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行业的数字化也迅速崛起。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数字化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销售业、体育场馆服务业、体育教育培训业等体育产业领域子业态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数字化赋能体育产业发展在政策监管、技术人才、数字孤岛和产业融合方面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体育产业现代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能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关键词:数字化 赋能 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9-092-3-TBB
前言
党的十九大做出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促进数字化技术和实体经济的全面融合。体育产业是构成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具有极大的推动力。《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将数字中国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的一项关键内容。2022年,党的二十大又进一步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因此,作为数字化时代下的体育产业,既需要在数字时代中发展壮大体育产业,更需要主动对接数字化的需求,将体育产业的表演业、服务业、销售业、培训业等多个子业态同数字化相融合。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提高体育产业生产效率,在创新创业的发展道路上,贡献数字体育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的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数字+体育”及实践探索、发展困境和路径等方面的问题,已有很多研究为推动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提供了启示。因此明白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及发展方向,对于开拓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发展,络续数字经济时代助力体育产业的新篇章尤其重要。
1、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1.1、数字化在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应用
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分支产业,相对于体育培训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来说,发展的程度较为缓慢,赛事相对较少,急需数字化技术助力实现产业发展和转型。
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体育竞赛表演业的数字化得到推动,随着体育竞赛表演的发展,赛事的组织者面临来自运动员对高标准场馆的要求、裁判员对执裁设备的需求、球迷观众对比赛观赏性的需求的极大压力,运用数字技术对赛事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对提升运动员的表现性、裁判员的准确性、观众的观赏性(有积极作用),从而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业产品向高质量发展。数字化为球迷观众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定向服务,为运动员简化了参加比赛的程序并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赛事服务。例如懂球帝这款APP,在进入页面之前,会让用户选择喜欢的赛事、球队和运动项目。这无疑是缩短了用户查找自己喜爱球队的时间,对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收集用户数据,在用户支持球队有比赛时会提前通知用户观看比赛。又如马拉松的智慧赛道为参赛选手们简化了报名流程,开发芯片识别、证书的下载及赛道救援一体化的功能。优化了产业结构,为体育竞赛表演业供需适配。
1.2、数字化在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应用
数字化改变了体育健身休闲的供需匹配。以前我们去健身房锻炼身体是有什么就练什么,没有个性化的选择,即有什么就消费什么,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中体育健身类APP,选择我们需要的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人民居家,只能通过线上进行健身休闲活动,这无疑增加了许多健身指导人员种类,例如上海市开展线上居家健身指导以来,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房教练、太极拳高手、体育干部等也纷纷参与健身指导视频制作,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主体日渐多样。
数字化使健身休闲业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我们佩戴的智能手表,可以监测每天消耗的能量,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实现“监测+陪伴+记录”,增加了运动时的科技感,提高了健身休闲的服务水平;还有去健身休闲场所进行运动时,通过对用户运动数据的记录、采集和分析,为用户制定个性化服务,有利于用户健身休闲的留痕和运动管理,其中还包括一些延伸出来的行业,例如健身减脂餐,运动健身后的理疗康复等。
1.3、数字化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应用
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规模最大,是支柱产业,也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体育用品制造业总规模为14259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3.2%。说明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中发挥出巨大功效,其一是对体育用品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大幅降低了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降低,那么生产成本也会降低,交易成本也降低,如安踏通过建立高度智能化数据处理系统及新型智能自动化生产系统,使人工减少了80%,生产效率提高8倍,不良产品率降低20%。可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数字化给其带来了变革;其二是对体育用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个性化定制,明确把握消费者喜好,通过数字技术,收集消费者对体育用品的使用习惯,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消费者参加到体育运动装备的制造过程中去,如安踏通过打造个性化产品定制服务体系“AN TA UNI”,基于智能化制造平台实现高效协作与供需精准匹配,展开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体育用品智能制造实践;其三是采用柔性化生产,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消费者进行分层,精准把控,改变传统的设计到生产再到售卖的制造模式,采用消费者分层—参与生产制造—生产—售卖的制造模式,由原来的粗犷到现在的精细。
1.4、数字化在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体育用品销售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0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4%。而与实物商品相关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的总规模和增加值分别为5397亿元和3119亿元,分别占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16.4%和23.8%。说明网络购物比率逐年上升,而体育用品的网络销售额也在逐年增加,这都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助力。通过网络、大数据、5G、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网络进行售货,这样既减少了运营的成本,还增加了就业岗位。例如,现在很火爆的体育类带货直播,对体育用品及体育装备进行售卖,减少了开店的租金,还会增加就业岗位,同时主播在直播间进行产品的讲解,使得消费者对产品性能了解更加详细,提高了消费效率。消费者在其当地实体店没有找到心仪的体育用品,若没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可能就要等一段时间,而现在可以在直播间直接购买到心仪的体育用品,这样可以缓解体育用品制造商的库存压力,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增加了体育用品的销售额。因此数字化技术对体育用品的动态流动省去许多流程。其中就包括“商家调货—配送—售卖”,实现线上和线下一体化,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发展。
1.5、数字化在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应用正迅速发展。从票务管理到安全监控,数字化的趋势正在改变体育场馆的运营方式。
首先,数字化技术在票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实体票务系统已基本被电子票务系统取代,这使得购票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其次,数字化技术在安全监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安装高清摄像头和智能监控系统,体育场馆能够全面监控场内外的安全状况。这些监控设备可以实时传输视频流,帮助安保人员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同时,数字化安全监控系统还可以与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实现对观众身份的确认和管理,提高场馆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再次,数字化技术提供了更好的观众体验;最后,数字化技术改善了场馆的运营管理。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场馆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场馆内的能源消耗、设备维护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实时的数据分析和监控能力,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调配和运营决策,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
数字化技术在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应用不仅为场馆的管理者提供了高效的运营模式,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良好的体验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场馆中的应用也会越多,也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6、数字化在体育教育培训业的应用
教育一直以来是国之大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体育教育培训业中数字化的应用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一,在数字化的助力下,青少年训练学习课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其不再是单纯枯燥的一节训练课,利用人工智能等多种智能设备,增添青少年学习训练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如在一堂足球训练课中,通过数字化和智能设备赋予游戏化的学习概念,使青少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数据收集分析,知道自身不足和缺点,从而进行改进;其二,在数字化的影响下,衍生出许多虚拟场景的模拟训练,如2022年北京东奥会中使用VR进行训练,其中包括雪山训练系统、越野滑雪训练系统、雪山训练系统、高山回转训练系统,以及多功能训练系统。在应用的同时对于不熟悉场地的运动员可以使他们提前熟悉比赛环境,增加赛道记忆,也会减少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取得好成绩的概率。这些无疑都是数字化在体育教育培训业的应用。
2、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路径探讨
2.1、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监管体系
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的振兴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顶层设计逻辑,应针对体育产业中各个子业态出台相关的政策体系,同时还应该遵守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规律,对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保驾护航,从而减少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参与主体空白而导致的负面风险的频繁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对用户数据保护及平台的监督管理,因为在法律制度的相对稳定性与数字经济的创新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法律法规出现了相对滞后的问题,应出台体育产业数字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注重数字化助力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加强技术攻关,注重人才培养
近年来,数字化在体育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包括运动数据捕捉、身体状况监测、智能场馆服务和建设、体育用品的制造与销售等,这背后都是数字化的支持,同样对于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和缺失是一个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数字化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技术能力。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轨的机会。如作为“体育+科技”领军体育企业之一的每步科技,与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体育学院等单位展开产教融合合作,其以“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深度校企合作共同打造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掌握体育大数据、体育场景数字化应用的人才,为体育产业在产品设计、营销制定与售后反馈等环节充分深度融合注入活力。
2.3、加强资源共享,推动产业融合
图1 优化数字技术提高体育产业的增益
传统体育产业存在着资源分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数字化的到来,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促进了资源的共享。通过数字化平台,体育产业可以实现跨地域合作,共享人才设施、经验等资源。如安踏在2021年与清华大学成立联合研究中心,融合设计、材料、计算机等多个学科,为其在体育产业各个行业下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技术保障。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演进的一个趋势,对体育产业而言,要做到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信息网络为载体,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资料共享为核心驱动,促进要素的数字化、过程的数字化和产品的数字化。随着数字赋能不断应用于体育领域,衍生出了体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产品的过程。通过促进体育产业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实现了业务流程与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为大众要求的多元化体育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结论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数字化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数字化在各个体育产业子业态中的应用发展及数字化助力下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出发,阐释了体育产业现代化与数字化的融合,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指导。数字化赋能体育产业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加强数字化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希望未来体育产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大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EB/OL].(2018-05-09)[2020-01-03].http://www.cac.gov.cn/2018-05/09/c_1122794507.htm.
[2]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EB/OL].[2021-05-21].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007/t20200702_285535.htm.
[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EB/OL].http://www.caict.ac.cn/kxyj/gwfb/bps/202104/t20210423_374626.htm.
[4]任波,黄海燕.中国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模式[J].体育学研究,2020,34(05).
[5]任波,戴俊,黄海燕.中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与改革路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3(05).
[6]王学彬,李刚.上海市全民健身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与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23(11).
[7]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2022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数据公告[EB/OL].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312/t20231229_1946084.html.
[8]周铭扬,王先亮.智能制造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作用机理、制约因素与转型升级路径[J].中国体育科技,2023,59(08).
[9]张丽军.体育特色小镇区域协同发展: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05).
[10]郭立亚,黄丽,何焕生.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的价值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5).
[11]马越斐,李海.数字经济赋能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05).
基金项目:临沂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23M11)。
作者简介:王凯(1999-),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产业;
通讯作者:王念辉(1971-),男,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