顷刻间就传达了,就连家长会也可以借助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进行,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教师与学生、家长“网上天天见”的现实,使得毕业典礼这种活动形式不再是彼此的心理需要,彼此不再思考这个问题也成为一种常态。

当前社会上流行“仪式感”,小学一年级开学季要搞个“开笔礼”,通过正衣冠、点朱砂、击鼓鸣志等形式,寄托对孩子们的美好期盼;高中学校大张旗鼓为满十八岁的学生举行“成人礼”,鼓励学生追求卓越、决胜高考;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毕业时都会穿学士服,发毕业证,通过丰富的节目展演,表达教师、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每年的高考、中考,考场外站满了头顶烈日、怀抱鲜花的家长,他们静待考场铃声的响起,与凯旋的孩子欢呼相拥……有时候觉得生活的确需要仪式感,它会让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生活的诗意,感受到他人的温暖,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想想学校每年都要隆重举行的开学典礼,再想想这正在消逝的毕业典礼,在前后的比照中,总感觉我们的初中教育有些虎头蛇尾。学生能记得开学时的欢快热烈,同样也会记住毕业时的冷清、草率。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通过毕业典礼让同学们真切经历一次师生情、同学谊的伤感与升华,让初中的学习生活真正成为他们生命成长中不竭的动力。

借助毕业典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总结、肯定学生这一阶段的努力付出,谈谈要求和希望,鼓励他们怀揣梦想,勇敢面对未来的挑战;学生对老师说几句感谢的话,铭记美好的初中时光扬帆远航;家长代表可以告诫学生们感恩母校、珍惜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以更美的风姿成长成才。相信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永久地定格在学生心中,成为他们内心永远的美好和感动,助推他们心智的成熟、品格的健全、精神的强大……此外,也会让我们重拾久违的感动,重温为师的幸福,积蓄“累而不殆”的力量。

愿毕业典礼成为每个夏日里最亮丽、最温暖的风景。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先创区召口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