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10-08 00:00:00郭振东任贺杰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9期

摘要:退伍大学生在军队接受了严格的体能训练,体能较佳;但是退役后,他们面临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学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降,该群体退役后如何保持良好的体质健康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旨在通过分析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升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退伍大学生 体质健康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9-098-3-LXY

1、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退伍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他们在军队中接受了严格的体能训练,体质状况理应较为优秀。然而,退伍后,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变化,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可能会出现变化。因此,研究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高校体育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选题的依据

退伍大学生从军队退役后,他们面临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学业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体质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改善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2、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和重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退伍大学生个人的健康管理和自我提升提供指导。

1.3、国内外现状

体质健康是指人体在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心理适应能力和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状态。大学生体质健康则特指大学生群体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健康状态。

(1)国内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逐渐增多。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体能下降、肥胖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锻炼习惯等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例如,加强体育课程设置、推广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等。

(2)国外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体系相对完善。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体能下降、肥胖率上升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干预措施。例如,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和锻炼计划、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国外的研究还注重从多学科角度综合探讨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如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医学等。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针对退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研究尚显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改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等方法,以延安大学2021年、2022年入伍的34名退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高校武装部门、健康管理中心以及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深入了解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退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测试法。

对选取的退伍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指标,如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m/800m跑、立定跳远等。

(3)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对退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回归校园后的生活状态。

(4)访谈法。

对部分退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的认知和感受,以及他们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5)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揭示退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和问题。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1)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分达标状况分析。

截至2020年公布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总分达标率仅为7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次研究为被测对象准备了以下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1000m/800m跑、立定跳远等。高校大学生体测成绩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数据显示:被测人员中,体测成绩达到优秀等级的有12人,占总比的35.29%;体测成绩达到良好等级的有21人,占总比的64.71%;体测成绩是及格、不及格等级的有0人。

结果显示: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总分达标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仍有待提高。但是随着退伍年限的增加,退伍大学生的体测成绩达标情况开始有所下降,优秀级别的学生人数开始减少。这表明退伍大学生在退役后,由于缺乏系统的体能训练和指导,体质健康水平出现了下滑趋势。

(2)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超标率达到了37%,其中退伍大学生的BMI超标率略高于普通大学生:低体重有6人、正常体重有27人、超重人数仅有1人、没有肥胖的人。此外,退伍大学生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肌肉量减少和脂肪含量增加的问题。

(3)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分析。

身体机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机能指标普遍较差,这些身体机能指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4)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力量、速度和敏捷性等身体素质指标普遍较低,这些身体素质指标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3.2、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众多,退伍大学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学校、自身、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校因素。

学校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体育锻炼设施、体育文化氛围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调研发现,一些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2)自身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锻炼习惯等都会对体质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意识,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导致身体素质下降。退伍大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也容易出现体质下降的情况。

(3)家庭因素。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条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产生影响。调研发现,一些家庭缺乏对孩子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缺乏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4)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就业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调研发现,一些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较大,忽视了体育锻炼和健康管理,导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退伍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体制健康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方式都不同。此外,即使是退伍大学生,如果在退役后没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其体质健康状况也可能会逐渐下降。因此,无论是退伍大学生还是普通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以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

退伍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其体质健康水平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校退伍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这些对策能够为提升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帮助。

4.2、建议

针对退伍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退伍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体质健康管理体系,对退伍大学生进行定期的体质健康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制订个性化的锻炼计划。高校应根据退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帮助他们恢复和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3)加强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退伍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建立健身社团或兴趣小组。鼓励退伍大学生参与健身社团或兴趣小组,通过集体锻炼和互相监督,提高锻炼效果;

(5)加强与社会的联动。高校应与社区、健身房等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退伍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资源和机会。

5、研究展望

本研究虽然对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1)扩大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本研究由于时间、经费等限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扩大调查范围等方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2)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探讨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体育学的角度对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未来研究可以加强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探讨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3)关注退伍大学生退役后的长期体质健康变化。本研究主要关注了退伍大学生退役初期的体质健康状况,未来研究可以追踪调查退伍大学生退役后的长期体质健康变化,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退伍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体制健康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方式都不同。此外,即使是退伍大学生,如果在退役后没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其体质健康状况也可能会逐渐下降。因此,无论是退伍大学生还是普通大学生,都应该重视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方式,以提高自己的体质健康水平。

总之,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退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和改善,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生的整体体质健康水平,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防力量的持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立新,赵洪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与高校体育资源配置联动机制研究 [J].西安体育学院报,2018,35(6).

[2]肖紫仪,熊文,郑湘平,等.体育中考体质健康测试:基本理论问题检视与调适[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3).

[3]王军利,项立敏,张松奎,等.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成因及社会网络干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5).

[4]陈斌,周永利,黄建团,等.新发展阶段中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与纾解[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4,44(01).

[5]李率.体育课后服务中有氧耐力运动处方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D].阜阳:阜阳师范大学,2023.

[6]徐芳伶.健康中国视域下“脆皮大学生”的审视与化解[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02).

[7]侍崇艳,沈鹤军,陈艳,等.高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03).

[8]翟哲,阚军常,谢繁卉等.校园冰雪运动参与行为意愿研究:行为态度的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J/OL].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8[2024-03-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097.G8.20240326.1017.002.html.

[9]宋云峰,李凯欣,谭思洁,等.基于等时替代模型的大学生24h活动行为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2(03).

[10]吴慧攀,尹小俭,陈福乐,等.青少年心肺耐力与执行功能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03).

基金项目:1.2024年度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编号:2024QN245;2.延安大学2023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DJG23-52。

作者简介:郭振东(1983-),男,汉族,陕西延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学;

任贺杰(1998-),男,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