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断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成为自贸港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分布,使得体育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然而海南自贸港体育产业发展却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调查,以及对比国内外成功的体育产业发展案例,旨在为海南自贸港体育产业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海南 自贸港 体育产业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9-083-3-TBB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思想,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全民健身纳入国家战略,同时大力推动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也是新型绿色经济的代表。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资源以及气候条件,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1988年海南省建省至今,历届国家领导集体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领导集体都清楚地认识到海南省发展体育产业的独特优势,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海南省的体育经济发展,海南体育产业也在这个环境下不断的发展成长。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却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体育旅游资源破坏严重、体育产品单一、体育场馆运营状态不佳、体育产业相关公司较少且专业程度较低、体育赛事水平较低、体育市场混乱等。
1、海南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
1.1、体育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体育旅游一直以来都是海南体育产业发展的最重要领域。海南岛的海岸线总长约为1823km。其中,自然海岸线约为1226.5km,人工海岸线长度为596.5km。这漫长的海岸线,在热带季风气候和洋流作用的影响下孕育了繁多的美丽沙滩和风浪俱佳的海湾。这为体育旅游提供了丰富且珍贵的资源。然而,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和当地政府开发管理不当,很多优质的体育旅游资源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破坏。许多旅游打卡胜地,声名远播的滨海沙滩浴场,现在因为水质污染浑浊和沙滩污染问题已经几乎无人问津。若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海南的体育旅游产业将面临摧毁性的打击。
1.2、体育产品单一,经济效益不高
体育产品是体育产业的基本单位,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既包括满足人们体育欲望和需求的有形产品,也包括满足人们体育欲望和需求的无形服务。海南省的经济水平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制造业不发达,因此体育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几乎为零。加上海南省体育人口基数较小、人均收入低,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产品销售企业也多以中小规模的体育用品公司为主。当前海南体育无形服务产品主要集中在水上项目、高尔夫运动和体育运动培训这几个方面,其中水上项目占比最高,水上项目又集中在潜水和冲浪这两个项目。且在这些项目中多以游客体验的形式成交,所以成交金额很小,经济创造效益不高。
1.3、体育场馆运营状态不佳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这一要求。自海南建省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就意识到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分布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重点发展体育产业的呼声与日俱增,政府加大了体育场馆的兴建力度,同时制定了详细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末,海南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到3.99m2,每万人足球场地达到1.03块。虽然人均体育面积和每万人足球场地高于全国水准,但是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海南省体育场馆存在闲置和运营亏损等问题,尤其在区县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很多城市斥巨资修建体育场馆,然而由于运营管理不当和能耗过高等原因致使这些场馆长期亏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型体育场馆宁愿闭馆节约管理成本,也不能对公众进行开放使用的原因。
1.4、体育产业相关公司类型较少且专业程度较低
从海南省工商部门获悉,海南省工商注册的体育产业相关公司数量虽多,但注册资本普遍较低,规模较小,主要以小公司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这些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体育用品零售、体育场地服务、体育器材维修、运动技能培训以及体育赛事运营这五个基础领域。而对于像体育设备生产研发、体育用品制造以及运动康养、体育旅游、体育联赛开发等大投入、大产出的体育产业公司则凤毛麟角。此外有很多注册的公司都是纸面公司,并没有实质性的业务内容。
1.5、体育赛事水平较低,经济价值不足
近年海南省引进和开发的不少体育赛事,比如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海南国际马拉松赛、海南万宁国际冲浪大赛等,这些国际性的比赛是目前海南省比赛中规格最高的。即便是这些冠以国际性头衔的赛事却暴露出非常多的问题。首先,这些赛事的国际知名度并不高,基本前来参赛的高水平运动员都是赛事组委会用优渥的条件邀请而来,且数量较少。而本土运动员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比赛的整体水平和精彩程度较低。此外这些大型比赛目前主要以政府、企业输血的形式运营,也就是所谓花钱赚吆喝的阶段,海南当地政府为此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政府和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这些比赛未来能否成长为高水平的营利性国际赛事,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再者,这些赛事和海南当地特色结合不够,赛事单一化,同质化现象严重,对参赛人员的吸引力不足。赛事与城市的结合度也远远不够,难以突出城市形象,打造城市赛事品牌。
1.6、体育培训市场混乱
体育消费市场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可以说没有健康的体育消费市场就无法实现体育产业的价值。海南的体育消费目前主要集中体现在体育技能培训、体育场地消费、体育器材消费、体育服装消费等几个方面。其中成交价值最高,成交量最大的当属体育培训市场。而目前海南省体育培训市场秩序非常混乱。以游泳项目为例,游泳是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规定的高危行业,要求培训机构和教练必须具备国家体育总局和人力资源部共同颁发的游泳救生,以及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对学员进行游泳培训。可是海南省目前的情况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各游泳中心以及小区游泳池都存在大量的无证上岗教学的现象,且收费标准差异巨大,甚至存在恶性竞争。在诸如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足球等非高危行业运动中,无证上岗、胡乱定价、恶意竞争的现象更为突出。这不仅造成了海南体育培训市场混乱,也阻碍了本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2、海南体育产业现状的成因
2.1、环保意识淡薄、环保执法力度欠缺
自然环境是海南岛最大的旅游优势,然而近年由于环境保护不得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归根结底是公民环保意识淡薄。这种现象不仅存于在海南地区,在全国其他旅游城市也普遍存在。然而,由于海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无法分配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来维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此外,海南在环保执法力度上相对欠缺,监管力度也不够,进一步加剧了旅游资源的破坏。对比新加坡的环保举措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新加坡的地理面积小,环境承载能力弱,但是由于居民环保意识强,环保执法力度严苛,新加坡的旅游环境反而越来越好,贡献了大量经济收入。
2.2、经济基础薄弱、体育基础设施短缺
2023年海南省GDP为7551.18亿元,在全国34个省、市、地区里排名28位,而一峡之隔的广东省为135673.17亿元,相比之下海南省的经济基础之差可见一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如此薄弱的经济基础之下海南省体育产业发展落后是无可厚非的。纵观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繁荣的省、市、地区无一不是经济发达地带。纵然海南省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优渥的自然环境为发展体育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撑,致使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无法实现可观的经济价值。
2.3、竞技体育发展滞后、体育影响力微弱
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对地区体育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而地区体育市场的的繁荣也会反过来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海南省竞技体育发展一直以来都相对落后,在2021陕西全运会上海南代表队获得了4金2银1铜的最佳历史战绩,总奖牌排名并列倒数第六名,这无疑反映出海南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滞后。然而,在海南省除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田径项目,其他项目几乎没有省级锦标赛,有些项目虽然有省一级的相关赛事,却不能在比赛中申请运动员等级,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海南省的竞技体育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海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2.4、体育专业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体育专业人才短缺是海南省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而当下海南省各大高校体育专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海南自贸港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由于海南省对体育人才的优待政策不够,导致体育人才收入薪资普遍较低,结合旅游城市生活物价高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管理人才选择外出谋生,这进一步加剧了海南省体育人才外流。
2.5、缺乏市场有效监管、从业人员执业能力较差
市场监管是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缺乏有效市场监管会导致市场的无序与混乱,不仅损害市场主体的利益,更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海南省体育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整体体育产业规模较小,市场监管较弱,并且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出现了很多的市场不良行为。以海南的滨海体育旅游产业为例,“宰客”“恶意竞争”等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在潜水、游泳等高危运动项目中,甚至出现执教者无证上岗,经营者无证经营等情况。不仅给游客带来较差的体育旅游体验,也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3、助力海南自贸港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3.1、政府管理部门深入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针对海南省体育产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海南省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全面的市场分析调研,了解国内外当下体育产业发展的热点与趋势,满足当下国内体育产业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当下海南省所拥有的体育产业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市场主体的发展需求以及当下面临的切实困境,分析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制定符合当下企业发展的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发展战略。在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市场主体的监测与评估,并做好反馈,及时地调整与优化战略,促进海南省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oKKTprZO83NTB7R4TTXoZ4+EpHEitbmqgylJPylD4do=体育设施设备合理配置
基于当下海南省体育设施现状,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盘活当下已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拨款或者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主动参与体育设施的建设与与运营。政府部门还应顺应当下数智化体育运动潮流,对原有的体育设施进行优化提升,增强对群众参与健身的吸引力。
3.3、引进、培养专业体育人才,建立体育产业发展智囊库
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政府部门要制定优惠的人才政策来吸引国内外优秀体育人才进入到海南省为海南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海南政府部门要优化体育人才评价与晋升机制,以能力为导向,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多样化的透明、公开、公平的晋升的路径,确保人才晋升合理有效,做到既能引进来人才,又能留得住人才。高校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企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可以为行业输送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管理人员、营销专家、体育记者和研究人员等人才。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高校在制订体育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考虑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了解本区域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类型,根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特点与需求,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3.4、创新体育产业模式,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体育市场资源。
创新引领消费,消费促进发展。海南自贸港体育产业的发展,要紧密关注市场需求和社会趋势,引导体育产业创新活动符合市场导向。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和温暖的气候,并且旅游业发达。因此海南省可以大力发展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创新资源开发模式。重点开发水上运动、沙滩运动、户外探险等特色体育项目,满足游客需求。此外,海南黎族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民族服饰、民间舞蹈而闻名,同时也具备种类繁多的黎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竹竿舞、攀椰竞速、独木舟等。这些项目既能够吸引大量外来游客体验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风情,又能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海南的民族体育文化,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另外,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体育康养条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老年人康养问题日益突显。海南自贸港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打造一条绿色、健康、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体育康养产业链,这不仅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为国家社会分忧解难的必要举措。
3.5、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体育市场氛围
政府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体育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在法律层面,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政策文件,确保所有的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在社会层面,政府要引导各市场主体进行良性竞争和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出现。在消费者层面,可以开设群众评价平台,鼓励群众对市场主体进行星级评价,对一段时期内群众评价的优秀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与奖励政策,而多次或长期市场评价恶劣的经营主体要给予惩罚,从而促进市场经营主体自发地提升服务质量,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拉动整个体育产业市场向着有序、规范、良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繁繁,李立超.基于RMP分析的海南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战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4(01).
[2]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的通知[EB/OL].[2020-04-02]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wj/202004/db3a52cbc98d4fd78fffdf785adf9c35.shtml.
[3]黄秀忠,黄拔山.海南特色体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及对策研究[J].西部旅游,2022(16).
[4]张秋实,刘少英,路洋.海南体育赛事与城市品牌建设现状调查[J].新体育,2022(20).
[5]艾康,刘少英.海南省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6).
[6]赵良瑜.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24.
[7]莫开源,张小林,覃远芳.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经验、现实困境及创新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4,40(09).
[8]高爽.东部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4.
[9]姚晶辉.自贸港背景下海南滨海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24.
基金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研究(21QNXZ9)——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学者扶持项目。
作者简介:李显(1987-),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王龙飞(2000-),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